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Nrdp1、March4和Rnf115基因的分子特征与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6 20:36
本文分析了三种E3泛素连接酶,Nrdp1、March4和Rnf115的分子结构特征,研究了这些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及其在大黄鱼免疫反应中的表达,应用酵母双杂交研究了Nrdp1的互作蛋白。结果如下:(1)大黄鱼Nrdp1基因(Lc Nrdp1)的cDNA全长1248 bp,ORF为957 bp,编码318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主要结构包括N-端的环指结构、中间的B-box结构和C-端的螺旋卷曲3个结构域,分子量约为36.16 KDa。Real-time PCR分析发现,Nrdp1广泛表达在大黄鱼的脑、心脏、鳃、肝脏、脾脏、肾脏、头肾、胃、肠、皮肤、肌肉和血液组织中,其中脑表达丰度最高。用孵化2 h内的刺激隐核虫感染大黄鱼,采集6h、12h、1d、2d、3d和5d的样品,Real-time PCR检测在鳃、皮肤、脾和肾中的的表达。结果表明:Nrdp1在鳃、皮肤和脾脏中表达出现显著上调(P<0.05),且都在刺激后12h表达量达到最高值;在头肾中Nrdp1基因的表达量下降。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Nrdp1与MyD88、TBK1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腹腔注射PBS、LPS、poly I:C和副溶血...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酵母双杂交原理图
TGAAGGAGTAGCCACGCTCTGT量 PCR织差异表达分析结果,利用 Fold = 2–ΔΔCT 计算基因的 RQ 值,A 和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方法)分析各组数p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NA 的提取 RNA 经 1.0%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以清楚的rRNA 及亮度较微弱的 5S rRNA 带(图 2.1),验。
图 2.2 Nrdp1 PCR 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图g 2.2 The electropherogram of Nrdp1 PCR frag1:Nrdp1 PCR 产物 M:Marker 2000cDNA 序列分析p1 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拼接(如图 2.3) bp,预测其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 36.1CGTGGCTCCCAGTGATGTACCatggggtacgacgttacM G Y D V T gaagacctgctgtgccctatatgtagtggagtcctcgaE D L L C P I C S G V L E tgcgagcatgctttctgcaacgcctgtataacgcagtgC E H A F C N A C I T Q W ccagtcgatcgcacagtagtgacgctagctcacctccgP V D R T V V T L A H L R aacatgctgtccaagctccagatcagctgcgacaacgcN M L S K L Q I S C D N A ctacggctcgaccagctgcagtcgcacctcaaggactg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神经调节素受体降解蛋白1的研究进展[J]. 苏里,张圆. 医学综述. 2014(22)
[2]牛MSTN蛋白与T-cap蛋白的相互作用验证[J]. 郑立双,孙城涛,李向楠,刘红羽,贺明,刘勋,吕文发. 中国兽医学报. 2014(06)
[3]大黄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基因(TNFR)的克隆及其在各组织和副溶血弧菌感染下的表达[J]. 孙从正,韩坤煌,黄贻涛,刘家富,张子平,谢芳靖,王艺磊.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4(03)
[4]水稻E3泛素连接酶研究进展[J]. 戴阳朔,董铮,李魏,戴良英. 作物研究. 2013(03)
[5]草鱼E3泛素连接酶Nrdp1基因cDNA克隆和表达分析[J]. 隗黎丽,杨竹青,王自蕊,熊六凤,周秋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01)
[6]甘蓝SCR、THL与SRK交替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检测[J]. 杨永军,张贺翠,杨昆,薛丽琰,常登龙,朱利泉. 中国蔬菜. 2012(24)
[7]大黄鱼三种寄生虫病爆发与同期水温关系的探讨[J]. 黄伟卿,王楠楠.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12)
[8]凡纳滨对虾Crustin-like基因的克隆及在副溶血弧菌感染条件下的表达分析[J]. 张艳艳,刘小林,黄海洪,钱昭英,王宪宗,相建海,李义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2)
[9]斜带石斑鱼TLR3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刺激隐核虫感染时的表达分析[J]. 乔玮,李言伟,李安兴. 水生生物学报. 2012(03)
[10]近江牡蛎HSC70基因对溶藻弧菌感染的反应[J]. 刘志刚,张其中,张占会,崔淼. 中国水产科学. 2012(03)
博士论文
[1]石斑鱼TLRs功能及刺激隐核虫感染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D]. 李言伟.中山大学 2012
[2]E3泛素连接酶CHIP和Nrdp1在免疫应答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杨明金.浙江大学 2012
[3]泛素E3连接酶Nrdp1在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病理机制[D]. 张圆.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
[4]帕金森病(PD)致病基因LRRK2启动子分离及PD相关基因CSP-α、Nrdp1、USP24突变筛查研究[D]. 莫晓云.中南大学 2010
[5]重要海水养殖鱼类MHCⅡ基因克隆、表达及多态性分析[D]. 张玉喜.中国海洋大学 2006
[6]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的传代、保存及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研究[D]. 但学明.暨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副溶血弧菌感染斑马鱼的致病性及天然免疫应答研究[D]. 张永华.上海海洋大学 2012
[2]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周旻曦.宁波大学 2012
[3]水稻条纹病毒功能蛋白与水稻叶绿体蛋白的互作[D]. 兰汉红.福建农林大学 2009
[4]大黄鱼抗病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 谢芳靖.集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28621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酵母双杂交原理图
TGAAGGAGTAGCCACGCTCTGT量 PCR织差异表达分析结果,利用 Fold = 2–ΔΔCT 计算基因的 RQ 值,A 和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方法)分析各组数p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NA 的提取 RNA 经 1.0%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以清楚的rRNA 及亮度较微弱的 5S rRNA 带(图 2.1),验。
图 2.2 Nrdp1 PCR 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图g 2.2 The electropherogram of Nrdp1 PCR frag1:Nrdp1 PCR 产物 M:Marker 2000cDNA 序列分析p1 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拼接(如图 2.3) bp,预测其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 36.1CGTGGCTCCCAGTGATGTACCatggggtacgacgttacM G Y D V T gaagacctgctgtgccctatatgtagtggagtcctcgaE D L L C P I C S G V L E tgcgagcatgctttctgcaacgcctgtataacgcagtgC E H A F C N A C I T Q W ccagtcgatcgcacagtagtgacgctagctcacctccgP V D R T V V T L A H L R aacatgctgtccaagctccagatcagctgcgacaacgcN M L S K L Q I S C D N A ctacggctcgaccagctgcagtcgcacctcaaggactg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神经调节素受体降解蛋白1的研究进展[J]. 苏里,张圆. 医学综述. 2014(22)
[2]牛MSTN蛋白与T-cap蛋白的相互作用验证[J]. 郑立双,孙城涛,李向楠,刘红羽,贺明,刘勋,吕文发. 中国兽医学报. 2014(06)
[3]大黄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基因(TNFR)的克隆及其在各组织和副溶血弧菌感染下的表达[J]. 孙从正,韩坤煌,黄贻涛,刘家富,张子平,谢芳靖,王艺磊.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4(03)
[4]水稻E3泛素连接酶研究进展[J]. 戴阳朔,董铮,李魏,戴良英. 作物研究. 2013(03)
[5]草鱼E3泛素连接酶Nrdp1基因cDNA克隆和表达分析[J]. 隗黎丽,杨竹青,王自蕊,熊六凤,周秋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3(01)
[6]甘蓝SCR、THL与SRK交替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检测[J]. 杨永军,张贺翠,杨昆,薛丽琰,常登龙,朱利泉. 中国蔬菜. 2012(24)
[7]大黄鱼三种寄生虫病爆发与同期水温关系的探讨[J]. 黄伟卿,王楠楠.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12)
[8]凡纳滨对虾Crustin-like基因的克隆及在副溶血弧菌感染条件下的表达分析[J]. 张艳艳,刘小林,黄海洪,钱昭英,王宪宗,相建海,李义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2)
[9]斜带石斑鱼TLR3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刺激隐核虫感染时的表达分析[J]. 乔玮,李言伟,李安兴. 水生生物学报. 2012(03)
[10]近江牡蛎HSC70基因对溶藻弧菌感染的反应[J]. 刘志刚,张其中,张占会,崔淼. 中国水产科学. 2012(03)
博士论文
[1]石斑鱼TLRs功能及刺激隐核虫感染后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D]. 李言伟.中山大学 2012
[2]E3泛素连接酶CHIP和Nrdp1在免疫应答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杨明金.浙江大学 2012
[3]泛素E3连接酶Nrdp1在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分子病理机制[D]. 张圆.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
[4]帕金森病(PD)致病基因LRRK2启动子分离及PD相关基因CSP-α、Nrdp1、USP24突变筛查研究[D]. 莫晓云.中南大学 2010
[5]重要海水养殖鱼类MHCⅡ基因克隆、表达及多态性分析[D]. 张玉喜.中国海洋大学 2006
[6]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的传代、保存及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治研究[D]. 但学明.暨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副溶血弧菌感染斑马鱼的致病性及天然免疫应答研究[D]. 张永华.上海海洋大学 2012
[2]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 周旻曦.宁波大学 2012
[3]水稻条纹病毒功能蛋白与水稻叶绿体蛋白的互作[D]. 兰汉红.福建农林大学 2009
[4]大黄鱼抗病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 谢芳靖.集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28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628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