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菊花心江蓠浅海养殖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0 18:35
  大型海藻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中N、P,使海洋生态系统得到修复,也对赤潮具有生态防治作用。本文开展了菊花心江蓠的浅海养殖,测定了藻体组织氮磷和琼胶含量及光合作用能力;研究了实验条件下温度对菊花心江蓠水质净化的影响及在共培养体系中与球形棕囊藻间营养的竞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菊花心江蓠浅海养殖及光合作用的研究2014年5、7、8、10月(春、夏、秋三季)海上栽种菊花心江蓠,发现其生长速率依次升高,秋季达到最高,为6.4%/d,是春季的2.3倍;绳养菊花心江蓠的最大日生长速率达到6.59%/d,是笼养模式下的5.4倍。光合产氧速率在7月份达到最大,9月份次之,5月份最低。悬挂深度直接影响着菊花心江蓠的光合作用效率,添加氮磷营养盐可以提高菊花心江蓠的光合作用速率。2.菊花心江蓠组织氮磷含量的测定及琼胶的提取菊花心江蓠组织氮磷含量9月份达到最高,分别为3.226%、2.656%,5月份达到最低,分别为1.099%、0.708%。琼胶含量在7月份达到最高值20.43%,9月份最低为16.00%。在4种大型海藻中,龙须菜组织氮含量最高,芋根江蓠最低。但芋根江蓠组织磷含量高达1.010%,脆江蓠的只有0...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菊花心江蓠浅海养殖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图1.2012年我国沿海各月发现赤潮次数??

赤潮,次数


势种主要有米氏酣伦藻、夜光藻、中肋骨条藻、抑食金球藻和东海原甲藻等[1^。5??月中旬到6月巧,福建沿岸海域共发生的赤潮造成当年鲍鱼大规模死亡。2013年,??我国沿海赤潮高发期为5—6月(图2),引发赤潮的优势藻种共有13种[17]。河北秦??皇岛滨海旅游业等影响较大,因为这次赤潮持续98天,是2013年产生赤潮时间最??长的一次,同时也是单次过程影响面积最大的一次赤潮,影响面积达1450平方千??米。??赤潮的产生与海域水温、pH、光、盐度、水动力W及赤潮生物种源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但根本还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1*]。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工农业废水、水产养殖废水等被排放进入河流、湖泊及海洋。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磯及其他无机盐类物质,它们是赤潮生物的物质基础,使??得这一区域的水体迅速富营养化,引发赤潮。水体中,N和P是限制赤潮生物的重??要因子,P的影响比N更大。在N、P供应充足时,N:P约为5?15时赤潮生物生长??最快tw。??调查发现,随着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人工水产养殖区的面积逐步扩大,养??殖密度逐渐增大

质量浓度,移除,动态变化,废水


?3.4.2?N03-N的动态变化??N03-N质量浓度动态变化如图3-1所示。实验进行到48h时,六个实验组的养??殖废水中的N03-N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六组水体中N0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31528?mg/L、0.24445?mg/L、0.24W1?mg/L、0.25766?mg/L、0.3巧23?mg/L、0.30010??mg/L。9化后对N03-N的吸收趋于缓慢,此时各组移除率分别达到51.56%、57.96%、??64.60%、35.06%、40.67%、42.52%。第96?120h,实验组质量浓度有小幅度的下降。??从移除率和折线趋势来看,废水原液(虹组)25°C的吸收情况较好。??w??占??:It--?.??■.-?.?.??:?e?2-:?:2?56?:2C??t'h??图3-1?N03-N质量浓度的变化??巧g3-l.?Variations?ofN〇3-N?concentration??3.4.3?NH4-N的动态变化??NH4-N的吸收过程如图3-2。实验的第1?d,菊花也江萬就大量吸收NH4+-N,其??浓度迅速下降,六个组对NH4-N的移除率分别达68.04%、67.33%、81.34%、85.44%、??76.07%、72.51%。至实验结束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带对罗源湾养殖区海水的生物修复研究[J]. 沈淑芬,魏婷,孙琼花,王月华,郑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2]孔石莼对养虾废水营养盐吸收的研究[J]. 孙琼花,闫慧,沈淑芬,王月华,郑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3]添加氮磷对龙须菜光合固碳能力影响的现场研究[J]. 黄瑶,毛玉泽,周毅,蒋增杰,王东哲,颜婷茹,方建光.  渔业科学进展. 2013(01)
[4]龙须菜琼胶碱提工艺研究[J]. 问莉莉,练浩宏,李思东.  轻工科技. 2012(10)
[5]条斑紫菜对胶州湾湿地浅海富营养化状况的生物修复效果[J]. 陈聚法,赵俊,过锋,张艳,夏斌.  渔业科学进展. 2012(01)
[6]环境因子对水华暴发的影响研究[J]. 官涤,任伊滨,李菁.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08)
[7]龙须菜对赤潮藻的生长抑制效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邵旻玮,孙雪,徐年军.  海洋学研究. 2011(02)
[8]龙须菜对3种赤潮微藻生长的影响[J]. 孙颖颖,张静,刘泓君,李灿,王长海.  海洋通报. 2011(03)
[9]营养盐浓度变动对菊花江蓠和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生长、生化组成及生理的影响研究[J]. 蒋雯雯,田相利,董双林,王青林,李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S1)
[10]菊花江蓠池塘养殖技术[J]. 郑进春.  齐鲁渔业. 2010(08)

硕士论文
[1]海带的生物修复作用及无性繁殖系的建立[D]. 沈淑芬.福建师范大学 2013
[2]精养鱼池水质生物净化初步研究[D]. 林连升.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34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334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9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