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肠道益生菌的筛选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12-29 02:08
本实验从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肠道内分离出了对中华鳖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潜在益生菌,对筛选出来的益生菌的特性进行检测和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该益生菌对中华鳖生长、免疫的影响,为中华鳖养殖行业中益生菌的应用提供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点种法初筛和牛津杯法复筛,从中华鳖肠道筛选到1株对嗜水气单胞菌(A 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 sobria)以及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Dec-43。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分析,结果与屎肠球菌的生理生化特征一致;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通过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克隆到了一个长度为1448pb的片段,经测序和序列比对,该片段与Genbank中屎肠球菌的序列相似性达99%,因此,该菌株确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温度、盐度、初始pH、接种量分别为36℃,盐度0.6%,培养基初始pH值7,接种量10%;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培养基中...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益生菌简介
2 常用益生菌种类
3 益生菌的筛选
4 益生菌的主要作用机理
4.1 营养作用
4.2 拮抗作用
4.3 水质调节作用
4.4 益生菌对宿主免疫作用的影响
5 益生屎肠球菌
5.1 屎肠球菌肠道菌素的功能特性
5.2 对宿主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5.3 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5.4 对宿主生长性能的影响
5.5 对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
5.6 其他益生作用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中华鳖肠道益生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菌株
1.1.3 培养基
1.1.4 实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中华鳖肠道细菌的分离
1.2.2 益生菌的初筛
1.2.3 益生菌的复筛
1.2.4 益生菌的酸耐受实验
1.2.5 益生菌的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1.2.6 益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益生菌的初筛结果
2.2 益生菌的复筛结果
2.3 益生菌的酸耐受实验
2.4 菌株生理生化结果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2.5 Dec-43的生长曲线
2.6 不同温度对Dec-43生长的影响
2.7 不同盐度对Dec-43生长的影响
2.8 不同初始pH对Dec-43生长的影响
2.9 不同接种量对Dec-43生长的影响
2.10 不同碳氮比对Dec-43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益生菌对中华鳖生长、免疫的影响
1 材料方法
1.1 细菌培养
1.2 实验饲料
1.3 实验分组和动物饲养
1.4 生长性能评估
1.5 免疫指标测定
1.5.1 中华鳖血液收集
1.5.2 制备吞噬原
1.5.3 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
1.5.4 溶菌酶活性的测定
1.5.5 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测定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投喂菌株Dec-43对中华鳖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菌株Dec-43对中华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2.2.1 菌株Dec-43对中华鳖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2.2.2 菌株Dec-43对中华鳖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2.2.3 菌株Dec-43对中华鳖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
2.2.4 菌株Dec-43对中华鳖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益生菌对中华鳖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
1 材料方法
1.1 细菌培养
1.2 实验饲料
1.3 实验分组和动物饲养
1.4 嗜水气单胞菌攻毒
1.5 样品收集
1.6 组织总RNA的提取
1.6.1 组织匀浆
1.6.2 分离
1.6.3 RNA沉淀
1.6.4 RNA洗涤
1.6.5 RNA溶解
1.6.6 RNA的检测
1.7 组织cDNA的制备
1.7.1 去除基因组DNA反应
1.7.2 反转录反应
1.7.3 cDNA模板质量检测
1.8 Real-Time PCR
1.9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RNA质量的检测
2.2 反转录效果的检测
2.3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肝脏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
2.4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脾脏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
2.5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肾脏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
2.6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肠道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
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水质净化效果研究[J]. 刘洋,舒巧玉,楼春燕,吴湘,韩志萍,叶金云. 淡水渔业. 2013(05)
[2]中华鳖“腐皮、疖疮”并发症致病菌的病原分离与药敏试验分析[J]. 曾丹,钟蕾,罗方兴,肖宗琳,谢伟伟,肖克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3(04)
[3]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鉴定与药敏试验[J]. 罗方兴,毛盼,王荣华,曾丹,肖调义,钟蕾. 水生态学杂志. 2013(03)
[4]副干酪乳杆菌LC-01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J]. 周晓丹,刘爱萍,张明,郭慧媛,任发政.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2(05)
[5]嗜热链球菌grx02发酵乳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黄玉军,陈霞,顾瑞霞,栾少萌,王慧晶,孙云. 营养学报. 2012(02)
[6]银鲫肠道内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潜在益生菌筛选及其特性研究[J]. 蒋启欢,叶应旺,胡王,江河,陆剑锋. 淡水渔业. 2012(02)
[7]黄颡鱼肠道病原拮抗性芽孢杆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J]. 周金敏,吴志新,曾令兵,陈孝煊,杨丽,赵杨. 水生生物学报. 2012(01)
[8]益生肠球菌的研究进展[J]. 刘虎传,张敏红,姜海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1(12)
[9]益生菌作用机制及筛选方法研究进展[J]. 冯凡,蒋启欢,曾凯,范选娇,胡王,叶应旺,江河. 现代农业科技. 2011(22)
[10]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J]. 张董燕,季海峰,王晶,王四新,刘辉,单达聪,刘苹苹,王雅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1(09)
博士论文
[1]中华鳖部分免疫相关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研究[D]. 李肖梁.浙江大学 2012
[2]牙鲆肠道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研究[D]. 王福强.中国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脂多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彭小云.华中农业大学 2013
[2]饲料维生素C对中华鳖免疫、抗应激和体组成的影响[D]. 聂月美.浙江大学 2006
[3]BARODON对中华鳖免疫功能的影响[D]. 杨敬辉.河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55185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益生菌简介
2 常用益生菌种类
3 益生菌的筛选
4 益生菌的主要作用机理
4.1 营养作用
4.2 拮抗作用
4.3 水质调节作用
4.4 益生菌对宿主免疫作用的影响
5 益生屎肠球菌
5.1 屎肠球菌肠道菌素的功能特性
5.2 对宿主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5.3 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5.4 对宿主生长性能的影响
5.5 对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
5.6 其他益生作用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中华鳖肠道益生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菌株
1.1.3 培养基
1.1.4 实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中华鳖肠道细菌的分离
1.2.2 益生菌的初筛
1.2.3 益生菌的复筛
1.2.4 益生菌的酸耐受实验
1.2.5 益生菌的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1.2.6 益生菌培养条件的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益生菌的初筛结果
2.2 益生菌的复筛结果
2.3 益生菌的酸耐受实验
2.4 菌株生理生化结果分析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2.5 Dec-43的生长曲线
2.6 不同温度对Dec-43生长的影响
2.7 不同盐度对Dec-43生长的影响
2.8 不同初始pH对Dec-43生长的影响
2.9 不同接种量对Dec-43生长的影响
2.10 不同碳氮比对Dec-43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益生菌对中华鳖生长、免疫的影响
1 材料方法
1.1 细菌培养
1.2 实验饲料
1.3 实验分组和动物饲养
1.4 生长性能评估
1.5 免疫指标测定
1.5.1 中华鳖血液收集
1.5.2 制备吞噬原
1.5.3 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的测定
1.5.4 溶菌酶活性的测定
1.5.5 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测定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投喂菌株Dec-43对中华鳖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菌株Dec-43对中华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2.2.1 菌株Dec-43对中华鳖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2.2.2 菌株Dec-43对中华鳖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影响
2.2.3 菌株Dec-43对中华鳖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
2.2.4 菌株Dec-43对中华鳖血清补体(C3、C4)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益生菌对中华鳖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
1 材料方法
1.1 细菌培养
1.2 实验饲料
1.3 实验分组和动物饲养
1.4 嗜水气单胞菌攻毒
1.5 样品收集
1.6 组织总RNA的提取
1.6.1 组织匀浆
1.6.2 分离
1.6.3 RNA沉淀
1.6.4 RNA洗涤
1.6.5 RNA溶解
1.6.6 RNA的检测
1.7 组织cDNA的制备
1.7.1 去除基因组DNA反应
1.7.2 反转录反应
1.7.3 cDNA模板质量检测
1.8 Real-Time PCR
1.9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RNA质量的检测
2.2 反转录效果的检测
2.3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肝脏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
2.4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脾脏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
2.5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肾脏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
2.6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肠道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的变化
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两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水质净化效果研究[J]. 刘洋,舒巧玉,楼春燕,吴湘,韩志萍,叶金云. 淡水渔业. 2013(05)
[2]中华鳖“腐皮、疖疮”并发症致病菌的病原分离与药敏试验分析[J]. 曾丹,钟蕾,罗方兴,肖宗琳,谢伟伟,肖克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3(04)
[3]中华鳖腐皮病的病原鉴定与药敏试验[J]. 罗方兴,毛盼,王荣华,曾丹,肖调义,钟蕾. 水生态学杂志. 2013(03)
[4]副干酪乳杆菌LC-01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J]. 周晓丹,刘爱萍,张明,郭慧媛,任发政.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2(05)
[5]嗜热链球菌grx02发酵乳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黄玉军,陈霞,顾瑞霞,栾少萌,王慧晶,孙云. 营养学报. 2012(02)
[6]银鲫肠道内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潜在益生菌筛选及其特性研究[J]. 蒋启欢,叶应旺,胡王,江河,陆剑锋. 淡水渔业. 2012(02)
[7]黄颡鱼肠道病原拮抗性芽孢杆菌的筛选与特性研究[J]. 周金敏,吴志新,曾令兵,陈孝煊,杨丽,赵杨. 水生生物学报. 2012(01)
[8]益生肠球菌的研究进展[J]. 刘虎传,张敏红,姜海龙. 动物营养学报. 2011(12)
[9]益生菌作用机制及筛选方法研究进展[J]. 冯凡,蒋启欢,曾凯,范选娇,胡王,叶应旺,江河. 现代农业科技. 2011(22)
[10]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J]. 张董燕,季海峰,王晶,王四新,刘辉,单达聪,刘苹苹,王雅民. 动物营养学报. 2011(09)
博士论文
[1]中华鳖部分免疫相关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研究[D]. 李肖梁.浙江大学 2012
[2]牙鲆肠道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应用研究[D]. 王福强.中国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脂多糖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彭小云.华中农业大学 2013
[2]饲料维生素C对中华鳖免疫、抗应激和体组成的影响[D]. 聂月美.浙江大学 2006
[3]BARODON对中华鳖免疫功能的影响[D]. 杨敬辉.河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55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555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