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差异

发布时间:2021-08-09 07:00
  为阐明中国沿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繁殖群体耳石形态的特异性,科学判定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种群归属,根据2016—2018年4—6月在莱州湾、海州湾、吕四渔场、象山港、沙埕港等蓝点马鲛产卵场采集的242尾2龄蓝点马鲛成熟个体样本,结合计算出的环率、圆度、椭圆率、矩形趋近率、纵横比、形态因子、半径比和面密度等8个耳石形状指标,运用相似性分析、非参数多维标度分析、相似性百分比分析探讨了耳石形态的群体间差异。结果显示,海州湾和吕四渔场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象山港和沙埕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渤海、黄海和东海3个海区之间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半径比、纵横比、面密度和矩形趋近率是对各个繁殖群体组内相似性贡献度较高的耳石形态典型指标;面密度、形态因子和半径比则是对各繁殖群体组间相异性贡献度较高的耳石形态分歧指标。通过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5个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判别公式,判别准确率在55.26%~92.59%,综合判别正确率为71.0... 

【文章来源】:海洋渔业. 2020,42(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中国沿海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差异


蓝点马鲛矢耳石形态照片

群体,系数,耳石,形态因子


SIMPER分析结果显示,G1、G2、G3、G4和G5组内的平均相似性分别为98.56%、98.48%、98.27%、98.05%和98.26%。对G1组内相似性贡献较大的耳石形态指标为半径比、纵横比、面密度、矩形趋近率、形态因子和圆度,累积相似性贡献率为90.31%;对G2和G3组内相似性贡献率较大的耳石形态指标为半径比、纵横比、面密度、矩形趋近率、形态因子、圆度和椭圆率,累积相似性贡献率分别为97.49%和97.75%;对G4和G5组内相似性贡献率较大的耳石形态典型指标为半径比、纵横比、面密度、矩形趋近率、形态因子和椭圆率,累积相似性贡献率分别为90.24%和90.00%。半径比、纵横比、面密度和矩形趋近率是对各繁殖群体组内相似性贡献度较高的耳石形态典型指标(表3)。G1&G2、G1&G3、G1&G4、G1&G5、G2&G3、G2&G4、G2&G5、G3&G4、G3&G5、G4&G5组间的平均相异性分别为2.79%、2.78%、2.23%、2.09%、1.61%、2.57%、2.19%、2.54%、2.17%、1.79%。各个繁殖群体组间相异性贡献较大的耳石形态分歧指标不尽相同,主要为面密度、形态因子和半径比(表4)。各组间相异性贡献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蓝点马鲛不同繁殖群体耳石形态的特异性。


本文编号:3331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331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c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