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异齿裂腹鱼幼鱼模拟麻醉运输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13:33
  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是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高原特有鱼类。受人类活动影响,异齿裂腹鱼自然种群资源迅速下降。作为鱼类保护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鱼类麻醉运输技术在高原鱼类中的运用还没有公开报道。本研究观察了8种MS-222浓度(0、10、20、30、40、50、60、70 mg/L)模拟麻醉运输条件下,异齿裂腹鱼幼鱼(全长17~25cm)的行为表现及运输水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在0~4 h内,各处理组的水体溶解氧和总氮含量大都呈上升趋势,pH呈下降趋势,4~12 h期间各处理组的溶解氧、pH和总氮无统一的变化趋势。MS-222浓度为0~30 mg/L时,试验鱼均未进入麻醉状态;MS-222浓度为40~50 mg/L时,试验鱼在0~8 h内保持深度麻醉或轻度麻醉状态,8~12 h麻醉剂逐渐失效,试验鱼可慢慢恢复正常活动,12 h内没有出现死亡情况;MS-222浓度为60~70 mg/L时,试验鱼进入过度麻醉状态,并出现了死亡。本研究表明,适宜异齿裂腹鱼的MS-222浓度为40~50 mg/L,麻醉运输的时间应控制在8h内。 

【文章来源】:生物资源. 2020,42(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异齿裂腹鱼幼鱼模拟麻醉运输研究


不同浓度MS-222麻醉异齿裂腹鱼幼鱼的溶解氧变化情况

浓度,情况,死亡率,程度


表3列出了不同MS-222浓度下异齿裂腹鱼幼鱼的入麻程度。从死亡情况来看,在12 h的模拟麻醉运输试验中,只有MS-222浓度在60 mg/L(死亡率20%)和70 mg/L(死亡率70%)时出现了死亡。从入麻程度来看,当MS-222浓度在20 mg/L以下时,试验鱼没有明显的入麻表现;浓度在30 mg/L时,试验鱼仅有轻度麻醉,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逐步恢复行为正常;浓度在40~50 mg/L时,试验鱼可进入深度麻醉且不会造成死亡;浓度在60~70 mg/L以上时,试验鱼处于深度麻醉和过度麻醉状态之间,且有死亡情况发生。3 讨论

浓度,情况,鱼类,效果


水质恶化和应激反应是鱼类运输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11],采用MS-222麻醉来提高鱼类运输的存活率是目前普遍运用的方法之一。本研究通过模拟运输的方式,比较了8种不同浓度MS-222麻醉异齿裂腹鱼幼鱼的效果。从结果来看,适宜异齿裂腹鱼的MS-222浓度为40~50 mg/L,有效麻醉时间不低于8 h。MS-222作为一种常用的水产动物麻醉剂,运用非常广泛。在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13]、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14~16]、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12]等多种鱼类的麻醉研究中,MS-222均显示出了良好的麻醉效果。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适宜的MS-222麻醉浓度无疑是存在差异的。本研究中,异齿裂腹鱼在低MS-222浓度(≤30mg/L)麻醉效果不理想,而过高的MS-222浓度(≥60 mg/L)麻醉则可能会导致试验鱼的死亡,而浓度为40~50 mg/L时麻醉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延长鲮鱼和鲤鱼无水保活时间的条件研究[J]. 陆有飞,郑艳波,马瑞宁,蒋小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14)
[2]两种标记方法对异齿裂腹鱼幼鱼的标记效果研究[J]. 朱挺兵,曾本和,刘海平,杨德国.  生物资源. 2019(03)
[3]水温对异齿裂腹鱼幼鱼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J]. 曾本和,周建设,王万良,张忭忭,刘海平,旺久,牟振波.  淡水渔业. 2018(06)
[4]运输过程中水质和鱼类生理指标的变化及运输控制策略[J]. 张云龙,贺亚蒙,袁娟,张子涵,丁淑荃,杨启超,张志强,鲍传和,万全,沈志刚.  水生生物学报. 2018(02)
[5]西藏鱼类增殖放流初报[J]. 朱挺兵,刘海平,李学梅,王旭歌,陈亮,杨德国.  淡水渔业. 2017(05)
[6]西藏异齿裂腹鱼水泥池驯化养殖试验[J]. 张驰,龚君华,周建设,扎西拉姆,李宝海.  河北渔业. 2015(09)
[7]MS-222在加州鲈鱼模拟运输中的麻醉效果[J]. 王利娟,程守坤,张饮江,陈舜胜,黄硕琳,谢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5(02)
[8]雅鲁藏布江异齿裂腹鱼生活史对策和种群资源利用现状[J]. 马宝珊,谢从新,霍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11)
[9]异齿裂腹鱼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研究[J]. 张良松.  淡水渔业. 2011(05)
[10]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现状研究[J]. 杨汉运,黄道明,谢山,简东,池仕运,张庆,常秀岭,王文君,方艳红.  水生态学杂志. 2010(06)



本文编号:3377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377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6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