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河南省3种鲈形目鱼类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8 04:01
  本研究以河南省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中乌鳢(Channa arg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和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的自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旨在为河南省鲈形目鱼类种质资源评价、保护、遗传育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建立3种鱼的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其中乌鳢的最佳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60ng模板DNA,2.5mmol/L Mg2+,0.3μmol/L引物,0.2mmol/L dNTPs,0.5U Taq DNA聚合酶;鳜鱼和斑鳜的最佳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80 ng模板DNA,2mmol/L Mg2+,0.4μmol/L引物,0.2mmol/L dNTPs,0.75U Taq DNA聚合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乌鳢、鳜鱼和斑鳜的ISSR-PCR的最佳扩增条件。(2)筛选出15个ISSR引物对丹江口水库、淇河和南湾水库3个乌鳢自然居群的基因组DNA进行ISSR-PCR扩增,共检测到141个位点,多态位点53个,多态...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鱼类遗传多样性的含义、研究方法和意义
        1.1.1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
        1.1.2 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1.3 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意义
    1.2 ISSR分子标记技术
        1.2.1 ISSR标记原理
        1.2.2 ISSR标记特点
        1.2.3 ISSR标记在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1.3 乌鳢、鳜鱼和斑鳜研究综述
        1.3.1 生物学特征
        1.3.2 经济价值
        1.3.3 乌鳢、鳜鱼和斑鳜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样品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所需溶液的制备
        2.2.2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2.2.3 ISSR引物筛选
        2.2.4 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2.2.5 ISSR-PCR扩增条件优化
        2.2.6 ISSR-PCR扩增结果的检测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遗传多样性参数
3 结果
    3.1 模板DNA质量的检测及定量
    3.2 引物的筛选
    3.3 ISSR-PCR优化结果
        3.3.1 正交设计试验结果
        3.3.2 ISSR-PCR反应体系再优化结果
        3.3.3 退火温度优化结果
        3.3.4 循环次数优化结果
    3.4 ISSR-PCR扩增结果
    3.5 乌鳢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3.5.1 遗传多样性
        3.5.2 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
        3.5.3 基于Shannon’s信息指数分析遗传分化
    3.6 鳜鱼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3.6.1 遗传多样性
        3.6.2 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
        3.6.3 基于Shannon’s信息指数分析遗传分化
    3.7 斑鳜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3.7.1 遗传多样性
        3.7.2 遗传分化系数Gst和基因流
        3.7.3 基于Shannon’s信息指数分析遗传分化
4 讨论
    4.1 实验样品的保存和基因组DNA的提取
    4.2 乌鳢、鳜鱼和斑鳜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4.3 乌鳢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4.4 鳜鱼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4.5 斑鳜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3 种群和居群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地理群体乌鳢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J]. 董新培,穆淑梅,周楠,康现江,罗青,白俊杰.  水产学报. 2014(09)
[2]鳜属3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吴晓蕙,梁旭方,何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4(03)
[3]生物多样性丧失机制研究进展[J]. 魏辅文,聂永刚,苗海霞,路浩,胡义波.  科学通报. 2014(06)
[4]斑鳜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 骆小年,梁旭方,周怡,袁勇超,易提林,田昌绪,杨敏,张进.  水产科学. 2014(01)
[5]鳜鱼[J]. 丁德明.  湖南农业. 2013(12)
[6]鳜鱼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外膜蛋白A基因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J]. 付小哲,方翔,李宁求,林强,潘厚军,石存斌,黄志斌,吴淑勤.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3(09)
[7]东苕溪中下游内河航运对鱼类群落的影响[J]. 黄亮亮,李建华,鹿野雄一,佐藤辰郎,吴志强.  水生态学杂志. 2013(05)
[8]翘嘴鳜养殖与野生群体及其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杨凯,高银爱,丹成,曾可为,王青云,朱思华,夏儒龙,郑翠华,罗峰,程颖红,王辉,李波.  淡水渔业. 2013(03)
[9]贝氏肩孔南极鱼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改进的初步研究[J]. 顾铭悦,许强华.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3(02)
[10]淮河乌鳢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J]. 肖明松,崔峰,康健,张晓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博士论文
[1]鳜生长相关基因的SNPs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D]. 王海芳.中山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河南四种鳊亚科鱼类遗传差异研究[D]. 丁春.河南师范大学 2014
[2]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的7水系斑鳜遗传多样性分析[D]. 周文漪.暨南大学 2014
[3]河川沙塘鳢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进化研究[D]. 侯新远.南京师范大学 2014
[4]中国野生乌鳢(Channa argus)遗传多样性分析[D]. 高志远.暨南大学 2013
[5]三种鳜的SSR标记开发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于海静.暨南大学 2013
[6]黄河干流小浪底至垦利段鱼类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D]. 吕彬彬.西北大学 2012
[7]珠江水系鳜鱼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 司从利.暨南大学 2012
[8]我国鳑鮍亚科鱼类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D]. 陈欣.河南师范大学 2011
[9]鄱阳湖乌鳢生物学及其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D]. 余红有.南昌大学 2007
[10]鳜鱼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匡刚桥.湖南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70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070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3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