转录水平分析Notch1a参与副溶血弧菌感染斑马鱼幼鱼引起的天然免疫应答
发布时间:2021-01-05 21:49
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在研究天然免疫应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受精后的3-4周内只具有天然免疫,不具有获得性免疫。Notch信号通路在斑马鱼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Notch信号通路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同样行使功能。然而,关于Notch信号通路在天然免疫应答过程的调控机制仍不明了。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人兽共患的主要病原之一,既可以感染水生动物,又可以感染人类,造成的后果严重,但是关于其具体的致病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用副溶血弧菌感染3 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幼鱼2h,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转录水平差异表达基因的类型,初步研究了Notch1a信号通路在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比较浸泡感染与尾静脉注射感染两种感染方式下野生型斑马鱼的转录组数据,发现浸泡感染差异表达的基因为602个,其中427个基因下调,175个基因上调,已报道的参与天然免疫的基因15个,分别为il11a、ccl34、tnfb、ccl20a、cxcr4a、cxcl3、fosl1a、...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Vp13的毒力基因的检测Fig2.1DetectionofvirulencerelatedgenesofVp13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maker为50-500bp
图 2.2 A/T/G/C 碱基含量分布统计图Fig 2.2 The statistics ofA/T/G/C bases注:横坐标碱基在所检测序列中的位置;纵坐标是碱基占比。质量分布
图 2.3 碱基质量分布统计图Fig 2.3 The statistics of quality of bases是碱基在所检测序列中的位置;纵坐标是reads的碱基质量值(Q值, 15=Lowest),如果某碱基质量值为30(Q30),则表示该碱基测序出0.001(10-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致病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因子研究进展[J]. 滕勇勇,王琪,吴雷,姚月娴,赵德坚,莫秋华,孙虹. 热带医学杂志. 2014(10)
[2]Notch signaling in blood vessels: from morphogenesis to homeostasis[J]. ZHANG Ping,YAN XianChun,CHEN Yan,YANG ZiYan,HAN Hu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4(08)
[3]转录组平台技术及其在代谢工程中的应用[J]. 史硕博,陈涛,赵学明.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9)
[4]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溶血毒素研究进展[J]. 李毅,朱心强.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12)
[5]鱼类补体系统成分及补体特异性和功能的研究进展[J]. 王志平,张士璀,王光锋. 水生生物学报. 2008(05)
[6]副溶血弧菌对养殖大菱鲆致病性研究[J]. 胡亮,赵凤梅,于兰萍,李艳,王斌. 水产科学. 2008(07)
[7]副溶血弧菌致病因子与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研究进展[J]. 金周浩,宋达锋,顾青. 水产科学. 2008(06)
[8]检测水产品食物中副溶血弧菌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J]. 何晖,邓庆丽,李秀珍,黎淑端,刘振熙. 热带医学杂志. 2007(11)
[9]一株引起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的初步研究[J]. 樊景凤,宋立超,王斌,臧红梅,梁玉波. 海洋科学. 2006(04)
[10]斑马鱼:一种造血系统的遗传学研究模型动物[J]. 程烽,陈竺.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4(03)
本文编号:2959357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Vp13的毒力基因的检测Fig2.1DetectionofvirulencerelatedgenesofVp13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maker为50-500bp
图 2.2 A/T/G/C 碱基含量分布统计图Fig 2.2 The statistics ofA/T/G/C bases注:横坐标碱基在所检测序列中的位置;纵坐标是碱基占比。质量分布
图 2.3 碱基质量分布统计图Fig 2.3 The statistics of quality of bases是碱基在所检测序列中的位置;纵坐标是reads的碱基质量值(Q值, 15=Lowest),如果某碱基质量值为30(Q30),则表示该碱基测序出0.001(10-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致病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因子研究进展[J]. 滕勇勇,王琪,吴雷,姚月娴,赵德坚,莫秋华,孙虹. 热带医学杂志. 2014(10)
[2]Notch signaling in blood vessels: from morphogenesis to homeostasis[J]. ZHANG Ping,YAN XianChun,CHEN Yan,YANG ZiYan,HAN Hu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2014(08)
[3]转录组平台技术及其在代谢工程中的应用[J]. 史硕博,陈涛,赵学明. 生物工程学报. 2010(09)
[4]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溶血毒素研究进展[J]. 李毅,朱心强.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12)
[5]鱼类补体系统成分及补体特异性和功能的研究进展[J]. 王志平,张士璀,王光锋. 水生生物学报. 2008(05)
[6]副溶血弧菌对养殖大菱鲆致病性研究[J]. 胡亮,赵凤梅,于兰萍,李艳,王斌. 水产科学. 2008(07)
[7]副溶血弧菌致病因子与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的研究进展[J]. 金周浩,宋达锋,顾青. 水产科学. 2008(06)
[8]检测水产品食物中副溶血弧菌基因分型方法的建立[J]. 何晖,邓庆丽,李秀珍,黎淑端,刘振熙. 热带医学杂志. 2007(11)
[9]一株引起凡纳滨对虾红体病的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的初步研究[J]. 樊景凤,宋立超,王斌,臧红梅,梁玉波. 海洋科学. 2006(04)
[10]斑马鱼:一种造血系统的遗传学研究模型动物[J]. 程烽,陈竺.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4(03)
本文编号:2959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95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