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秋季海州湾长蛇鲻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26 19:05
  根据2011年和2013-2018年秋季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资源密度、饵料生物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数据,开展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栖息地适宜性的相关研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海州湾长蛇鲻在秋季最适宜栖息的底层水温范围为17.5~18℃,最适底层盐度范围为31.3~32.0,最适水深范围为24~37 m;选择其3种主要饵料生物作为生物因子,即枪乌贼(Loligospp.)、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六丝钝尾鰕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与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和水深共同作为影响因子建立HSI模型。结果显示,对长蛇鲻空间分布总偏差贡献率最高的是饵料因子,其次是水深和底层水温。通过交叉验证发现,运用算术平均算法,且赋予权... 

【文章来源】:海洋学报.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日本枪乌贼时空分布的异质性[J]. 都煜,徐宾铎,薛莹,任一平,张崇良.  中国水产科学. 2017(03)
[2]应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研究海州湾小黄鱼的空间分布特征[J]. 邹易阳,薛莹,麻秋云,徐宾铎,任一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8)
[3]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在渔业科学中的应用进展[J]. 龚彩霞,陈新军,高峰,官文江,雷林.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02)
[4]基于分位数回归的西南太平洋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模型研究[J]. 冯波,田思泉,陈新军.  海洋湖沼通报. 2010(01)
[5]基于HSI模型的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栖息地研究[J]. 王家樵,朱国平,许柳雄.  海洋环境科学. 2009(06)
[6]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大西洋中部公海大眼金枪鱼栖息环境综合指数[J]. 宋利明,高攀峰,周应祺,张禹.  水产学报. 2007(06)
[7]长蛇鲻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J]. 范润珍,宋文东,彭少伟.  营养学报. 2005(04)
[8]渤海鱼类的食性和营养级研究[J]. 杨纪明.  现代渔业信息. 2001(10)
[9]渤海主要生物种间关系及食物网的研究[J]. 邓景耀,姜卫民,杨纪明,李军.  中国水产科学. 1997(04)

硕士论文
[1]长蛇鲻群体形态学与遗传学研究[D]. 王燕平.中国海洋大学 2015
[2]海州湾两种高营养级鱼类摄食生态及其食物关系研究[D]. 刘西方.中国海洋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60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460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a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