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白内障病症的致病菌鉴定及其敏感药物筛选
发布时间:2021-08-19 15:45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是福建省特色有药用和食用价值的蛙类品种,目前棘胸蛙的养殖已经逐步实现规模化,但是养殖中的疾病问题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逐年加重。白内障病症是常见的棘胸蛙细菌性疾病之一,为解析棘胸蛙白内障的致病菌以及对该病的防治,对患白内障病棘胸蛙的器官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并进行鉴定,同时进行了人工感染确定其致病性,最后通过抑菌圈法检测该菌株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从患白内障病的棘胸蛙内脏中分离的细菌进行人工感染后,可导致正常蛙出现白内障病的病征,通过16SrDNA序列鉴定为彭氏变形杆菌Proteus penner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氯霉素、多粘菌素B、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米诺环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哌拉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敏感,而对其他多种药物耐受。本研究表明彭氏变形杆菌可导致棘胸蛙出现白内障的病征,为棘胸蛙养殖过程中白内障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章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2020,(1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患病棘胸蛙临床特征
对患病棘胸蛙的肌肉、肝脏、脾脏和心脏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伊红-苏木精(H&E)染色,结果如图2患病蛙的骨骼肌纤维严重变形,部分横纹消失,部分细胞发生溶解,呈条状或圆团状(图2A)。肝组织坏死严重,肝细胞排列松散,肿胀,无具体的细胞形态,甚至部分发生溶解(图2B)。脾脏出现淤血现象,胞间隙增大,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图2C)。心肌细胞肿胀,细胞溶解或坏死,细胞间的空泡变性,部分肌间隙出现淤血(图2D)。2.3 棘胸蛙白内障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与人工感染试验
将患病的棘胸蛙的脾脏研磨液涂布在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平板上,分离纯化出20株菌株,通过16Sr DNA序列分别对20株细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图3)显示20株细菌均为彭氏变形杆菌Proteus penneri。为了进一步探究彭氏变形杆菌是否是导致棘胸蛙白内障病原菌,将浓度为2.5×107CFU·mL-1的菌液注射进水里,试验发现病原菌感染9d后,部分棘胸蛙眼部出现白内障,11d后死亡。取死亡后棘胸蛙的病变组织进行菌种的培养与纯化,并对菌种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注射的菌株为同一种菌。2.4 棘胸蛙白内障病原菌的鉴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暹罗鳄食道结节病病原彭氏变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 曾晨爔,林茂,李忠琴,马英,王淑红.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7)
[2]棘胸蛙白内障病原鉴定及病理组织观察[J]. 刘子明,金晶,胡则辉,戴庆敏,李巧玲,施倩,吕耀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18(11)
[3]棘胸蛙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病理损伤[J]. 雷雪平,耿毅,余泽辉,郑李平,曹师琪,黄小丽,陈德芳,欧阳萍,刘恺睿.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3)
[4]棘胸蛙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理组织观察[J]. 吕耀平,金晶,施倩,陈洁,刘子明,陆君,黄富友,傅旭豪. 水生生物学报. 2018(01)
[5]猪源彭氏变形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李剑静,植枝林,李军,潘艳. 中国畜禽种业. 2016(09)
[6]棘胸蛙白内障病原鉴定及药敏试验[J]. 程晓云,郑芊芷,宋婷婷,郑善坚,郑荣泉. 浙江农业科学. 2016(07)
[7]棘胸蛙歪头病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 李明,宋婷婷,郑荣泉,郑善坚,胡文芳,骆艺元,严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3)
[8]棘胸蛙出血病病原鉴定及药敏试验[J]. 郑卫军,宋婷婷,郑善坚,郑荣泉. 华东森林经理. 2016(01)
[9]一种棘胸蛙新类型疾病病原分析[J]. 宋婷婷,郑荣泉,张俊美,颉志刚,董宝娟,赵蒙蒙. 福建水产. 2014(05)
[10]一例棘腹蛙“白内障”的病原分离鉴定[J]. 廖冰洁,樊汶樵,周莉,张毅,陈弟诗,孙志芳,吴宝红. 湖北畜牧兽医. 2014(08)
硕士论文
[1]蛇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D]. 赵成坚.广西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51688
【文章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2020,(1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患病棘胸蛙临床特征
对患病棘胸蛙的肌肉、肝脏、脾脏和心脏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和伊红-苏木精(H&E)染色,结果如图2患病蛙的骨骼肌纤维严重变形,部分横纹消失,部分细胞发生溶解,呈条状或圆团状(图2A)。肝组织坏死严重,肝细胞排列松散,肿胀,无具体的细胞形态,甚至部分发生溶解(图2B)。脾脏出现淤血现象,胞间隙增大,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图2C)。心肌细胞肿胀,细胞溶解或坏死,细胞间的空泡变性,部分肌间隙出现淤血(图2D)。2.3 棘胸蛙白内障病原菌的分离纯化与人工感染试验
将患病的棘胸蛙的脾脏研磨液涂布在脑心浸液肉汤培养基平板上,分离纯化出20株菌株,通过16Sr DNA序列分别对20株细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图3)显示20株细菌均为彭氏变形杆菌Proteus penneri。为了进一步探究彭氏变形杆菌是否是导致棘胸蛙白内障病原菌,将浓度为2.5×107CFU·mL-1的菌液注射进水里,试验发现病原菌感染9d后,部分棘胸蛙眼部出现白内障,11d后死亡。取死亡后棘胸蛙的病变组织进行菌种的培养与纯化,并对菌种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与注射的菌株为同一种菌。2.4 棘胸蛙白内障病原菌的鉴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暹罗鳄食道结节病病原彭氏变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 曾晨爔,林茂,李忠琴,马英,王淑红.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7)
[2]棘胸蛙白内障病原鉴定及病理组织观察[J]. 刘子明,金晶,胡则辉,戴庆敏,李巧玲,施倩,吕耀平. 浙江农业学报. 2018(11)
[3]棘胸蛙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病理损伤[J]. 雷雪平,耿毅,余泽辉,郑李平,曹师琪,黄小丽,陈德芳,欧阳萍,刘恺睿.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3)
[4]棘胸蛙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病理组织观察[J]. 吕耀平,金晶,施倩,陈洁,刘子明,陆君,黄富友,傅旭豪. 水生生物学报. 2018(01)
[5]猪源彭氏变形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 李剑静,植枝林,李军,潘艳. 中国畜禽种业. 2016(09)
[6]棘胸蛙白内障病原鉴定及药敏试验[J]. 程晓云,郑芊芷,宋婷婷,郑善坚,郑荣泉. 浙江农业科学. 2016(07)
[7]棘胸蛙歪头病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 李明,宋婷婷,郑荣泉,郑善坚,胡文芳,骆艺元,严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3)
[8]棘胸蛙出血病病原鉴定及药敏试验[J]. 郑卫军,宋婷婷,郑善坚,郑荣泉. 华东森林经理. 2016(01)
[9]一种棘胸蛙新类型疾病病原分析[J]. 宋婷婷,郑荣泉,张俊美,颉志刚,董宝娟,赵蒙蒙. 福建水产. 2014(05)
[10]一例棘腹蛙“白内障”的病原分离鉴定[J]. 廖冰洁,樊汶樵,周莉,张毅,陈弟诗,孙志芳,吴宝红. 湖北畜牧兽医. 2014(08)
硕士论文
[1]蛇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D]. 赵成坚.广西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51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35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