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菲律宾蛤仔振动采捕设备设计与仿真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5 17:10
菲律宾蛤仔是我国滩涂大规模养殖的经济性贝类之一,蛤仔采捕是规模化养殖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菲律宾蛤仔采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完成了滩涂菲律宾蛤仔振动采捕设备,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仿真研究。针对蛤仔规模化采捕技术要求,结合蛤仔生物学特性和滩涂底质力学特性,对不同采捕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集振动筛分与滚刷采捕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底质疏松、蛤仔采收和输送一体化。完成了滩涂菲律宾蛤仔振动采捕设备设计,确立了滚动钢刷与二级振动筛采捕结构,建立了蛤仔筛分运动模型,确定了筛分技术参数和结构尺寸,并对输送机构、转向机构、作业面高度调整机构等进行了设计计算,完成了驱动机构合理选型和相关零部件的校核。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采捕设备整机进行三维建模,并采用Simulation模块对滚动钢刷和主要传动轴进行了静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钢刷和传动轴的最大应力均小于材料屈服极限,满足设计要求。另外,利用ADAMS软件对振动筛进行了运动学仿真,探讨了振动筛倾角、摆杆长度、连杆长度、偏心距长度对底质贯入深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摆杆长度在240mm3
【文章来源】: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菲律宾蛤仔主要分布国家Fig.1-1MaindistributioncountriesoftheRuditapesPhilippinarum
图 1-1 菲律宾蛤仔主要分布国家Fig.1-1 Main distribution countries of the Ruditapes Philippinarum菲律宾蛤仔传统的采捕方式以人工和水力采捕为主[5],人工采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已不适用于目前的规模化养殖。水力采捕利用高速水流冲击底质中的菲律宾蛤仔,作业时激起大量泥沙、造成菲律宾蛤仔因呛沙导致死亡、严重影响了菲律宾蛤仔的采捕质量和出口贸易,蛤仔养殖户利益受到巨大损失,另外,水力采捕时容易造成滩涂底质流失,不利于菲律宾蛤仔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发高效菲律宾蛤仔采捕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1.2 国内外滩涂贝类采捕技术的研究现状菲律宾蛤仔采捕技术目前主要分为机械采捕和人工采捕两种。机械采捕技术通过潜水泵,振动筛等工具将菲律宾蛤仔从底质中吸出或挖掘,人工采捕技术使用一些短耙或带有硬质铁耙的工具将菲律宾蛤仔挖取的过程。在采捕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菲律宾蛤仔的干扰、对其它生态群落的破坏、减轻对菲律宾蛤仔生存环境的破坏。
(b) (c)(a) (d) (e)(a)蛤荡(b)蛤耙(c)蛏刀(d)蛏锄(e)蛏钩图 1-3 埋栖贝类手工采捕工具Fig.1-3 Buried shellfish manual harvesting tools我国贝类早期采捕以人工采捕为主,采用铁耙等工具(如图 1-3)进行挖掘或钩捕[每人最多采捕 40kg 蛤仔, 采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从事蛤人工采捕的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带式输送机承载振动特性仿真分析[J]. 张卫卫. 机械管理开发. 2019(03)
[2]天水市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现状与问题[J]. 吕汰,王鹏,颉炜清,罗照霞,李芳弟,窦俊焕,郭天顺,齐小东. 农业机械. 2018(11)
[3]自走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研究[J]. 王小娟. 当代农机. 2018(09)
[4]振动式三七根土分离装置的运动学分析及优化设计[J]. 崔振猛,张兆国,王法安,程一启,杨海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1)
[5]双筛体多功能花生收获机设计与试验[J]. 张亚萍,胡志超,游兆延,谢焕雄,顾峰玮,吴峰,施丽莉,徐弘博. 农机化研究. 2018(11)
[6]基于EDEM仿真与SolidWorks Simulation的凿式深松铲有限元分析[J]. 顿国强,陈海涛,纪文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5)
[7]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的小型载重仓储机器人车架静力学分析[J]. 陈健殷,陈世伟.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7(03)
[8]滩涂文蛤收获机挖掘铲的设计与分析[J]. 申屠留芳,张炎,孙星钊,张学生,秦绍波. 农机化研究. 2016(11)
[9]即食菲律宾蛤仔休闲食品加工工艺研究[J]. 叶琳弘,蔡水淋,吴靖娜,苏永昌,陈慧斌,刘智禹. 渔业研究. 2016(05)
[10]基于ADAMS的马铃薯挖掘机运动学仿真[J]. 吴金娥,吕金庆,杨颖,尚琴琴,田忠恩,王英博,刘志鑫. 农机化研究. 2016(02)
博士论文
[1]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装置的研究[D]. 王东伟.沈阳农业大学 2013
[2]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D]. 闫喜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工厂化种植三七收获机挖掘工作部件研究[D]. 崔振猛.昆明理工大学 2018
[2]杂色蛤水煮液关键气味活性物质鉴定研究[D]. 朱名.大连工业大学 2017
[3]4U-16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研究[D]. 姜彦武.甘肃农业大学 2016
[4]新型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D]. 张德学.山东农业大学 2014
[5]基于ADAMS的刮板输送机的参数化设计和仿真[D]. 张炜.西安科技大学 2011
[6]菲律宾蛤仔形态学与同工酶分析[D]. 葛京盈.中国海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97186
【文章来源】: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菲律宾蛤仔主要分布国家Fig.1-1MaindistributioncountriesoftheRuditapesPhilippinarum
图 1-1 菲律宾蛤仔主要分布国家Fig.1-1 Main distribution countries of the Ruditapes Philippinarum菲律宾蛤仔传统的采捕方式以人工和水力采捕为主[5],人工采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已不适用于目前的规模化养殖。水力采捕利用高速水流冲击底质中的菲律宾蛤仔,作业时激起大量泥沙、造成菲律宾蛤仔因呛沙导致死亡、严重影响了菲律宾蛤仔的采捕质量和出口贸易,蛤仔养殖户利益受到巨大损失,另外,水力采捕时容易造成滩涂底质流失,不利于菲律宾蛤仔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发高效菲律宾蛤仔采捕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1.2 国内外滩涂贝类采捕技术的研究现状菲律宾蛤仔采捕技术目前主要分为机械采捕和人工采捕两种。机械采捕技术通过潜水泵,振动筛等工具将菲律宾蛤仔从底质中吸出或挖掘,人工采捕技术使用一些短耙或带有硬质铁耙的工具将菲律宾蛤仔挖取的过程。在采捕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菲律宾蛤仔的干扰、对其它生态群落的破坏、减轻对菲律宾蛤仔生存环境的破坏。
(b) (c)(a) (d) (e)(a)蛤荡(b)蛤耙(c)蛏刀(d)蛏锄(e)蛏钩图 1-3 埋栖贝类手工采捕工具Fig.1-3 Buried shellfish manual harvesting tools我国贝类早期采捕以人工采捕为主,采用铁耙等工具(如图 1-3)进行挖掘或钩捕[每人最多采捕 40kg 蛤仔, 采捕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从事蛤人工采捕的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带式输送机承载振动特性仿真分析[J]. 张卫卫. 机械管理开发. 2019(03)
[2]天水市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现状与问题[J]. 吕汰,王鹏,颉炜清,罗照霞,李芳弟,窦俊焕,郭天顺,齐小东. 农业机械. 2018(11)
[3]自走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研究[J]. 王小娟. 当代农机. 2018(09)
[4]振动式三七根土分离装置的运动学分析及优化设计[J]. 崔振猛,张兆国,王法安,程一启,杨海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1)
[5]双筛体多功能花生收获机设计与试验[J]. 张亚萍,胡志超,游兆延,谢焕雄,顾峰玮,吴峰,施丽莉,徐弘博. 农机化研究. 2018(11)
[6]基于EDEM仿真与SolidWorks Simulation的凿式深松铲有限元分析[J]. 顿国强,陈海涛,纪文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5)
[7]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的小型载重仓储机器人车架静力学分析[J]. 陈健殷,陈世伟.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7(03)
[8]滩涂文蛤收获机挖掘铲的设计与分析[J]. 申屠留芳,张炎,孙星钊,张学生,秦绍波. 农机化研究. 2016(11)
[9]即食菲律宾蛤仔休闲食品加工工艺研究[J]. 叶琳弘,蔡水淋,吴靖娜,苏永昌,陈慧斌,刘智禹. 渔业研究. 2016(05)
[10]基于ADAMS的马铃薯挖掘机运动学仿真[J]. 吴金娥,吕金庆,杨颖,尚琴琴,田忠恩,王英博,刘志鑫. 农机化研究. 2016(02)
博士论文
[1]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装置的研究[D]. 王东伟.沈阳农业大学 2013
[2]菲律宾蛤仔养殖生物学、养殖技术与品种选育[D]. 闫喜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5
硕士论文
[1]工厂化种植三七收获机挖掘工作部件研究[D]. 崔振猛.昆明理工大学 2018
[2]杂色蛤水煮液关键气味活性物质鉴定研究[D]. 朱名.大连工业大学 2017
[3]4U-16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设计与研究[D]. 姜彦武.甘肃农业大学 2016
[4]新型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D]. 张德学.山东农业大学 2014
[5]基于ADAMS的刮板输送机的参数化设计和仿真[D]. 张炜.西安科技大学 2011
[6]菲律宾蛤仔形态学与同工酶分析[D]. 葛京盈.中国海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97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49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