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型生物絮凝养殖中微食物环的初探
发布时间:2021-09-07 17:37
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在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环保压力的日趋加大,水产养殖业对这一“封闭式零换水”技术需求越来越大。在生产实践中,工厂化生物絮凝养殖在工程设计上有跑道式生物絮凝养殖、陆基水泥池生物絮凝养殖、循环异位式生物絮凝养殖、阳光型高位池生物絮凝养殖等,其核心水处理技术都是生物絮凝技术。由于生物絮凝养殖在工程造价上的成本高于传统土塘养殖,因此其一般用于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中,从而产生更高的养殖效益。在一个高密度封闭式的水环境中要保证养殖水的健康稳定,离不开养殖水中微食物环(Microbial food loop,MFL)的物质传递、能量流通作用,从而达到高效净水效果。本文对阳光型生物絮凝养殖中微食物环进行初步探究,阳光型生物絮凝养殖即有光照的大棚结构设计、应用生物絮凝技术原理进行的健康生态养殖。实验内容分为下列部分:1.有机碳源对水产养殖初期水中细菌和浮游生物的影响为了探究不同碳源添加策略对水产养殖初期肥水阶段的影响,本文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水产养殖新水在每日添加梯度浓度的葡萄糖作为有机碳源的调控手段下,研究细菌和浮游生物的变化。实验...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总菌和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
图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浮游植物生物量Fig.2-2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biomass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组成和优势度(表 2-2)可知,对照组的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蓝藻门有优势种,而且大部分优势种为绿藻;三个实验组的优势种不仅都分布在硅藻门、绿藻门、裸藻门和蓝藻门,大部分
图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浮游动物生物量Fig.2-3 The total zooplankton biomass of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质变化图 2-4 可知,除了 DOC 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氨氮、亚硝氮、硝氮、酸盐总体变化趋势接近一致。H 组的有机碳源添加量最多且 DOC 不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养殖用水重复利用过程中的C/N[J]. 罗国芝,柳泽锋,谭洪新. 水产科技情报. 2018(01)
[2]不同磷源对3种海洋微藻生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J]. 梁英,李泽邦,刘春强,田传远,黄徐林. 海洋湖沼通报. 2017(05)
[3]磷浓度与氮磷比对蛋白核小球藻氮磷吸收效应的影响[J]. 曹煜成,李卓佳,胡晓娟,徐煜,孙志伟,李奕雯,文国樑. 生态科学. 2017(05)
[4]生物絮团对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的影响[J]. 李晓梅,郭体环. 渔业研究. 2017(04)
[5]驯化硝化型生物絮体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初步研究[J]. 谭洪新,庞云,王潮辉,罗国芝,刘文畅.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04)
[6]外源溶解性有机碳对抚仙湖甲壳类浮游动物碳源的贡献[J]. 孙欢,张永东,于谨磊,胡金润,刘正文,苏雅玲. 湖泊科学. 2017(04)
[7]对虾生物絮团中亚硝态氮降解菌分离鉴定与安全性评价[J]. 陈文斌,潘鲁青,黄飞. 海洋湖沼通报. 2017(03)
[8]两种生物絮凝模式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研究[J]. 吴盛凯,罗国芝,谭洪新,孙健,柳泽锋,侯志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03)
[9]海水中藻菌共培养体系对碳氮磷的吸收转化[J]. 张艳敏,王江涛,谭丽菊. 生态学报. 2017(14)
[10]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J]. 张怖青,江兴龙,郑伟刚. 渔业现代化. 2016(06)
硕士论文
[1]基于生物絮凝技术的花鳗鲡养殖效果研究[D]. 安玉.上海海洋大学 2017
[2]基于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黄颡鱼养殖效果研究[D]. 张世阳.上海海洋大学 2017
[3]循环水养殖系统和生物絮凝养殖系统养殖高体革鯻的效果研究[D]. 聂扬帆.上海海洋大学 2017
[4]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种养殖模式水环境菌群结构[D]. 王姣.上海海洋大学 2016
[5]两种养殖模式下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效果研究[D]. 高启.上海海洋大学 2013
[6]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与研究[D]. 张许光.中国海洋大学 2012
[7]营养输入与捕食作用对不同底栖生物群的影响[D]. 黄丹青.复旦大学 2011
[8]太湖蓝藻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D]. 李克朗.江南大学 2009
[9]胶州湾原生动物对异养浮游细菌的捕食压力研究[D]. 孙靖.中国海洋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89967
【文章来源】: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总菌和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
图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浮游植物生物量Fig.2-2 The total phytoplankton biomass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组成和优势度(表 2-2)可知,对照组的绿藻门、硅藻门、裸藻门、蓝藻门有优势种,而且大部分优势种为绿藻;三个实验组的优势种不仅都分布在硅藻门、绿藻门、裸藻门和蓝藻门,大部分
图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浮游动物生物量Fig.2-3 The total zooplankton biomass of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质变化图 2-4 可知,除了 DOC 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氨氮、亚硝氮、硝氮、酸盐总体变化趋势接近一致。H 组的有机碳源添加量最多且 DOC 不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养殖用水重复利用过程中的C/N[J]. 罗国芝,柳泽锋,谭洪新. 水产科技情报. 2018(01)
[2]不同磷源对3种海洋微藻生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J]. 梁英,李泽邦,刘春强,田传远,黄徐林. 海洋湖沼通报. 2017(05)
[3]磷浓度与氮磷比对蛋白核小球藻氮磷吸收效应的影响[J]. 曹煜成,李卓佳,胡晓娟,徐煜,孙志伟,李奕雯,文国樑. 生态科学. 2017(05)
[4]生物絮团对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的影响[J]. 李晓梅,郭体环. 渔业研究. 2017(04)
[5]驯化硝化型生物絮体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初步研究[J]. 谭洪新,庞云,王潮辉,罗国芝,刘文畅.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04)
[6]外源溶解性有机碳对抚仙湖甲壳类浮游动物碳源的贡献[J]. 孙欢,张永东,于谨磊,胡金润,刘正文,苏雅玲. 湖泊科学. 2017(04)
[7]对虾生物絮团中亚硝态氮降解菌分离鉴定与安全性评价[J]. 陈文斌,潘鲁青,黄飞. 海洋湖沼通报. 2017(03)
[8]两种生物絮凝模式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研究[J]. 吴盛凯,罗国芝,谭洪新,孙健,柳泽锋,侯志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7(03)
[9]海水中藻菌共培养体系对碳氮磷的吸收转化[J]. 张艳敏,王江涛,谭丽菊. 生态学报. 2017(14)
[10]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J]. 张怖青,江兴龙,郑伟刚. 渔业现代化. 2016(06)
硕士论文
[1]基于生物絮凝技术的花鳗鲡养殖效果研究[D]. 安玉.上海海洋大学 2017
[2]基于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黄颡鱼养殖效果研究[D]. 张世阳.上海海洋大学 2017
[3]循环水养殖系统和生物絮凝养殖系统养殖高体革鯻的效果研究[D]. 聂扬帆.上海海洋大学 2017
[4]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种养殖模式水环境菌群结构[D]. 王姣.上海海洋大学 2016
[5]两种养殖模式下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效果研究[D]. 高启.上海海洋大学 2013
[6]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与研究[D]. 张许光.中国海洋大学 2012
[7]营养输入与捕食作用对不同底栖生物群的影响[D]. 黄丹青.复旦大学 2011
[8]太湖蓝藻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D]. 李克朗.江南大学 2009
[9]胶州湾原生动物对异养浮游细菌的捕食压力研究[D]. 孙靖.中国海洋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89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389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