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刺激隐核虫的分离鉴定及其幼虫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发布时间:2021-11-21 05:56
  刺激隐核虫是对海水鱼养殖业危害最大的寄生虫之一,能感染大多数海水鱼品种,造成大量死亡。本研究从福建省长乐、宁德、福鼎三地分离得到寄生于牙鲆、大黄鱼、石斑鱼的三株刺激隐核虫。通过ITS序列对这三株刺激隐核虫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以ITS-1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为分子标记对这三株刺激隐核虫做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这三株刺激隐核虫的同源性很高。以褐牙鲆作为刺激隐核虫的感染模式鱼,在水温22℃-24℃下,对刺激隐核虫进行实验室传代,详细观察其生活史及各阶段的形态结构,比较不同温度处理过的包囊的孵化率和孵出幼虫感染能力,分别采集感染2周后和4周后的褐牙鲆血清做抑动试验。目前已成功进行了40个周期的传代保种,每个周期为8d~10d,表明褐牙鲆可作为刺激隐核虫的模式宿主鱼,为刺激隐核虫的研究提供稳定材料来源。刺激隐核虫滋养体存在于鳃片、体表和鳍条上,呈比针尖略大的白点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移行过程形状会改变,大小为100 μm-400μm,外覆一层纤毛,经过瑞氏染色后观察到滋养体内4叶大核。包囊前体膜壁薄,为圆形或椭圆形,在海水中2h~8h缓慢游动后附着于底壁。包囊透光度明显较包囊前体的低,大小...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刺激隐核虫的分离鉴定及其幼虫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图2-1?ITS?PCR产物电泳结果??Fig.2-1?PCR?products?of?ITS?by?agarose?gel?electrophoi'esis?defection??

电泳图,部分序列,电泳,产物


2.2.3?HSP了0部分序列的PCR扩増及测序分析结果??2.2.3.1?HSP70部分序列的PCR扩増??PC民扩增产物于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电泳,可见大小约500bp(图2-3),??与预期相符。阳性克隆菌PC民验证再次得到约500bp片段。??bo?M?1?2?3?4??2000??500??100??图2-3HSP70部分序列的PCR产物的电泳??Fig.2_3?PC艮?products?of?partial?HSP70?gene?by?agarose?gel?electrophoresis??过?et:ectio?田??注:M?为?DL2000DNAMarker,?1-3?别为?CL]209、FD1210、NDI304?株?PC民产物,4?为空白对照??2.2.3.2?HSP70基因部分序列分析??各取5个阳性克隆菌液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测序,兰个虫株的HSP70??部分序列大小均为478bp,编码159个氨基酸。CL1209株基因序列与FD1210??株完全一致,与ND1304株的同源性为99.37%,存在H个碱基差异"’(图2-4),??分别位于距3'端178bp处(C/T),距3’端270bp处(G/A),距3'端432bp处(T/C)。??而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仅有2个位点的差异,即90个氨基酸(R/K)和第144??个氨基酸(V/A)。??将化1209的HSP70基因库列

滋养体,包囊,体表粘液,低倍


化a为感染鱼的餓片I?1、2为滋养体;b为低倍境下鲍丝内的滋养体;c为体表粘液中滋养体;d为滋养??体的瑞氏染色。??滋养体发育成熟或受到外界刺激后脱离鱼体,成为包囊前体(图3-2-a),包??囊前体膜壁薄,大小与包囊相近,同Burgess和Matthews^描述的一致,包囊前??体经过2?h? ̄?8?h缓慢游动盾附着于底壁,在10?h内膜壁增厚形成包囊。??光学显微镜下,包囊大多数为圆形或桐圆形,透光度明显较包囊前体的低(图??3-2-b)。测量55个包囊,其大小为328.5主39.6叫11x401.2?±47.4叫n。27?°C水??温条件下,包囊在形成后24h ̄48h原生质开始出现不均等分裂,分裂出大细胞??和小细胞(图3-2-C),最终分裂成为大小相近的圆形或楠圆形小幼体(图3-2-d),??然后发育成为幼虫并在包囊内快速游动,随后钻出包囊。在少数包囊内,部分幼??虫仍在游动却未钻出包囊(图3-2-6-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菱鲆刺激隐核虫病的诊治[J]. 宫春光,赵凤娇,何忠伟,孙桂清,赵振良.  科学养鱼. 2013(10)
[2]闽东海域刺激隐核虫的生活史观察及乙酸杀虫效果[J]. 邬阳,牛素芳,金媛,毛勇,苏永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3]黄斑蓝子鱼皮肤黏液对刺激隐核虫及一些病原菌的抑杀作用[J]. 黎睿君,刘芳,王方华,李安兴.  水生生物学报. 2013(02)
[4]龙胆石斑刺激隐核虫病防治技术研究[J]. 王大鹏,何安尤,谢达祥,李长伙,陈晓汉.  水产科技情报. 2013(01)
[5]福建海水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 宁岳,曾志南,苏碰皮,郑乐云,叶金聪.  福建水产. 2011(03)
[6]养殖大菱鲆隐核虫病及其治疗[J]. 王印庚,刘志伟,林春媛,陈霞,王玲,李华.  水产学报. 2011(07)
[7]福建霞浦海区刺激隐核虫虫株鉴定及生活史观察[J]. 孙志宇,郑昌峰,武晓燕,郭果为,汪彦愔,黄晓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8]犬弓首蛔虫ITS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周荣琼,夏庆友,黄汉成,邓梦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10)
[9]两株水牛伊氏锥虫内转录间隔区基因序列的测定与系统进化关系[J]. 石云良,李健,黄维义,张为宇,张居作,付强,张晓溪,黄文忠,何国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9(11)
[10]福建省主要养殖区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的调查及防控对策[J]. 苏跃中.  水产科技情报. 2009(01)

博士论文
[1]石斑鱼TLRs功能及刺激隐核虫感染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D]. 李言伟.中山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508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508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f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