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早期发育生长模式与自残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3 13:28
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是我国东黄海区常见的底层经济鱼类,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其资源量明显下降,人工养殖与增殖放流成为其商品化与资源补充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了解许氏平鲉早期生长发育规律,为增殖、养殖过程提供合理的养殖策略与管理模式,本论文对许氏平鲉早期发育阶段的异速生长模式、视觉系统发育过程进行了探究,并为该阶段高发的自残行为提出了预测与防控建议。产出后090d的许氏平鲉历经了仔、稚、幼鱼发育阶段,通过其形态学指标(全长、体重、头长、头高、吻长、眼径、体高、肛前长、鳍棘长和鳍条长等)测定,分别与全长进行了回归分析,确定了各指标的异速生长方式、生长拐点出现的时间,并结合仔、稚鱼的生态习性,探讨了许氏平鲉早期生长模式及其生态学意义。分析发现,最先出现生长拐点的器官是尾鳍,尾鳍产出后6d开始出现,并极为快速地生长(生长系数b=4.37),12日龄时出现生长拐点,变为等速生长(生长系数b=1.08),这种异速生长方式可使仔鱼在早期发育阶段即可获得较完善的游泳能力,对摄食、逃避敌害等有重要意义。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全长和体重随日龄的生长规律均符...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0 引言
1 鱼类的早期发育生物学
1.1 鱼类早期的异速生长模式
1.1.1 异速生长的定义
1.1.2 异速生长的生态学意义
1.2 鱼类早期的视觉发育
1.2.1 鱼类视觉发育的过程
1.2.2 视觉对鱼类的生态学意义
1.3 鱼类早期的自残行为
1.3.1 鱼类自残行为定义与影响因素
1.3.2 自残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2 许氏平鲉的研究现状
2.1 现状概述
2.2 存在问题
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许氏平鲉早期异速生长模式研究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全长与体重的生长变化
2.1.1 全长与日龄的函数关系
2.1.2 体重与日龄的函数关系
2.2 各量度指标的异速生长
2.2.1 体重的异速生长
2.2.2 头部参数的异速生长
2.2.3 鱼体和游泳器官的异速生长
3 讨论
3.1 全长、体重与日龄的生长关系
3.2 许氏平鲉的异速生长策略
3.2.1 体重异速生长的生物学意义
3.2.2 头部异速生长的生物学意义
3.2.3 鱼体和游泳器官异速生长的生物学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许氏平鲉早期视觉发育初步研究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视网膜结构与形态随日龄的变化过程
2.1.1 视网膜总厚度随日龄的变化
2.1.2 视杆视锥层(RCL)、内核层(INL)、外核层(ONL)、神经节层(GCL)与神经纤维层(NFL)随日龄的变化
2.2 视网膜上视锥细胞(C)、外核层细胞(ON)、内核层细胞(IN)、神经节细胞(G)分布数量随日龄的变化过程
2.2.1 视锥细胞(C)随日龄的变化
2.2.2 外核层细胞(核)(ON)随日龄的变化
2.2.3 内核层细胞(IN)随日龄的变化
2.2.4 神经节细胞(G)随日龄的变化
2.3 外核层细胞(核)与视锥细胞(ON/C)及神经节细胞(ON/G)数量的比值
2.4 最小分辨角α随日龄的变化过程
2.4.1 晶状体随日龄的变化
2.4.2 最小分辨角α随日龄的变化
3 讨论
3.1 早期发育过程中视觉系统的变化
3.2 早期发育过程中视觉系统变化的生物学意义
3.3 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
参考文献
附图
第四章 基于形态学特征的许氏平鲉自残行为预测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鱼
1.2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
1.2.1 构建理论形态学模型
1.2.2 配对实验对理论模型的校正
2 结果
2.1 自残行为
2.2 理论形态学模型
2.3 配对实验对理论模型的校正
3 讨论
3.1 许氏平鲉的自残行为
3.2 理论模型与实际模型的差异
3.3 影响自残行为的因素
3.4 与其他模型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1.1 许氏平鲉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生态习性变化与异速生长
1.2 许氏平鲉视觉系统的发育过程
1.3 许氏平鲉苗种培育过程中的自残行为
1.4 不足与展望
作者简历
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Use of calcein and alizarin red S for immersion marking of black rockfish Sebastes schlegelii juveniles[J]. Lü Hongjian,ZHANG Xiumei,XI Dan,GAO Tianxiang.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4(01)
[2]黑鲪仔、稚、幼鱼生长、发育与成活率变化的研究[J]. 刘立明,姜海滨,王茂剑,杜荣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3]鲈鲤仔鱼的异速生长模式[J]. 何勇凤,吴兴兵,朱永久,杨德国,詹会祥. 动物学杂志. 2013(01)
[4]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模式[J]. 何滔,肖志忠,刘清华,李军. 水产学报. 2012(08)
[5]许氏平鲉卵巢发育的周年变化研究[J]. 史丹,温海深,杨艳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9)
[6]许氏平鮋精巢的形态结构与发育组织学[J]. 杨艳平,温海深,何峰,李吉方,史丹,陈彩芳,张葭人,金国雄,陈晓燕,史宝.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05)
[7]许氏平鲉、大泷六线鱼临界游速与爆发游速及其生理指标的研究[J]. 史航,陈勇,赵子仪,于晓明,田涛,徐鹏翔.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05)
[8]鱼类自残行为研究进展[J]. 刘洪军,官曙光,于道德,宁璇璇,任贵如,郑永允. 海洋通报. 2010(05)
[9]黑鲪早期发育与摄食的初步观察[J]. 张静,薛美岩,姜海滨,杜荣斌,刘丽娟. 渔业科学进展. 2010(02)
[10]鮸鱼(Miichthys miiuy)仔、稚鱼发育生长方式及其生态学意义[J]. 单秀娟,窦硕增. 海洋与湖沼. 2009(06)
博士论文
[1]许氏平鲉和褐牙鲆标志技术与标志放流追踪评价[D]. 吕红健.中国海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19701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0 引言
1 鱼类的早期发育生物学
1.1 鱼类早期的异速生长模式
1.1.1 异速生长的定义
1.1.2 异速生长的生态学意义
1.2 鱼类早期的视觉发育
1.2.1 鱼类视觉发育的过程
1.2.2 视觉对鱼类的生态学意义
1.3 鱼类早期的自残行为
1.3.1 鱼类自残行为定义与影响因素
1.3.2 自残行为的生物学意义
2 许氏平鲉的研究现状
2.1 现状概述
2.2 存在问题
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许氏平鲉早期异速生长模式研究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全长与体重的生长变化
2.1.1 全长与日龄的函数关系
2.1.2 体重与日龄的函数关系
2.2 各量度指标的异速生长
2.2.1 体重的异速生长
2.2.2 头部参数的异速生长
2.2.3 鱼体和游泳器官的异速生长
3 讨论
3.1 全长、体重与日龄的生长关系
3.2 许氏平鲉的异速生长策略
3.2.1 体重异速生长的生物学意义
3.2.2 头部异速生长的生物学意义
3.2.3 鱼体和游泳器官异速生长的生物学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许氏平鲉早期视觉发育初步研究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视网膜结构与形态随日龄的变化过程
2.1.1 视网膜总厚度随日龄的变化
2.1.2 视杆视锥层(RCL)、内核层(INL)、外核层(ONL)、神经节层(GCL)与神经纤维层(NFL)随日龄的变化
2.2 视网膜上视锥细胞(C)、外核层细胞(ON)、内核层细胞(IN)、神经节细胞(G)分布数量随日龄的变化过程
2.2.1 视锥细胞(C)随日龄的变化
2.2.2 外核层细胞(核)(ON)随日龄的变化
2.2.3 内核层细胞(IN)随日龄的变化
2.2.4 神经节细胞(G)随日龄的变化
2.3 外核层细胞(核)与视锥细胞(ON/C)及神经节细胞(ON/G)数量的比值
2.4 最小分辨角α随日龄的变化过程
2.4.1 晶状体随日龄的变化
2.4.2 最小分辨角α随日龄的变化
3 讨论
3.1 早期发育过程中视觉系统的变化
3.2 早期发育过程中视觉系统变化的生物学意义
3.3 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
参考文献
附图
第四章 基于形态学特征的许氏平鲉自残行为预测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鱼
1.2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
1.2.1 构建理论形态学模型
1.2.2 配对实验对理论模型的校正
2 结果
2.1 自残行为
2.2 理论形态学模型
2.3 配对实验对理论模型的校正
3 讨论
3.1 许氏平鲉的自残行为
3.2 理论模型与实际模型的差异
3.3 影响自残行为的因素
3.4 与其他模型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1.1 许氏平鲉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生态习性变化与异速生长
1.2 许氏平鲉视觉系统的发育过程
1.3 许氏平鲉苗种培育过程中的自残行为
1.4 不足与展望
作者简历
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Use of calcein and alizarin red S for immersion marking of black rockfish Sebastes schlegelii juveniles[J]. Lü Hongjian,ZHANG Xiumei,XI Dan,GAO Tianxiang.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14(01)
[2]黑鲪仔、稚、幼鱼生长、发育与成活率变化的研究[J]. 刘立明,姜海滨,王茂剑,杜荣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3]鲈鲤仔鱼的异速生长模式[J]. 何勇凤,吴兴兵,朱永久,杨德国,詹会祥. 动物学杂志. 2013(01)
[4]条石鲷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模式[J]. 何滔,肖志忠,刘清华,李军. 水产学报. 2012(08)
[5]许氏平鲉卵巢发育的周年变化研究[J]. 史丹,温海深,杨艳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9)
[6]许氏平鮋精巢的形态结构与发育组织学[J]. 杨艳平,温海深,何峰,李吉方,史丹,陈彩芳,张葭人,金国雄,陈晓燕,史宝.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05)
[7]许氏平鲉、大泷六线鱼临界游速与爆发游速及其生理指标的研究[J]. 史航,陈勇,赵子仪,于晓明,田涛,徐鹏翔.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0(05)
[8]鱼类自残行为研究进展[J]. 刘洪军,官曙光,于道德,宁璇璇,任贵如,郑永允. 海洋通报. 2010(05)
[9]黑鲪早期发育与摄食的初步观察[J]. 张静,薛美岩,姜海滨,杜荣斌,刘丽娟. 渔业科学进展. 2010(02)
[10]鮸鱼(Miichthys miiuy)仔、稚鱼发育生长方式及其生态学意义[J]. 单秀娟,窦硕增. 海洋与湖沼. 2009(06)
博士论文
[1]许氏平鲉和褐牙鲆标志技术与标志放流追踪评价[D]. 吕红健.中国海洋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19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319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