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基因和ilvB-1基因在嗜水气单胞菌胞内存活中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08:54
传统观点认为,胞内存活是专性胞内致病菌致病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专性胞内菌为抵抗宿主巨噬细胞的杀灭作用及进一步传播感染形成的策略。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非专性胞内菌也可以在巨噬细胞中存活,并且病原菌胞内存活能力是决定致病菌毒力的一个重要因子。然而非专性胞内菌在吞噬细胞内存活的研究目前主要局限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非专性胞内菌吞噬细胞内存活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水产动物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可以在宿主鱼鳗鲡的吞噬细胞中存活一定时间,但对其存活的机制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本研究继续以从患病鳗鲡中分离得到的嗜水气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该病原菌在宿主巨噬细胞中存活的分子机制。首先采用Mini-Tn10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技术构建了嗜水气单胞菌胞内存活突变体库,并从中筛选了2株胞内存活能力下降并表现稳定的突变株M85和M159。通过PCR鉴定和Southern blot杂交验证了这两株突变株均是由Mini-Tn10单位点插入突变的。接着,我们采用TAIL-PCR技术分别扩增突变株转座子插入位点侧翼的序列,通过测序与拼接,获得目的基因全长序列。经在线BLAST比对,结果表明:M8...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pLOF/Km质粒电泳图
硕士学位论文 Hr 基因和 ilvB-1 基因在嗜水气单胞菌胞内存活中 巨噬细胞的提取与分离 34%/51%percoll 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肾脏巨噬细胞,从图 2噬细胞所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很高,每尾约 500g 鳗鲡能够分离分离得lls/ml 的巨噬细胞,且细胞活性能达到 99%以上。
图 2.2 巨噬细胞光学显微镜下照片(400 倍)2.3.3 胞内存活突变株的筛选利用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构建突变体库,并筛选嗜水气单胞菌胞内存活能力下降的突变株。构建的突变体库中共有 160 株突变株,通过胞内存活试验,发现其中有两株突变株85 号和 159 号胞内存活能力明显下降并且表现稳定,如图 2.3。其中 85 号突变株在巨噬细胞内 1h 后,76.9%的嗜水气单胞菌被杀灭,存活率为 23.1%,159 号突变株存活率为 20%,而野生型嗜水气单胞菌的存活率可达到 50%,差异性分析显示 85 号和 159 号突变株与野生株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J]. 郑宗林,郑曙明,Delbert M.Gatlin Ⅲ,汪开毓. 淡水渔业. 2015(05)
[2]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J]. 杜娜,顾泽茂,袁军法,林蠡,翟艳花,刘学芹,罗宇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03)
[3]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 李绍戊,卢彤岩. 水产学杂志. 2013(05)
[4]γ-干扰素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在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巨噬细胞胞内存活的影响[J]. 林桂芳,陈文博,苏永全,覃映雪,徐晓津,马英,鄢庆枇. 海洋与湖沼. 2013(05)
[5]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Virulence Genes of Aeromonas hydrophila Isolated from 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Andrias davidianus)[J]. Li WANG,Yong WEI,Guiping YUAN,Min DAI,Xueliang CHEN.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2012(04)
[6]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及病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 蒋启欢,叶应旺,胡王,江河,陆剑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6)
[7]斑鳢嗜水气单胞菌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病理组织学的研究[J]. 陈言峰,马文山,陈文慧,梁日深,廖富蘋,邹记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06)
[8]嗜水气单胞菌相关毒力基因的研究进展[J]. 李文艳,张伟伟,马秀娟,于建芳.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9)
[9]日本鳗鲡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J]. 张伟妮,朱志华,陈智伟,梅景良,林旋. 淡水渔业. 2010(02)
[10]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邱军强,杨先乐,程训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08)
博士论文
[1]miR-200a在抑制成体肝干细胞恶性表型和功能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刘杰.第四军医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新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水产致病菌[D]. 顾宏杰.集美大学 2015
[2]UCH-L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雷帕霉素诱导的NCI-H460细胞自噬中的作用的研究[D]. 姚冰洁.大连医科大学 2013
[3]嗜水气单胞菌成膜相关基因鉴定及其功能研究[D]. 毛秀秀.集美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23836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pLOF/Km质粒电泳图
硕士学位论文 Hr 基因和 ilvB-1 基因在嗜水气单胞菌胞内存活中 巨噬细胞的提取与分离 34%/51%percoll 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肾脏巨噬细胞,从图 2噬细胞所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很高,每尾约 500g 鳗鲡能够分离分离得lls/ml 的巨噬细胞,且细胞活性能达到 99%以上。
图 2.2 巨噬细胞光学显微镜下照片(400 倍)2.3.3 胞内存活突变株的筛选利用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构建突变体库,并筛选嗜水气单胞菌胞内存活能力下降的突变株。构建的突变体库中共有 160 株突变株,通过胞内存活试验,发现其中有两株突变株85 号和 159 号胞内存活能力明显下降并且表现稳定,如图 2.3。其中 85 号突变株在巨噬细胞内 1h 后,76.9%的嗜水气单胞菌被杀灭,存活率为 23.1%,159 号突变株存活率为 20%,而野生型嗜水气单胞菌的存活率可达到 50%,差异性分析显示 85 号和 159 号突变株与野生株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ompA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研究[J]. 郑宗林,郑曙明,Delbert M.Gatlin Ⅲ,汪开毓. 淡水渔业. 2015(05)
[2]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血清的制备[J]. 杜娜,顾泽茂,袁军法,林蠡,翟艳花,刘学芹,罗宇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03)
[3]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J]. 李绍戊,卢彤岩. 水产学杂志. 2013(05)
[4]γ-干扰素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在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巨噬细胞胞内存活的影响[J]. 林桂芳,陈文博,苏永全,覃映雪,徐晓津,马英,鄢庆枇. 海洋与湖沼. 2013(05)
[5]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Virulence Genes of Aeromonas hydrophila Isolated from 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Andrias davidianus)[J]. Li WANG,Yong WEI,Guiping YUAN,Min DAI,Xueliang CHEN.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2012(04)
[6]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及病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 蒋启欢,叶应旺,胡王,江河,陆剑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6)
[7]斑鳢嗜水气单胞菌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病理组织学的研究[J]. 陈言峰,马文山,陈文慧,梁日深,廖富蘋,邹记兴.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06)
[8]嗜水气单胞菌相关毒力基因的研究进展[J]. 李文艳,张伟伟,马秀娟,于建芳. 安徽农业科学. 2011(09)
[9]日本鳗鲡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J]. 张伟妮,朱志华,陈智伟,梅景良,林旋. 淡水渔业. 2010(02)
[10]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邱军强,杨先乐,程训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08)
博士论文
[1]miR-200a在抑制成体肝干细胞恶性表型和功能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刘杰.第四军医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新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水产致病菌[D]. 顾宏杰.集美大学 2015
[2]UCH-L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雷帕霉素诱导的NCI-H460细胞自噬中的作用的研究[D]. 姚冰洁.大连医科大学 2013
[3]嗜水气单胞菌成膜相关基因鉴定及其功能研究[D]. 毛秀秀.集美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23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423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