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养殖模式下中国明对虾社会交互效应的遗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30 04:47
针对低密度养殖模式下中国明对虾收获体质量和眼球磨损性状的直接遗传效应(DGE)和间接遗传效应(IGE)进行了估计。为了准确估计中国明对虾收获体质量及眼球磨损性状的遗传参数,将来自G8和G9代的178个被标记的家系(G8代88个全同胞家系,G9代90个全同胞家系),共计6 408尾中国明对虾,每个家系分成3组(每组12尾),随机放入3个不同的圆缸(半径100 cm),其中,G8代88个圆缸,G9代90个圆缸。每个圆缸包含3个不同的家系,1个家系共与其他6个家系进行组合,生长测试80 d后对体质量及眼球磨损性状进行测量和评估。结果显示,使用传统的动物模型获得收获体质量的遗传力为0.11±0.05,属低遗传力水平。似然比检验结果表明,需要将IGE效应包含在模型中(LRT=5.26)。利用包含IGE的扩展动物模型估计得到的总遗传方差由DGE方差(43%)、DGE-IGE协方差(24%)和IGE方差(33%)组成,占表型方差的24%,是传统动物模型获得的遗传力的2倍多(11%)。由DGE-IGE协方差估计出收获体质量的DGEIGE相关系数为0.32±0.45,属中度正相关,表明由于养殖密度较低,...
【文章来源】:水产学报. 2020,44(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限制投喂环境下中国对虾体重的间接遗传效应分析[J]. 仲伟鹏,罗坤,孟宪红,陈宝龙,隋娟,孔杰,曹宝祥,邢群,栾生. 中国水产科学. 2018(06)
[2]生存密度和饵料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争胜行为和生长性能的影响[J]. 秦浩,李玉全. 海洋与湖沼. 2014(04)
[3]鱼类集群行为的研究进展[J]. 周应祺,王军,钱卫国,曹道梅,张仲秋,柳玲飞.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3(05)
[4]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J]. 栾生,罗坤,阮晓红,曹宝祥,王浩,杜学芳,张凯,孔杰. 海洋与湖沼. 2013(02)
[5]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仔虾的行为观察[J]. 张沛东,张秀梅,李健,孟庆武. 水产学报. 2008(02)
本文编号:3310724
【文章来源】:水产学报. 2020,44(1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限制投喂环境下中国对虾体重的间接遗传效应分析[J]. 仲伟鹏,罗坤,孟宪红,陈宝龙,隋娟,孔杰,曹宝祥,邢群,栾生. 中国水产科学. 2018(06)
[2]生存密度和饵料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争胜行为和生长性能的影响[J]. 秦浩,李玉全. 海洋与湖沼. 2014(04)
[3]鱼类集群行为的研究进展[J]. 周应祺,王军,钱卫国,曹道梅,张仲秋,柳玲飞.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3(05)
[4]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重、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J]. 栾生,罗坤,阮晓红,曹宝祥,王浩,杜学芳,张凯,孔杰. 海洋与湖沼. 2013(02)
[5]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仔虾的行为观察[J]. 张沛东,张秀梅,李健,孟庆武. 水产学报. 2008(02)
本文编号:3310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310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