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钓钩垂直分布及浸泡时间对渔获物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06 00:30
根据中国金枪鱼延绳钓渔业观察员于2018年9—12月在北太平洋公海(150°W—164°W,30°N—37°N)采集的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数据,分析了钓钩的垂直分布及浸泡时间与渔获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种主要渔获物钓获深度差异很大,鲣(Katsuwonus pelamis)的平均钓获深度最浅,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最深;除大青鲨和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外,其他兼捕鱼类的钓钩深度分布与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目标鱼种)之间差异显著;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总渔获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10~14 h内渔获率较高,且在第10小时达到峰值[1.44尾·(千钩·h)-1];浸泡时间在10~16 h内大眼金枪鱼的渔获率较高,且在第11小时达到峰值[0.45尾·(千钩·h)-1]。研究结果可为渔业生产和CPUE的标椎化提供参考,为制定有效减少兼捕鱼种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南方水产科学. 2020,16(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调查站点分布
对11种主要渔获种类的钓钩深度进行研究发现,鲣的平均钓获深度最浅(100.5 m),而大青鲨的最深,达158.7 m(表3)。分析箱线图(图2)发现,这11种主要渔获种类的钓钩深度范围存在明显差异。黄鳍金枪鱼、条纹四鳍旗鱼和帆蜥鱼的钓获深度分布范围较大,长鳍金枪鱼、鲣和斑点月鱼的钓获深度分布范围小;长鳍金枪鱼、鲣和斑点月鱼的钓获深度分布范围相似,钓获深度中值也相似;长鳍金枪鱼与黄鳍金枪鱼和沙氏刺鲅的钓获深度中值很相似,但钓获深度范围与它们存在差异;黄鳍金枪鱼与沙氏刺鲅的钓获深度范围及钓获深度中值都很相似;大眼金枪鱼和大青鲨的钓获深度分布范围相似,但钓获深度的中值存在差异;大眼金枪鱼和帆蜥鱼的钓获深度中值相似,但钓获深度范围存在差异;大青鲨、大眼金枪鱼和帆蜥鱼的钓获深度中值最深;条纹四鳍旗鱼的钓获深度中值最浅。对兼捕鱼类与大眼金枪鱼进行双样本K-S检验表明,除大青鲨和帆蜥鱼外,其他兼捕鱼类的钓钩深度分布与大眼金枪鱼的钓钩深度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1,表4)。2.2.2 渔获物垂直分布结构
渔船在实际作业中,支线受到海水浮力、海流、流速等多方面的影响时会发生形变,实际深度往往要由理论深度经上浮率修正得出[8]。在太平洋海域,已有学者对延绳钓钓钩的上浮率进行了大量研究(表6)。例如,在东热带太平洋,当钓钩最大深度在100~160 m时,上浮率为24%[10];在波利尼西亚专属经济区,金枪鱼延绳钓干线平均上浮率为19%[11];张艳波等[1]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就上浮率的研究中,利用时间-深度记录仪(TDRs)得出钓钩的平均上浮率为13.5%;褚宇航等[12]研究表明,在南太平洋海域延绳钓钓钩的平均上浮率为14.16%;在北太平洋,Bigelow等[9]在127°W—174°W、5°N—40°N海域得出延绳钓钓钩的上浮率是30%,Boggs[3]将TDRs安置在延绳钓最深钩位,两次调查估算出支线的平均上浮率分别为46%和32%。综上可知,不同海域的上浮率存在较大差异。另外,由于上浮率易受风速、风向、海洋洋流、大尺度海洋事件、锋面、涡旋等因素的影响[11,13-14],在计算实际深度时很难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进去。根据以往经验[15],由于本次调查海域范围较小且时间较短,可假设调查期间海洋环境对钓钩的影响相同。故本研究基于相似海域的估计值,将平均上浮率取为30%。虽然这样处理与渔获物的实际垂直分布深度相比,会造成一定误差,但考虑到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渔船设备较为简陋,许多数据无法收集,本研究基于相似海域的估计值来选取上浮率,可尽最大可能将误差降到最低。3.2 目标鱼种垂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大眼金枪鱼秋季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J]. 党莹超,陈屹林,戴小杰,李云凯,吴峰,刘攀. 南方水产科学. 2020(01)
[2]钓钩深度和浸泡时间对东太平洋公海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的影响研究[J]. 刘莉莉,周成,虞聪达,郑基,臧迎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3]中国金枪鱼围网船队大眼金枪鱼渔获物的特征变化与人工集鱼装置禁渔期的关系[J]. 何珊,王学昉,戴小杰,许柳雄. 南方水产科学. 2017(05)
[4]南太平洋延绳钓长鳍金枪鱼生物学组成及其与栖息环境关系[J]. 储宇航,戴小杰,田思泉,高春霞,李伟文. 海洋渔业. 2016(02)
[5]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渔获物垂直结构的初步研究[J]. 栾松鹤,戴小杰,田思泉,张艳波. 海洋渔业. 2015(06)
[6]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 朱伟俊,许柳雄,江建军,陈锦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05)
[7]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个体大小与钓获深度的关系[J]. 翟天晨,戴小杰,朱江峰. 海洋渔业. 2015(01)
[8]东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渔获种类垂直分布[J]. 张艳波,戴小杰,朱江峰,高春霞,吴峰,郑晓春.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3)
[9]主捕长鳍金枪鱼延绳钓钓具的最适浸泡时间[J]. 宋利明,李冬静,刘海阳,陈平,李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02)
[10]金枪鱼延绳钓钓具的最适浸泡时间[J]. 宋利明,徐伟云,曹道梅,赵昌克. 中国水产科学. 2013(02)
硕士论文
[1]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摄食生态及其栖息环境研究[D]. 郑晓春.上海海洋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13215
【文章来源】:南方水产科学. 2020,16(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调查站点分布
对11种主要渔获种类的钓钩深度进行研究发现,鲣的平均钓获深度最浅(100.5 m),而大青鲨的最深,达158.7 m(表3)。分析箱线图(图2)发现,这11种主要渔获种类的钓钩深度范围存在明显差异。黄鳍金枪鱼、条纹四鳍旗鱼和帆蜥鱼的钓获深度分布范围较大,长鳍金枪鱼、鲣和斑点月鱼的钓获深度分布范围小;长鳍金枪鱼、鲣和斑点月鱼的钓获深度分布范围相似,钓获深度中值也相似;长鳍金枪鱼与黄鳍金枪鱼和沙氏刺鲅的钓获深度中值很相似,但钓获深度范围与它们存在差异;黄鳍金枪鱼与沙氏刺鲅的钓获深度范围及钓获深度中值都很相似;大眼金枪鱼和大青鲨的钓获深度分布范围相似,但钓获深度的中值存在差异;大眼金枪鱼和帆蜥鱼的钓获深度中值相似,但钓获深度范围存在差异;大青鲨、大眼金枪鱼和帆蜥鱼的钓获深度中值最深;条纹四鳍旗鱼的钓获深度中值最浅。对兼捕鱼类与大眼金枪鱼进行双样本K-S检验表明,除大青鲨和帆蜥鱼外,其他兼捕鱼类的钓钩深度分布与大眼金枪鱼的钓钩深度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1,表4)。2.2.2 渔获物垂直分布结构
渔船在实际作业中,支线受到海水浮力、海流、流速等多方面的影响时会发生形变,实际深度往往要由理论深度经上浮率修正得出[8]。在太平洋海域,已有学者对延绳钓钓钩的上浮率进行了大量研究(表6)。例如,在东热带太平洋,当钓钩最大深度在100~160 m时,上浮率为24%[10];在波利尼西亚专属经济区,金枪鱼延绳钓干线平均上浮率为19%[11];张艳波等[1]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就上浮率的研究中,利用时间-深度记录仪(TDRs)得出钓钩的平均上浮率为13.5%;褚宇航等[12]研究表明,在南太平洋海域延绳钓钓钩的平均上浮率为14.16%;在北太平洋,Bigelow等[9]在127°W—174°W、5°N—40°N海域得出延绳钓钓钩的上浮率是30%,Boggs[3]将TDRs安置在延绳钓最深钩位,两次调查估算出支线的平均上浮率分别为46%和32%。综上可知,不同海域的上浮率存在较大差异。另外,由于上浮率易受风速、风向、海洋洋流、大尺度海洋事件、锋面、涡旋等因素的影响[11,13-14],在计算实际深度时很难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进去。根据以往经验[15],由于本次调查海域范围较小且时间较短,可假设调查期间海洋环境对钓钩的影响相同。故本研究基于相似海域的估计值,将平均上浮率取为30%。虽然这样处理与渔获物的实际垂直分布深度相比,会造成一定误差,但考虑到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渔船设备较为简陋,许多数据无法收集,本研究基于相似海域的估计值来选取上浮率,可尽最大可能将误差降到最低。3.2 目标鱼种垂直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大眼金枪鱼秋季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J]. 党莹超,陈屹林,戴小杰,李云凯,吴峰,刘攀. 南方水产科学. 2020(01)
[2]钓钩深度和浸泡时间对东太平洋公海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性能的影响研究[J]. 刘莉莉,周成,虞聪达,郑基,臧迎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3]中国金枪鱼围网船队大眼金枪鱼渔获物的特征变化与人工集鱼装置禁渔期的关系[J]. 何珊,王学昉,戴小杰,许柳雄. 南方水产科学. 2017(05)
[4]南太平洋延绳钓长鳍金枪鱼生物学组成及其与栖息环境关系[J]. 储宇航,戴小杰,田思泉,高春霞,李伟文. 海洋渔业. 2016(02)
[5]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渔获物垂直结构的初步研究[J]. 栾松鹤,戴小杰,田思泉,张艳波. 海洋渔业. 2015(06)
[6]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 朱伟俊,许柳雄,江建军,陈锦涛.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5(05)
[7]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个体大小与钓获深度的关系[J]. 翟天晨,戴小杰,朱江峰. 海洋渔业. 2015(01)
[8]东南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渔获种类垂直分布[J]. 张艳波,戴小杰,朱江峰,高春霞,吴峰,郑晓春.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3)
[9]主捕长鳍金枪鱼延绳钓钓具的最适浸泡时间[J]. 宋利明,李冬静,刘海阳,陈平,李杰.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02)
[10]金枪鱼延绳钓钓具的最适浸泡时间[J]. 宋利明,徐伟云,曹道梅,赵昌克. 中国水产科学. 2013(02)
硕士论文
[1]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摄食生态及其栖息环境研究[D]. 郑晓春.上海海洋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13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21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