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酸化和缺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对厚壳贻贝发育、酸碱调节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3 09:47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人类活动向水域环境中输送过量的营养物质,一些河口沿海水域同时出现酸化和缺氧现象。在自然生态环境当中,白天夜晚动植物的呼吸与光合作用,使得海水中p H和溶氧可能会发生波动,呈现一定的昼夜循环模式,并且两者呈现高度相似的模式,相较于持续的缺氧和酸化对海洋动物的影响,更加符合自然环境状态的节律性因素对海洋双壳类动物的影响尚未进行全面研究。1. 因此,为了研究海水昼夜节律的酸化和缺氧对海洋双壳类动物早期发育的影响,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暴露于七种实验处理,两个溶解氧(DO)水平(2mg/L为缺氧;8mg/L为正常溶解氧)、两个p H处理(7.3为酸性海水条件;8.1为环境p H)以及p H值波动(8.1~7.3)、DO波动(8~2mg/L)、p H值和DO联合波动(p H:8.1~7.3和DO:8~2mg/L)三种处理,然后进行温差流水刺激催产。后代暴露持续4天研究并记录受精卵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低p H及其与低DO的复合胁迫显著的降低了厚壳贻贝的受精率、卵裂率、D型幼虫的壳长和壳高;昼夜节律性的低p H显著与低DO的复合胁迫显著的降低了厚壳贻贝的卵裂...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海洋酸化与缺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海洋酸化概述
1.2 海洋酸化对贝类影响的研究
1.3 海洋缺氧概述
1.4 海洋缺氧对贝类影响的研究
1.5 海洋酸化和缺氧复合环境胁迫对贝类影响的研究
2.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海水酸化和缺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对厚壳贻贝早期发育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设计
1.3 海水化学参数
1.4 生物参数
1.5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海水化学参数
2.2 生理参数
3 讨论
第三章 海水酸化和缺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对厚壳贻贝血淋巴酸碱状态及渗透压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设计与海水化学
1.3 生理参数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海水化学参数
2.2 生理参数
3.讨论
第四章 海水酸化和缺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对厚壳贻贝能量收支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设计与海水化学
1.3 生理参数的测量
1.3.1 清除率
1.3.2 吸收率
1.3.3 耗氧率
1.3.4 排氨率
1.3.5 氧氮比
1.3.6 生长净能
1.3.7 状态指数
1.4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海水化学参数
2.2 生理参数
2.2.1 清除率
2.2.2 吸收率
2.2.3 呼吸率
2.2.4 排氨率
2.2.5 氧氮比
2.2.6 生长净能
2.2.7 状态指数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金属胁迫下厚壳贻贝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表达分析[J]. 刘慧慧,何建瑜,赵荣涛,薛超波. 海洋与湖沼. 2014(02)
[2]缺氧对贝类的胁迫效应及对其免疫系统的影响[J]. 周作强,丁晴晴,刘其根,王有基,胡梦红. 生态毒理学报. 2013(03)
[3]海洋酸化的生态危害研究进展[J]. 陈清华,彭海君. 科技导报. 2009(19)
[4]纳氏试剂比色法直接测定海水中的氨氮[J]. 闫修花,王桂珍,陈迪军. 中国环境监测. 2003(06)
[5]古海洋溶解氧与缺氧和富氧问题研究[J]. 王成善,胡修棉,李祥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03)
本文编号:3079998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海洋酸化与缺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海洋酸化概述
1.2 海洋酸化对贝类影响的研究
1.3 海洋缺氧概述
1.4 海洋缺氧对贝类影响的研究
1.5 海洋酸化和缺氧复合环境胁迫对贝类影响的研究
2.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海水酸化和缺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对厚壳贻贝早期发育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设计
1.3 海水化学参数
1.4 生物参数
1.5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海水化学参数
2.2 生理参数
3 讨论
第三章 海水酸化和缺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对厚壳贻贝血淋巴酸碱状态及渗透压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设计与海水化学
1.3 生理参数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海水化学参数
2.2 生理参数
3.讨论
第四章 海水酸化和缺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对厚壳贻贝能量收支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设计与海水化学
1.3 生理参数的测量
1.3.1 清除率
1.3.2 吸收率
1.3.3 耗氧率
1.3.4 排氨率
1.3.5 氧氮比
1.3.6 生长净能
1.3.7 状态指数
1.4 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海水化学参数
2.2 生理参数
2.2.1 清除率
2.2.2 吸收率
2.2.3 呼吸率
2.2.4 排氨率
2.2.5 氧氮比
2.2.6 生长净能
2.2.7 状态指数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金属胁迫下厚壳贻贝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表达分析[J]. 刘慧慧,何建瑜,赵荣涛,薛超波. 海洋与湖沼. 2014(02)
[2]缺氧对贝类的胁迫效应及对其免疫系统的影响[J]. 周作强,丁晴晴,刘其根,王有基,胡梦红. 生态毒理学报. 2013(03)
[3]海洋酸化的生态危害研究进展[J]. 陈清华,彭海君. 科技导报. 2009(19)
[4]纳氏试剂比色法直接测定海水中的氨氮[J]. 闫修花,王桂珍,陈迪军. 中国环境监测. 2003(06)
[5]古海洋溶解氧与缺氧和富氧问题研究[J]. 王成善,胡修棉,李祥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03)
本文编号:3079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079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