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杂交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Haliotis iris)温度耐受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9 13:14
  作为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鲍养殖的发展近年来受到种质退化影响,具体表现为生长慢、抗病性差。杂交育种作为一种常见的育种方式在鲍的养殖中被广泛应用,成为改良鲍生物性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论文采用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与黑足鲍(♂Haliotis iris)杂交后代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温度骤变和渐变对杂交鲍hsp70以及SOD(超氧化物歧化酶)、AKP(碱性磷酸酶)、LZM(溶菌酶)活力的影响,旨在探究杂家鲍温度耐受性,为杂交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温度设置4℃、9℃、14℃、19℃、24℃、29℃,取样时间为刺激后0h、2 h、6 h、12 h、24 h、48 h,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温度骤变对杂交鲍hsp70的影响14℃组和19℃组hsp70相对表量处于低水平且无显著差异(P>0.05),我们推测14℃和19℃仍在杂交鲍的适宜生长范围内。以14℃和19℃为基点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或升高,杂交鲍能够通过上调hsp70表达量抵抗温度变化。在高温试验组(24℃、28℃),hsp70相对表达量具有时间依赖性,0h-12h均保持了高的相对表达量,24 ...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鲍的概述
        1.1 鲍的简介
        1.2 中国鲍养殖现状
        1.3 鲍的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2 影响鲍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概述
        2.1 温度
        2.2 盐度
        2.3 溶氧
        2.4 其它环境因子
    3 hsp研究进展
        3.1 hsp及hsp70简介
    4 贝类免疫因子(免疫酶)概述
        4.1 贝类免疫系统简介
        4.2 SOD
        4.3 AKP
        4.4 LZM
        4.5 环境因子对水生生物免疫能力的影响
    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几种免疫酶及hsp70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生物
        1.2 试剂及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确定试验温度
        2.2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hsp70影响试验
        2.3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几种免疫酶影响试验
        2.4 数据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温度骤变对杂交hsp70的影响
        3.2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肌肉SOD的影响
        3.3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肌肉AKP的影响
        3.4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内脏LZM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4.1 温度骤变对杂交hsp70的影响
        4.2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肌肉SOD的影响
        4.3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肌肉AKP的影响
        4.4 温度骤变对杂交鲍内脏LZM的影响
    5 小结
第三章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几种免疫酶及hsp70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生物
        1.2 试剂及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hsp70影响试验
        2.2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几种免疫酶影响试验
        2.3 数据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温度渐变对杂交hsp70的影响
        3.2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肌肉SOD的影响
        3.3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肌肉AKP的影响
        3.4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内脏LZM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4.1 温度渐变对杂交hsp70的影响
        4.2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肌肉SOD的影响
        4.3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肌肉AKP的影响
        4.4 温度渐变对杂交鲍内脏LZM的影响
    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盐度和胁迫时间对九孔鲍?-淀粉酶基因表达量的联合效应分析[J]. 钱佳慧,栗志民,刘建勇,艾加林.  中国水产科学. 2017(01)
[2]热休克蛋白与自身免疫病相关研究进展[J]. 肖江山,杜宏武.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7(02)
[3]海洋酸化背景下铅胁迫对近江牡蛎溶菌酶活性的影响[J]. 李晓梅,郭体环,张来军,李由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2)
[4]热休克蛋白70的功能及其临床应用前景[J]. 卢文婕,杨李,吕丽辉,徐国政.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10)
[5]热休克蛋白调控机制[J]. 侯兵晓,刘珊娜,王斌斌,朱宏吉,乔建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6(09)
[6]光照强度对皱纹盘鲍杂交鲍幼鲍行为和生长的影响[J]. 黄建辉.  渔业现代化. 2016(04)
[7]简述溶菌酶的研究现状[J]. 李红,易建中,刘成倩,孙晓云,严华祥.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6(06)
[8]热休克蛋白的研究进展[J]. 陈明帅,徐超,宋兴超,刘学庆,邢秀梅,赵家平.  经济动物学报. 2016(01)
[9]高温下3种壳色虾夷扇贝存活率、代谢率、免疫酶活力及HSP70表达的比较研究[J]. 郝振林,刘京哲,唐雪娇,湛垚垚,田莹,丁君,杨立猛,常亚青.  海洋科学. 2015(11)
[10]热休克蛋白免疫增效作用研究进展[J]. 吴燕,王琦,周碧君,石平,黄德江,程振涛.  动物医学进展. 2015(08)

博士论文
[1]光照对皱纹盘鲍生长、行为、生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高霄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6
[2]中国鲍养殖产业结构与特征研究[D]. 毛振鹏.中国海洋大学 2014
[3]皱纹盘鲍抗氧化基因的克隆及其在营养调控下表达的研究[D]. 吴成龙.中国海洋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皱纹盘鲍、黑足鲍及杂交F1代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系统发育价值的研究[D]. 房孝宁.山东大学 2016
[2]不同海藻对皱纹盘鲍幼鲍生长、贝壳色素和四种多糖裂解酶的影响[D]. 王思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6
[3]青岛皱纹盘鲍新品系耐高温性能研究[D]. 贾艳丽.天津农学院 2015
[4]温度对杂交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Haliotis iris♂)生长的影响及HSP70表达的分析研究[D]. 郑海.山东大学 2015
[5]皱纹盘鲍与黑足鲍杂交育苗研究[D]. 郭战胜.山东大学 2014
[6]环境因子对贝类几种免疫因子影响的研究[D]. 时少坤.上海海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66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966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5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