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闭壳
发布时间:2021-01-08 06:06
贻贝闭壳肌的“疤痕”位置(AMS)是闭壳肌粘结贝壳的固着点。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无机界面和应力分布区域。疤痕是最重要的应力分布位点,与肌腱-骨骼的粘附相连的位点结构相似。尽管最近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但对于贻贝“疤痕”的结构和矿物组成还不是非常了解。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疤痕的结构、有机质和矿物结构研究发现,疤痕中存在分层结构,有机质和以不同形式存在的矿物质。在Mytilus coruscus的AMS位置柱状层和珍珠层中,文石是其碳酸钙矿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有少量方解石的存在。这与同属于贻贝属的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的实验结果比较相似,只不过文石相对含量稍有区别。有机质的研究表明至少有一种分子量约为70 kDa的蛋白质优先存在于该柱状层中。另外,我们通过研究三种双壳类的AMS位置:Mytilus coruscus, Chlamys farreri和Ruditapes philippinarum。结果显示这三种双壳类生物的AMS处的结构是非常不同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我们发现Mytilus coruscus和Chlamys farr...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壳的结构
1.1.1 珍珠层的结构
1.1.2 交叉片状层的结构
1.1.3 叶片层结构
1.1.4 柱状层结构
1.1.5 光辉层
1.2 软体动物贝壳中的有机基质
1.2.1 糖和酯
1.2.2 软体动物壳中的基质蛋白
1.3 贻贝足蛋白
1.3.1 贻贝的附着
1.3.2 贻贝足丝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闭壳肌-壳界面机构与组成
2.1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1.1 样品准备
2.1.2 扫描电子显微术
2.1.3 原子力显微术
2.1.4 X射线衍射仪
2.1.5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
2.1.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蛋白分析
2.1.7 蛋白印迹法和氨基酸分析
2.2 结果和讨论
2.2.1 扫描电镜结果与分析
2.2.2 原子力显微镜结果与分析
2.2.3 AMS界面位置和珍珠层的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与分析
2.2.4 AMS界面位置和珍珠层的X射线衍射结果与分析
2.2.5 蛋白质分析
2.3 结论
3 贻贝闭壳肌-壳界面特异性蛋白的提取与纯化
3.1 贻贝闭壳肌-壳界面特异性蛋白的提取
3.1.1 贻贝AMS粉末样品溶液处理
3.1.2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验样品所含蛋白
3.1.3 HPLC分离提纯蛋白
3.1.4 凝胶洗脱分离提纯蛋白
3.2 Bradford法测定蛋白样品溶液的蛋白浓度
3.2.1 试剂与器材
3.2.2 实验过程
3.2.3 实验数据及处理
3.2.4 实验结果分析
3.3 其它蛋白常用色谱柱的分离效果探究
3.3.1 实验仪器与方法
3.3.2 结果与讨论
3.3.3 结论
4 贻贝粘性蛋白粘结机理的研究
4.1 贻贝足蛋白粘结机理
4.1.1 DOPA的粘结作用
4.1.2 粘性蛋白的相互作用
4.2 与骨骼-肌腱粘结机理之间的联系
4.3 贻贝-闭壳肌粘结机理
5 贻贝闭壳肌-壳界面特异性蛋白的相关鉴定
5.1 蛋白质凝胶样品分离
5.1.1 工艺流程
5.1.2 实验步骤
5.1.3 结果
5.1.4 讨论分析
5.2 氨基酸组分分析
5.2.1 实验步骤
5.2.3 实验结果
5.2.4 讨论分析
6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2964064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壳的结构
1.1.1 珍珠层的结构
1.1.2 交叉片状层的结构
1.1.3 叶片层结构
1.1.4 柱状层结构
1.1.5 光辉层
1.2 软体动物贝壳中的有机基质
1.2.1 糖和酯
1.2.2 软体动物壳中的基质蛋白
1.3 贻贝足蛋白
1.3.1 贻贝的附着
1.3.2 贻贝足丝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闭壳肌-壳界面机构与组成
2.1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1.1 样品准备
2.1.2 扫描电子显微术
2.1.3 原子力显微术
2.1.4 X射线衍射仪
2.1.5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
2.1.6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蛋白分析
2.1.7 蛋白印迹法和氨基酸分析
2.2 结果和讨论
2.2.1 扫描电镜结果与分析
2.2.2 原子力显微镜结果与分析
2.2.3 AMS界面位置和珍珠层的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与分析
2.2.4 AMS界面位置和珍珠层的X射线衍射结果与分析
2.2.5 蛋白质分析
2.3 结论
3 贻贝闭壳肌-壳界面特异性蛋白的提取与纯化
3.1 贻贝闭壳肌-壳界面特异性蛋白的提取
3.1.1 贻贝AMS粉末样品溶液处理
3.1.2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验样品所含蛋白
3.1.3 HPLC分离提纯蛋白
3.1.4 凝胶洗脱分离提纯蛋白
3.2 Bradford法测定蛋白样品溶液的蛋白浓度
3.2.1 试剂与器材
3.2.2 实验过程
3.2.3 实验数据及处理
3.2.4 实验结果分析
3.3 其它蛋白常用色谱柱的分离效果探究
3.3.1 实验仪器与方法
3.3.2 结果与讨论
3.3.3 结论
4 贻贝粘性蛋白粘结机理的研究
4.1 贻贝足蛋白粘结机理
4.1.1 DOPA的粘结作用
4.1.2 粘性蛋白的相互作用
4.2 与骨骼-肌腱粘结机理之间的联系
4.3 贻贝-闭壳肌粘结机理
5 贻贝闭壳肌-壳界面特异性蛋白的相关鉴定
5.1 蛋白质凝胶样品分离
5.1.1 工艺流程
5.1.2 实验步骤
5.1.3 结果
5.1.4 讨论分析
5.2 氨基酸组分分析
5.2.1 实验步骤
5.2.3 实验结果
5.2.4 讨论分析
6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2964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96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