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度变化的鱼类生理生态(热耐受、代谢及游泳)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8 19:55
作为环境科学重要分支学科之一的环境生物学历来关注温度对生物的环境效应。鱼类是典型的变温动物,温度对其生存、发育、生长及行为产生更为明显的影响。温度作为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并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本研究紧紧围绕温度变化这一主题,阐述了江河鱼类温度格局;开展了一系列与温度相关的鱼类生理生态学实验研究;并探讨了生物进化的热动力作用机制。实验研究以我国长江中上游重要经济鱼类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主要对象,在变化的温度条件下开展了五个系列实验。实验一考察温度与力竭运动训练(或饥饿)交互作用对中华倒刺鲃热耐受的影响;实验二考察温度和力竭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临界游泳及代谢能力的影响;实验三考察温度对中华倒刺鲃重复加速游泳及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实验四考察温度和饥饿对中华倒刺鲃临界游泳能力的影响;实验五考察温度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carpio)和中华倒刺鲃摄食与运动代谢模式的影响。通过以上系列实验,明确了鱼类一些(热耐受、代谢和游泳)可塑性特征,探讨温度对鱼类生理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鱼类生理生态适应对策以...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鱼类生理生态的江河温度格局
1.1.2 鱼类生理生态热响应
1.2 研究进展
1.2.1 鱼类热耐受性研究进展
1.2.2 鱼类代谢研究进展
1.2.3 鱼类运动能力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及意义
2 中华倒刺鲃热耐受可塑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鱼的来源与驯化
2.1.2 实验方案
2.1.3 实验操作
2.1.4 参数计算与数据统计
2.2 结果
2.2.1 热耐受特征
2.2.2 运动训练对热耐受的影响
2.2.3 饥饿对热耐受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中华倒刺鲃的热耐受特征
2.3.2 中华倒刺鲃热耐受可塑性
3 温度和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临界游泳能力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鱼来源与暂养
3.1.2 实验方案
3.1.3 参数的测量与计算
3.1.4 数据分析与统计
3.2 结果
3.2.1 温度的影响
3.2.2 运动训练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温度对临界游泳能力的影响
3.3.2 运动训练对游泳能力的影响
4 温度对中华倒刺鲃重复无氧游泳运动能力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鱼的来源与驯化
4.1.2 实验参数测定
4.1.3 实验方案
4.1.4 数据分析与统计
4.2 结果
4.2.1 温度对游泳能力的影响
4.2.2 重复运动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温度对加速游泳运动的影响
4.3.2 温度对重复游泳运动的影响
5 饥饿和温度交互作用对中华倒刺鲃临界游泳能力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鱼类来源与处理
5.1.2 实验方案
5.1.3 实验参数的测定
5.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5.2 结果
5.2.1 饥饿对形态参数的影响
5.2.2 饥饿对临界游泳的影响
5.2.3 饥饿对代谢率的影响
5.2.4 游泳代谢率
5.3 讨论
5.3.1 饥饿对临界游泳的影响
5.3.2 温度和饥饿交互作用对游泳的影响
6 温度对三种鲤科鱼类摄食与运动代谢交互作用影响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鱼与驯化
6.1.2 实验参数的测定
6.1.3 实验方案
6.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6.2 结果
6.2.1 物种和温度对特殊动力作用(SDA)影响
6.2.2 物种和温度对游泳能力影响
6.2.3 摄食对游泳能力影响
6.3 讨论
6.3.1 温度对特殊动力作用(SDA)影响
6.3.2 温度对游泳能力影响
6.3.3 温度对代谢模式影响
7 生物进化的热动力机制探讨
7.1 研究回顾
7.2 从分子生态学层次认识生物进化的热动力机制
7.2.1 基因偏向性突变
7.2.2 分子热稳定性
7.2.3 自由基对基因的影响
7.3 从生理生态学层次认识生物进化的热动力机制
7.3.1 氧需求与供给
7.3.2 生理变异性特征
7.3.3 性别的环境依赖性
7.4 从种群生态学层次认识生物进化的热动力机制
7.5 从群落生态学层次认识生物进化的热动力机制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研的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地河流生境快速评价模型与应用[J]. 王强,袁兴中,刘红,张跃伟. 水利学报. 2011(08)
[2]长江上游水温监测及水温和气温关系研究[J]. 孙大明,田慧峰,张欢,周志仁,周海珠. 建筑节能. 2010(12)
[3]基于生物适应进化原理论证生物进化的动力[J]. 曹家树. 遗传. 2010(08)
[4]饥饿过程鲇鱼幼鱼静止代谢、身体组成及与力竭性运动后过量耗氧的关系[J]. 汤洪芬,曹振东,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2010(01)
[5]溞类(Daphnia)反捕食的表型可塑性及其研究进展[J]. 柯志新,黄良民. 湖泊科学. 2009(06)
[6]全球气候变化对渔业和水生生物的影响与应对[J]. 王亚民,李薇,陈巧媛. 中国水产. 2009(01)
[7]南方鲇幼鱼的热耐受特征[J]. 王云松,曹振东,付世建,王宇翔. 生态学杂志. 2008(12)
[8]延迟首次投喂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仔鱼身体含能量、体长及游泳能力的影响[J]. 张怡,曹振东,付世建. 生态学报. 2007(03)
[9]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温影响分析[J]. 卞俊杰,陈峰. 水利水电快报. 2006(19)
[10]天然河流水温变化规律的原型观测研究[J]. 蒲灵,李克锋,庄春义,郝红升.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本文编号:3194392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鱼类生理生态的江河温度格局
1.1.2 鱼类生理生态热响应
1.2 研究进展
1.2.1 鱼类热耐受性研究进展
1.2.2 鱼类代谢研究进展
1.2.3 鱼类运动能力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及意义
2 中华倒刺鲃热耐受可塑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鱼的来源与驯化
2.1.2 实验方案
2.1.3 实验操作
2.1.4 参数计算与数据统计
2.2 结果
2.2.1 热耐受特征
2.2.2 运动训练对热耐受的影响
2.2.3 饥饿对热耐受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中华倒刺鲃的热耐受特征
2.3.2 中华倒刺鲃热耐受可塑性
3 温度和运动训练对中华倒刺鲃临界游泳能力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鱼来源与暂养
3.1.2 实验方案
3.1.3 参数的测量与计算
3.1.4 数据分析与统计
3.2 结果
3.2.1 温度的影响
3.2.2 运动训练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温度对临界游泳能力的影响
3.3.2 运动训练对游泳能力的影响
4 温度对中华倒刺鲃重复无氧游泳运动能力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鱼的来源与驯化
4.1.2 实验参数测定
4.1.3 实验方案
4.1.4 数据分析与统计
4.2 结果
4.2.1 温度对游泳能力的影响
4.2.2 重复运动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温度对加速游泳运动的影响
4.3.2 温度对重复游泳运动的影响
5 饥饿和温度交互作用对中华倒刺鲃临界游泳能力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鱼类来源与处理
5.1.2 实验方案
5.1.3 实验参数的测定
5.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5.2 结果
5.2.1 饥饿对形态参数的影响
5.2.2 饥饿对临界游泳的影响
5.2.3 饥饿对代谢率的影响
5.2.4 游泳代谢率
5.3 讨论
5.3.1 饥饿对临界游泳的影响
5.3.2 温度和饥饿交互作用对游泳的影响
6 温度对三种鲤科鱼类摄食与运动代谢交互作用影响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鱼与驯化
6.1.2 实验参数的测定
6.1.3 实验方案
6.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6.2 结果
6.2.1 物种和温度对特殊动力作用(SDA)影响
6.2.2 物种和温度对游泳能力影响
6.2.3 摄食对游泳能力影响
6.3 讨论
6.3.1 温度对特殊动力作用(SDA)影响
6.3.2 温度对游泳能力影响
6.3.3 温度对代谢模式影响
7 生物进化的热动力机制探讨
7.1 研究回顾
7.2 从分子生态学层次认识生物进化的热动力机制
7.2.1 基因偏向性突变
7.2.2 分子热稳定性
7.2.3 自由基对基因的影响
7.3 从生理生态学层次认识生物进化的热动力机制
7.3.1 氧需求与供给
7.3.2 生理变异性特征
7.3.3 性别的环境依赖性
7.4 从种群生态学层次认识生物进化的热动力机制
7.5 从群落生态学层次认识生物进化的热动力机制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研的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山地河流生境快速评价模型与应用[J]. 王强,袁兴中,刘红,张跃伟. 水利学报. 2011(08)
[2]长江上游水温监测及水温和气温关系研究[J]. 孙大明,田慧峰,张欢,周志仁,周海珠. 建筑节能. 2010(12)
[3]基于生物适应进化原理论证生物进化的动力[J]. 曹家树. 遗传. 2010(08)
[4]饥饿过程鲇鱼幼鱼静止代谢、身体组成及与力竭性运动后过量耗氧的关系[J]. 汤洪芬,曹振东,付世建. 水生生物学报. 2010(01)
[5]溞类(Daphnia)反捕食的表型可塑性及其研究进展[J]. 柯志新,黄良民. 湖泊科学. 2009(06)
[6]全球气候变化对渔业和水生生物的影响与应对[J]. 王亚民,李薇,陈巧媛. 中国水产. 2009(01)
[7]南方鲇幼鱼的热耐受特征[J]. 王云松,曹振东,付世建,王宇翔. 生态学杂志. 2008(12)
[8]延迟首次投喂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仔鱼身体含能量、体长及游泳能力的影响[J]. 张怡,曹振东,付世建. 生态学报. 2007(03)
[9]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温影响分析[J]. 卞俊杰,陈峰. 水利水电快报. 2006(19)
[10]天然河流水温变化规律的原型观测研究[J]. 蒲灵,李克锋,庄春义,郝红升.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本文编号:3194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19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