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中华绒螯蟹“牛奶
发布时间:2021-06-17 13:30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牛奶病"的病原,从病蟹(体质量25~35 g)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记为2EJM001,该菌可生长在YPD和NA培养基上,形成1~3 mm白色不透明隆起的圆形菌落,并对菌株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药敏试验及18S rD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以使明胶液化,可发酵葡萄糖,不可发酵乳糖、棉子糖、密二糖、半乳糖、麦芽糖和水解淀粉,硝酸盐还原为阴性;对酮康唑、氟康唑、益康唑等药物高度敏感;18S rDNA分子序列与二尖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bicuspidata的一致性为99.53%且二者自然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将其鉴定为二尖梅奇酵母;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病蟹肌纤维结构松散、横纹消失,部分区域溶解液化;人工感染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健康中华绒螯蟹具有致病性,并出现与自然病蟹相同的症状。研究表明,二尖梅奇酵母是辽宁地区中华绒螯蟹"牛奶病"的病原。
【文章来源】: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3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2EJM001菌株的18S rDNA基因系统进化树
试验中病蟹活力较弱。摄食减少或不摄食、步足发白易脱落,除部分病蟹出现花盖外,体表未见明显异常。掀开头胸甲可见大量白色牛奶状液体(图1-A),全身肌肉水肿且不饱满。用迪夫快速染色后在显微镜镜下观察,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头胸甲腔积液中的菌体形态(图1-B、C)。从病蟹头胸甲腔蓄积的牛奶状液体及肌肉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记为2EJM001,该菌在28 ℃条件下可生长在YPD和NA培养基上,形成1~3 mm 白色不透明隆起圆形菌落。取病蟹肌肉、鳃、肝胰腺等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发现病变最严重的为肌肉组织,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结构松散、横纹消失、部分区域溶解液化;菌体定殖的肌纤维萎缩,有的部位菌体聚集成团,在镜下呈串珠状排列(图1-D)。2.2 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津地区警犬点滴复膜酵母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性研究[J]. 韩雨希,姜轩,葛秀国,安晓康,朱子达,赵瑞利,马吉飞,李玥,王聪,徐良麟.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8(04)
[2]联合用药对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脑炎治疗分析[J]. 陆卉,张雅静,张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14)
[3]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J]. 赖永铅. 福建农业. 2012(10)
[4]梅奇酵母XY201菌株对采后冬枣黑斑病和青霉病的抑制效果[J]. 王亮,薛梦林,施俊凤,张晓宇,王春生. 园艺学报. 2010(10)
[5]河蟹长毛的不同病因及防治方法[J]. 李庆红,王秀清. 渔业致富指南. 2009(16)
[6]酵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J]. 唐玲,刘平,黄瑛,杨江科,闫云君. 生物技术通报. 2008(05)
[7]中华绒螯蟹弧菌病及病原检验[J]. 房海,陈翠珍,张晓君,巩元芳,葛慕湘,王秀云.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8]三疣梭子蟹牛奶病病原的分离鉴定[J]. 王高学,黄增荣,袁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9]三疣梭子蟹肌肉乳化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性研究[J]. 王国良,金珊,陈寅儿,李政. 海洋科学进展. 2006(04)
[10]梭子蟹假丝酵母菌病初步研究[J]. 许文军,徐汉祥,施慧,钱冬. 水产学报. 2005(06)
博士论文
[1]海洋嗜杀酵母的筛选、嗜杀因子的纯化及其基因的克隆[D]. 王祥红.中国海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35286
【文章来源】: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3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2EJM001菌株的18S rDNA基因系统进化树
试验中病蟹活力较弱。摄食减少或不摄食、步足发白易脱落,除部分病蟹出现花盖外,体表未见明显异常。掀开头胸甲可见大量白色牛奶状液体(图1-A),全身肌肉水肿且不饱满。用迪夫快速染色后在显微镜镜下观察,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头胸甲腔积液中的菌体形态(图1-B、C)。从病蟹头胸甲腔蓄积的牛奶状液体及肌肉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记为2EJM001,该菌在28 ℃条件下可生长在YPD和NA培养基上,形成1~3 mm 白色不透明隆起圆形菌落。取病蟹肌肉、鳃、肝胰腺等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后观察发现病变最严重的为肌肉组织,主要表现为肌纤维结构松散、横纹消失、部分区域溶解液化;菌体定殖的肌纤维萎缩,有的部位菌体聚集成团,在镜下呈串珠状排列(图1-D)。2.2 人工感染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津地区警犬点滴复膜酵母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性研究[J]. 韩雨希,姜轩,葛秀国,安晓康,朱子达,赵瑞利,马吉飞,李玥,王聪,徐良麟.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8(04)
[2]联合用药对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脑炎治疗分析[J]. 陆卉,张雅静,张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14)
[3]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技术[J]. 赖永铅. 福建农业. 2012(10)
[4]梅奇酵母XY201菌株对采后冬枣黑斑病和青霉病的抑制效果[J]. 王亮,薛梦林,施俊凤,张晓宇,王春生. 园艺学报. 2010(10)
[5]河蟹长毛的不同病因及防治方法[J]. 李庆红,王秀清. 渔业致富指南. 2009(16)
[6]酵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J]. 唐玲,刘平,黄瑛,杨江科,闫云君. 生物技术通报. 2008(05)
[7]中华绒螯蟹弧菌病及病原检验[J]. 房海,陈翠珍,张晓君,巩元芳,葛慕湘,王秀云.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8]三疣梭子蟹牛奶病病原的分离鉴定[J]. 王高学,黄增荣,袁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9]三疣梭子蟹肌肉乳化病的病原及其致病性研究[J]. 王国良,金珊,陈寅儿,李政. 海洋科学进展. 2006(04)
[10]梭子蟹假丝酵母菌病初步研究[J]. 许文军,徐汉祥,施慧,钱冬. 水产学报. 2005(06)
博士论文
[1]海洋嗜杀酵母的筛选、嗜杀因子的纯化及其基因的克隆[D]. 王祥红.中国海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35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23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