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h基因在斜带石斑鱼性别分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2 17:33
脊椎动物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涉及多种机制。硬骨鱼类由于种类繁多,导致了鱼类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机制多样。尤其在性逆转鱼类中,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的研究仍然有限(目前的研究仅限于雌、雄激素和芳香化酶等研究)。众所周知,内源性雌激素是硬骨鱼类卵巢分化的诱导因子。然而,鱼类中性别分化除了受性激素影响外,还可以受到遗传因素抗缪勒氏管激素(amh)的影响。目前,AMH在雌性哺乳动物中可以通过减少芳香化酶(CYP19A1)的生物合成起作用,而且AMH对原始卵泡的募集和卵泡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相比哺乳动物而言,硬骨鱼类中对于amh的研究较少。斜带石斑鱼是一种雌雄同体且雌性先熟的鱼类,在发育过程中经历性逆转,因此是研究脊椎动物的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的理想模型。针对性逆转斜带石斑鱼中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研究的空白,本文成功的构建了amh在体过表达模型,并探索了amh在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过程中所起的功能,同时也初步研究了amh对于相对应的信号通路的调节。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原核表达纯化后,我们制备了amh的多克隆抗体,对得到的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验证抗体的特异性。在性腺不同的分...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示意图
图 2.硬骨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示意图(斑马鱼为例)。(Hofsten J Von et al,2005)Figure 2. Schematic Map of sex determination mechanism in teleost fishes. (for example,Zebrafish)现如今对鱼类性别的影响除了激素水平研究外,越来越多的鱼类性染色体被发现,如青鳉 XX/XY 型[14],大鳞副泥鳅 ZZ/ZW 型[15]和短颌鲚 ZZ/ZO 型[16]等等,这些染色体的发现对于研究鱼类性别决定及分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很多未发现性染色体的鱼类中则发现了性别决定基因。研究发现这些性别决定基因并非都来自于性染色体,而其中有很多则存在于常染色体上,同样也可以参与决定鱼类的性别决定[17-18],并对性别决定产生重要影响。现今在硬骨鱼类中发现的性别决定基因主要包括:dmy、dmrt1、sox3、gsdf 和 amh等等[19-23]。1.2 鱼类性别分化的研究
图 3. 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基因的聚类列表。(Kikuchi K et al,2013)Figure 3. Cluster lists of sex-determining genes in vertebrates.H 基因简介1 AMH 基因在哺乳类中的研究进展述研究发现了 amh 存在并且在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过程中产生了重一步对 amh 进行探究。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缪勒氏管抑制因子。这类物质由于可以引起缪勒氏管的退化并抑制育而得名[64],属于 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家族。AM动物和脊椎动物性腺内广泛的存在,并且在脊椎动物中的性腺发育的调控作用。在哺乳动物中由睾丸支持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可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启动子结构、功能预测和验证方法的研究进展[J]. 曾晓玲,赵昶灵,文国松,丁灿,张洪玲,徐率,古朝山.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2)
[2]鱼类性别异形和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及其生物技术操控[J]. 梅洁,桂建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12)
[3]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基因与性染色体演化机制[J]. 邵长伟,陈松林.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12)
[4]鱼类性别决定及其研究方法进展[J]. 姚延丹,龙华,陈建武,付元帅,陶玲,李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01)
[5]Sox基因家族功能的研究进展[J]. 江玲霞,李纪委,贺彧,李美丽,方威,李贵强,徐银学. 生物技术通报. 2008(06)
[6]鱼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及其研究方法综述[J]. 董在杰,袁新华,缪为民.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4(06)
[7]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周林燕,张修月,王德寿. 动物学研究. 2004(01)
[8]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试验[J]. 王云新,黄国光,刘付永忠,黄锦雄,黄培卫,甘松永,张玉清,张海发,李志强,李景. 渔业现代化. 2003(06)
[9]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J]. 戈贤平,夏德全,俞菊华. 中国水产科学. 2002(04)
[10]鱼类性别决定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 王德寿,吴天利,张耀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
本文编号:3512152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示意图
图 2.硬骨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示意图(斑马鱼为例)。(Hofsten J Von et al,2005)Figure 2. Schematic Map of sex determination mechanism in teleost fishes. (for example,Zebrafish)现如今对鱼类性别的影响除了激素水平研究外,越来越多的鱼类性染色体被发现,如青鳉 XX/XY 型[14],大鳞副泥鳅 ZZ/ZW 型[15]和短颌鲚 ZZ/ZO 型[16]等等,这些染色体的发现对于研究鱼类性别决定及分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很多未发现性染色体的鱼类中则发现了性别决定基因。研究发现这些性别决定基因并非都来自于性染色体,而其中有很多则存在于常染色体上,同样也可以参与决定鱼类的性别决定[17-18],并对性别决定产生重要影响。现今在硬骨鱼类中发现的性别决定基因主要包括:dmy、dmrt1、sox3、gsdf 和 amh等等[19-23]。1.2 鱼类性别分化的研究
图 3. 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基因的聚类列表。(Kikuchi K et al,2013)Figure 3. Cluster lists of sex-determining genes in vertebrates.H 基因简介1 AMH 基因在哺乳类中的研究进展述研究发现了 amh 存在并且在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过程中产生了重一步对 amh 进行探究。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缪勒氏管抑制因子。这类物质由于可以引起缪勒氏管的退化并抑制育而得名[64],属于 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家族。AM动物和脊椎动物性腺内广泛的存在,并且在脊椎动物中的性腺发育的调控作用。在哺乳动物中由睾丸支持细胞和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可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启动子结构、功能预测和验证方法的研究进展[J]. 曾晓玲,赵昶灵,文国松,丁灿,张洪玲,徐率,古朝山. 分子植物育种. 2018(12)
[2]鱼类性别异形和性别决定的遗传基础及其生物技术操控[J]. 梅洁,桂建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12)
[3]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基因与性染色体演化机制[J]. 邵长伟,陈松林.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12)
[4]鱼类性别决定及其研究方法进展[J]. 姚延丹,龙华,陈建武,付元帅,陶玲,李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01)
[5]Sox基因家族功能的研究进展[J]. 江玲霞,李纪委,贺彧,李美丽,方威,李贵强,徐银学. 生物技术通报. 2008(06)
[6]鱼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及其研究方法综述[J]. 董在杰,袁新华,缪为民.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4(06)
[7]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周林燕,张修月,王德寿. 动物学研究. 2004(01)
[8]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试验[J]. 王云新,黄国光,刘付永忠,黄锦雄,黄培卫,甘松永,张玉清,张海发,李志强,李景. 渔业现代化. 2003(06)
[9]鱼类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J]. 戈贤平,夏德全,俞菊华. 中国水产科学. 2002(04)
[10]鱼类性别决定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 王德寿,吴天利,张耀光.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
本文编号:3512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51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