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雌雄形态及遗传差异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0 13:27
本研究对雌雄大黄鱼的形态学性状及内脏器官参数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大黄鱼的主要形态指标体系,比较了雌雄鱼外部形态、生长性能及内部器官之间的差异情况,并利用重测序数据对雌雄鱼基因组水平的差异做了初步分析,进行了性别特异性候选序列的筛选。主要结果如下:1、对554尾大黄鱼进行了研究,每尾鱼23项外形数据,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值大于1.5的主成分5个,累积贡献率达到82.56%,分别为大黄鱼整体框架结构指标、肥瘦程度指标、头部及吻长指标、躯干及尾部指标及胸腔纵切面大小指标。2、比较了554尾大黄鱼雌雄的外形性状,除吻长、眼径及尾鳍长差异不显著外,其余9项计量性状差异均显著(P<0.05),比例性状中丰满度、体长/体厚、体长/体高、头长/眼径及尾柄长/尾柄高5项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以丰满度、体长/体厚、体长/体高差异最大,这3项比值可作为雌雄鉴别依据。综合分析可知,大黄鱼雌鱼体高、体厚及尾柄高均大于雄鱼,而雄鱼眼径、尾柄长较雌鱼更长,雌鱼体形更为丰满,为厚胖型,而雄鱼体形为扁瘦型。3、比较了10个家系雌雄鱼的计量性状的生长差异,除吻长、眼径、尾鳍长的增长差异不显著外,...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黄鱼测量装置示意图
图 2.3 大黄鱼雌雄主成分Ⅰ与Ⅱ的分布ig.2.3 The distribu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ⅠandⅡof gender of large yellow croak
图 2.3 大黄鱼雌雄主成分Ⅰ与Ⅱ的分布Fig.2.3 The distribu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ⅠandⅡof gender of large yellow croak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盖子红七彩神仙形态指标分析及其雌雄鉴别模型建立[J]. 张帅,李坚明,陈再忠.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4(01)
[2]金钱鱼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分析[J]. 吴波,张敏智,邓思平,师尚丽,李广丽,朱春华.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01)
[3]多鳞四指马鲅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J]. 杨阳,庄平,张涛,侯俊利,赵峰,黄晓荣,汤滔.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3(06)
[4]32个大黄鱼家系早期阶段生长性状比较及遗传参数估计[J]. 韦信键,刘贤德,王志勇.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5]三个地理种群鲂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J]. 宋文,王艺舟,祝东梅,聂竹兰,王卫民. 水产学杂志. 2013(04)
[6]不同性别养殖金钱鱼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比较[J]. 吴波,叶满,陈娈娈,邓思平,朱春华,师尚丽,李广丽.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3(04)
[7]鲂属鱼类形态差异分析[J]. 宋文,王艺舟,祝东梅,任泷,王卫民. 淡水渔业. 2013(03)
[8]岱衢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扩增及其特异鉴别引物的开发[J]. 沈锡权,何萌萌,严小军,薛良义,吴雄飞. 海洋与湖沼. 2013(03)
[9]雌核发育橙黄色锦鲤的遗传、性腺发育及外形特征[J]. 刘启智,肖军,罗凯坤,张勇,王跃群. 水产学报. 2013(03)
[10]光倒刺鲃不同种群的形态差异分析[J]. 王飞全,李强,易祖盛,范振索,宁冬瑞,杨秀丽,彭嘉敏,黄伟阳,韩嵩,钟良明,蓝昭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6)
博士论文
[1]明清以来传统鱼类分类方法研究(1491-1947)[D]. 洪纬.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大黄鱼异源精子诱导雌核发育及性别特异性AFLP标记筛选[D]. 苗亮.宁波大学 2012
[3]黄河鲤性别特异片段的鉴定与性腺差异cDNA文库的构建及相关ESTS功能分析[D]. 陈建军.河南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方氏云鳚和云鳚的形态学与遗传学研究[D]. 李琳.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孔雀鱼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性别特异标记的筛选[D]. 刘昕.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池沼公鱼雌雄差异及其早期生物学性状研究[D]. 李孝珠.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及遗传分析[D]. 吴清明.集美大学 2009
[5]大黄鱼人工养殖和雌核发育群体的微卫星标记分析[D]. 叶小军.集美大学 2008
[6]大黄鱼雌核发育的诱导及遗传分析[D]. 李益云.集美大学 2007
[7]大黄鱼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 宁岳.集美大学 2007
[8]浙闽大黄鱼群体RAPD遗传学研究[D]. 张芹.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80794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黄鱼测量装置示意图
图 2.3 大黄鱼雌雄主成分Ⅰ与Ⅱ的分布ig.2.3 The distribu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ⅠandⅡof gender of large yellow croak
图 2.3 大黄鱼雌雄主成分Ⅰ与Ⅱ的分布Fig.2.3 The distribution of principal componentⅠandⅡof gender of large yellow croak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盖子红七彩神仙形态指标分析及其雌雄鉴别模型建立[J]. 张帅,李坚明,陈再忠.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4(01)
[2]金钱鱼雌雄个体的形态差异分析[J]. 吴波,张敏智,邓思平,师尚丽,李广丽,朱春华.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01)
[3]多鳞四指马鲅4个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J]. 杨阳,庄平,张涛,侯俊利,赵峰,黄晓荣,汤滔.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3(06)
[4]32个大黄鱼家系早期阶段生长性状比较及遗传参数估计[J]. 韦信键,刘贤德,王志勇.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5]三个地理种群鲂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J]. 宋文,王艺舟,祝东梅,聂竹兰,王卫民. 水产学杂志. 2013(04)
[6]不同性别养殖金钱鱼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比较[J]. 吴波,叶满,陈娈娈,邓思平,朱春华,师尚丽,李广丽.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3(04)
[7]鲂属鱼类形态差异分析[J]. 宋文,王艺舟,祝东梅,任泷,王卫民. 淡水渔业. 2013(03)
[8]岱衢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扩增及其特异鉴别引物的开发[J]. 沈锡权,何萌萌,严小军,薛良义,吴雄飞. 海洋与湖沼. 2013(03)
[9]雌核发育橙黄色锦鲤的遗传、性腺发育及外形特征[J]. 刘启智,肖军,罗凯坤,张勇,王跃群. 水产学报. 2013(03)
[10]光倒刺鲃不同种群的形态差异分析[J]. 王飞全,李强,易祖盛,范振索,宁冬瑞,杨秀丽,彭嘉敏,黄伟阳,韩嵩,钟良明,蓝昭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6)
博士论文
[1]明清以来传统鱼类分类方法研究(1491-1947)[D]. 洪纬.上海交通大学 2013
[2]大黄鱼异源精子诱导雌核发育及性别特异性AFLP标记筛选[D]. 苗亮.宁波大学 2012
[3]黄河鲤性别特异片段的鉴定与性腺差异cDNA文库的构建及相关ESTS功能分析[D]. 陈建军.河南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方氏云鳚和云鳚的形态学与遗传学研究[D]. 李琳.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孔雀鱼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性别特异标记的筛选[D]. 刘昕.中国海洋大学 2011
[3]池沼公鱼雌雄差异及其早期生物学性状研究[D]. 李孝珠.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及遗传分析[D]. 吴清明.集美大学 2009
[5]大黄鱼人工养殖和雌核发育群体的微卫星标记分析[D]. 叶小军.集美大学 2008
[6]大黄鱼雌核发育的诱导及遗传分析[D]. 李益云.集美大学 2007
[7]大黄鱼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 宁岳.集美大学 2007
[8]浙闽大黄鱼群体RAPD遗传学研究[D]. 张芹.浙江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80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580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