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嗜水气单胞菌粘附相关基因鉴定及其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5 00:47
  粘附是致病菌对宿主进行感染的关键,病原菌通过粘附因子可在宿主的体表或特定组织定植,入侵增殖并发挥毒力。近年来,粘附已经被认为是致病菌的一个毒力因子。关于临床病原菌粘附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但水产病原菌粘附及粘附机制的研究还相当欠缺。本研究以水产养殖业中重要的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W菌株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改良后的间接ELISA法研究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粘附特性。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对鳗鲡的表皮粘液具有良好的粘附作用,且其粘附能力受初始菌液的浓度、温度、孵育时间、pH值、离子浓度以及营养要素等环境因子影响。在充分了解嗜水气单胞菌粘附特性的基础上,通过转座子标签技术构建嗜水气单胞菌野生型菌株W的突变库,并从突变库中筛选到9株粘附能力稳定下降的突变菌株。PCR鉴定证明这些突变株为转座子mini-Tn10插入突变,southern杂交证明这些突变株中mini-Tn10均为单位点插入。Genome walking技术扩增突变株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经过克隆、测序得到侧翼基因序列信息。通过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121号突变株转座子插入位点均为flgC基因,45号...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嗜水气单胞菌粘附相关基因鉴定及其功能研究


OD492与菌浓度的关系

拟合曲线,鳗鲡,嗜水气单胞菌,黏液


图 2.1 OD492与菌浓度的关系2.4.2 菌浓度与黏附量的关系由图 2.2 可知,嗜水气单胞菌对鳗鲡表皮黏液的黏附量随着菌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直至接近饱和。菌浓度(x)与黏附量(y)的拟合曲线为 y = 0.135Ln(x) -0.936(R2= 0.986)。由此计算出嗜水气单胞菌对鳗鲡表皮黏液的最大黏附量( em)和分离常数( kx)分别为 1×107CFU /mL 和 1.75×108CFU /mL。

细菌,嗜水气单胞菌,集美大学,鳗鲡


集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嗜水气单胞菌粘附相关基因鉴定及其功2.4.3 孵育时间对黏附的影响由图 2.3 可知,嗜水气单胞菌对鳗鲡表皮黏液的黏附量受孵育时间影响显著,言随孵育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孵育时间为 150min 达到峰值,黏附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孵育时间的黏附量(P < 0.01),其后黏附量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鳗源嗜水气单胞菌主要粘附素基因克隆表达及产物粘附功能分析[J]. 庄培德,杨金先,吴学敏,龚晖,林天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02)
[2]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邱军强,杨先乐,程训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08)
[3]日本鳗鲡体表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单克隆抗体制备[J]. 樊海平,吴斌,曾占壮,钟全福,张新艳,辛志明,林煜,严乾临.  中国水产科学. 2009(02)
[4]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黏液黏附作用的研究[J]. 邹文政,鄢庆枇,纪荣兴,张俊杰,郭国军.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04)
[5]环境因子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粘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表皮粘液影响的研究[J]. 陈强,鄢庆枇,邹文政,马甡,庄峙厦,王小如.  海洋与湖沼. 2007(04)
[6]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J]. 于学辉,王远微,汤承,岳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7]大黄鱼病原菌──溶藻弧菌的ELISA快速检测研究[J]. 鄢庆枇,王军,苏永全,皮灵宝,刘成荣.  海洋科学. 2001(09)
[8]三角帆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的病理研究[J]. 文祝友,刘晓燕,金燮理,陈可毅,萧克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1)
[9]中华绒螯蟹“腹水病”及“抖抖病”并发病病原的研究[J]. 沈锦玉,尹文林,钱冬,刘问,曹铮,沈智华,吴颖蕾,张念慈.  中国水产科学. 2000(03)
[10]引起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血清型、毒力及溶血性[J]. 钱冬,陈月英,沈锦玉,沈智华.  微生物学报. 1995(06)

硕士论文
[1]嗜水气单胞菌成膜相关基因鉴定及其功能研究[D]. 毛秀秀.集美大学 2011
[2]嗜水气单胞菌J-1株W菌毛的提纯、特性分析及其基因定位[D]. 朱兴国.南京农业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495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495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8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