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厦门潮间带底栖微藻种类组成、光合色素及光合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9 14:07
  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应用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及活体叶绿素荧光等技术,研究了厦门潮间带底栖微藻种类组成、生物量、光合色素及光合活性的季节变化,探讨了不同底质类型底栖微藻叶绿素荧光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分析了影响底栖微藻群落演替的环境因子,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底栖微藻主要以硅藻为主,蓝藻、甲藻、裸藻和金藻也有分布。其种类组成和优势属随底质类型和时间存在显著差异。硅藻常年存在,其他类群则只在若干月份出现。泥质中主要优势微藻为布纹藻(Gyrosigma)、斜纹藻(Pleurosigma)、双壁藻(Diploneis)、<圆筛藻(Coscinodiscus);泥砂质中主要优势属为舟型藻(Navicula)、双眉藻(Amphora)、细柱藻(Cylindrotheca)和龙骨藻(Tropidoneis)、优势种为尖锐双眉藻(Amphora acuta)、新月细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翼茧形藻(Amphiprora alata)和蜂腰双壁藻(Diploneis bombus)、微藻个体数量及物种多样性在7月和10月达到峰值。2.共分析鉴定了15种...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底栖微藻的生态意义
    1.2 底栖微藻类群组成
    1.3 底栖微藻的光合色素和光合活性
    1.4 本论文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及采样
    2.2 分析测定方法
        2.2.1 环境参数
        2.2.2 种类组成
        2.2.3 光合色素
        2.2.4 光合活性
    2.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底栖微藻的群落组成及季节变动
    3.1 底栖微藻的种类组成和变动
    3.2 底栖微藻生物量和光合色素的时空变化特征
        3.2.1 底栖微藻叶绿素a生物量
        3.2.2 底栖微藻光合色素组成及变动
        3.2.3 各光合色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光合色素指示底栖微藻群落组成
        3.3.2 底栖微藻群落变动的影响因子
第四章 底栖微藻光合活性动态及影响因子
    4.1 底栖微藻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4.2 底栖微藻光合活性
    4.3 光合活性与光合色素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不同底质类型底栖微藻叶绿素荧光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
    5.1 实验设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环境参数、叶绿素a含量、F_v/F_m及微藻类群
        5.2.2 底栖微藻对不同温度的响应
        5.2.3 底栖微藻对不同光照的响应
    5.3 讨论
        5.3.1 温度对底栖微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5.3.2 光照和底质类型对底栖微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特色与创新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国内外研究进展[J]. 张明慧,陈昌平,索安宁,林勇.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8)
[2]青岛湾小型底栖生物周年数量分布与沉积环境[J]. 杜永芬,徐奎栋,类彦立,代仁海.  生态学报. 2011(02)
[3]黄河三角洲南部潮间带沉积环境对底栖叶绿素a分布特征的影响[J]. 姚晓,山口一岩,邹立,高会旺,郭新宇.  生态学杂志. 2010(09)
[4]厦门海域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J]. 陈宝红,林辉,张春华,暨卫东,周秋麟,林力斌,卢美鸾,黄海宁,陈长平,高亚辉.  台湾海峡. 2010(03)
[5]九孔鲍育苗池附着基上底栖微藻群落及其多样性[J]. 李振华,杜琦,梁君荣,陈月忠.  中国水产科学. 2008(06)
[6]东湖沿岸带底栖藻类群落的时空变化[J]. 裴国凤,刘国祥,胡征宇.  水生生物学报. 2007(06)
[7]胶州湾红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种类组成及其生物量变化[J]. 姜祖辉,陈瑞盛,王俊.  海洋水产研究. 2007(05)
[8]厦门大嶝岛海域紫菜、海带养殖容量研究[J]. 卢振彬,方民杰,杜琦.  南方水产. 2007(04)
[9]应用特征光合色素研究东海和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J]. 陈纪新,黄邦钦,刘媛,曹振锐,洪华生.  地球科学进展. 2006(07)
[10]青岛潮间带底栖微藻生物量研究[J]. 姜祖辉,陈瑞盛,王俊.  海洋水产研究. 2006(03)

硕士论文
[1]厦门典型沙滩小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的研究[D]. 张婷.中国海洋大学 2011
[2]潮滩湿地沉积物中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沉积物特性间的关系初探[D]. 李万会.华东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26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526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5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