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膜虫捕食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与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8-02 19:00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在水体环境中广泛分布,常引致淡水鱼类出血性败血症。而在同一生境中的四膜虫(Tetrahymena)常以细菌为食。有研究提出,为了躲避原生动物的捕食和消化压力,细菌会发展出一系列适应性改变,使其存活下来,而这些适应性改变如抗吞噬、抗消化的机制则可能演变为细菌对其他生物的毒力因子。为了探究四膜虫捕食压力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及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选取12株嗜水气单胞菌不同毒力菌株与四膜虫在贫疮环境中共培养,探讨不同毒力菌株对四膜虫捕食的抵抗作用以及在四膜虫捕食压力下细菌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究四膜虫在嗜水气单胞菌毒力进化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1.嗜水气单胞菌不同毒力菌株与四膜虫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利用斑马鱼模型,测定12株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毒力,在划分毒力菌株与无毒株的基础上,将不同毒力嗜水气单胞菌与四膜虫在贫疮环境(PBSS缓冲液)中共培养,分别检测与四膜虫共培养后细菌的相对存活率。结果发现,四膜虫能捕食不同毒力的菌株,对细菌群体的生长有不同程度影响,毒力较强菌株能抵抗四膜虫的吞噬,甚至裂解四膜虫,共培养12h后,细菌的相对...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1 病原学
2 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因子
2.1 黏附因子
2.2 胞外产物
2.3 分泌系统
2.4 铁离子获取系统
2.5 群体感应系统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原生动物与细菌的相互关系
1 自由生活原生动物
1.1 自由生活原生动物的定义及其形态学
1.2 自由生活原生动物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
1.3 自由生活原生动物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分布
2 常见的与细菌互作的原生动物
2.1 棘阿米巴
2.2 四膜虫
3 细菌在原生动物中的生活史
4 环境和生物因素影响原生动物内细菌存活
5 细菌与原生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1 自由生活原生动物成为细菌的环境“储存器”
5.2 环境中细菌通过自由生活原生动物传播
5.3 自由生活原生动物是细菌的传播载体或“特洛伊木马”
5.4 细菌毒力增强
5.5 原生动物胞内细菌受到保护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嗜水气单胞菌不同毒力菌株与四膜虫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虫株、实验动物
1.2 培养基、试剂及仪器
1.3 嗜水气单胞菌对斑马鱼毒力测定
1.4 虫菌共培养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生长的影响
1.5 虫菌共培养对四膜虫群体生长的影响
1.6 细菌上清对四膜虫群体生长的影响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嗜水气单胞菌LD_(50)测定
2.2 虫菌共培养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生长的影响
2.3 虫菌共培养对四膜虫群体生长的影响
2.4 细菌上清对四膜虫群体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四膜虫捕食对嗜水气单胞菌不同毒力菌株虫体内存活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虫株及其来源
1.2 培养基、试剂及仪器
1.3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嗜水气单胞菌
1.4 四膜虫与Ah~(GFP)共培养
1.5 四膜虫中细菌细胞活性检测
1.6 透射电镜观察
2 结果
2.1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嗜水气单胞菌
2.2 四膜虫捕食嗜水气单胞菌
2.3 细菌在四膜虫中的命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SCOTS筛选嗜水气单胞菌暴露在四膜虫环境中的差异转录基因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虫株及其来源
1.2 工具酶和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引物设计
1.5 嗜水气单胞菌NJ-35基因组DNA的提取
1.6 生物素标记嗜水气单胞菌NJ-35基因组
1.7 嗜水气单胞菌NJ-35 16S rDNA和23S rDNA的扩增
1.8 嗜水气单胞菌NJ-35 rDNA的扩增产物连接pMD19-T vector
1.9 超声破碎生物素标记的NJ-35基因组DNA和rDNA重组质粒
1.10 四膜虫捕食嗜水气单胞菌NJ-35样品的采集
1.11 总RNA的提取
1.12 合成双链cDNA
1.13 双扩增和回收链cDNA
1.14 选择性捕获转录序列(SCOTS)
1.15 PCR鉴定SCOTS克隆
1.16 斑点杂交筛选阳性克隆
1.17 阳性SCOTS克隆的测序和分析
1.18 实时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
2 结果
2.1 嗜水气单胞菌NJ-35基因组的提取
2.2 嗜水气单胞菌NJ-35 rDNA的扩增及克隆载体的构建
2.3 嗜水气单胞菌NJ-35基因组DNA及rDNA重组质粒的破碎
2.4 双链cDNA的PCR扩增
2.5 SCOTS结果
2.6 差异转录基因的克隆
2.7 斑点杂交筛选
2.8 差异转录基因的Real-time RT-PCR验证
2.9 差异转录基因的分类和功能注释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嗜热四膜虫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扩大培养研究[J]. 钟秋萍,李青,袁冬霞,周志刚,缪炜.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02)
[2]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传染病致病细菌的研究[J]. 徐伯亥,殷战,吴玉深,蔡桃珍. 水生生物学报. 1993(03)
[3]家养鲤科鱼暴发性传染病的病原研究[J]. 陈怀青,陆承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1(04)
博士论文
[1]鱼源无乳链球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差异转录基因的筛选及功能研究[D]. 郭长明.南京农业大学 2014
[2]嗜水气单胞菌浮游态和生物被膜状态比较蛋白质组学及相关蛋白特性分析[D]. 王娜.南京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江苏地区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强毒株生物学特性分析[D]. 胡萌.南京农业大学 2012
[2]嗜水气单胞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的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研究[D]. 陈文博.集美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69069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1 病原学
2 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因子
2.1 黏附因子
2.2 胞外产物
2.3 分泌系统
2.4 铁离子获取系统
2.5 群体感应系统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原生动物与细菌的相互关系
1 自由生活原生动物
1.1 自由生活原生动物的定义及其形态学
1.2 自由生活原生动物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
1.3 自由生活原生动物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分布
2 常见的与细菌互作的原生动物
2.1 棘阿米巴
2.2 四膜虫
3 细菌在原生动物中的生活史
4 环境和生物因素影响原生动物内细菌存活
5 细菌与原生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1 自由生活原生动物成为细菌的环境“储存器”
5.2 环境中细菌通过自由生活原生动物传播
5.3 自由生活原生动物是细菌的传播载体或“特洛伊木马”
5.4 细菌毒力增强
5.5 原生动物胞内细菌受到保护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嗜水气单胞菌不同毒力菌株与四膜虫共培养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虫株、实验动物
1.2 培养基、试剂及仪器
1.3 嗜水气单胞菌对斑马鱼毒力测定
1.4 虫菌共培养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生长的影响
1.5 虫菌共培养对四膜虫群体生长的影响
1.6 细菌上清对四膜虫群体生长的影响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嗜水气单胞菌LD_(50)测定
2.2 虫菌共培养对嗜水气单胞菌群体生长的影响
2.3 虫菌共培养对四膜虫群体生长的影响
2.4 细菌上清对四膜虫群体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四膜虫捕食对嗜水气单胞菌不同毒力菌株虫体内存活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虫株及其来源
1.2 培养基、试剂及仪器
1.3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嗜水气单胞菌
1.4 四膜虫与Ah~(GFP)共培养
1.5 四膜虫中细菌细胞活性检测
1.6 透射电镜观察
2 结果
2.1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嗜水气单胞菌
2.2 四膜虫捕食嗜水气单胞菌
2.3 细菌在四膜虫中的命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SCOTS筛选嗜水气单胞菌暴露在四膜虫环境中的差异转录基因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株、虫株及其来源
1.2 工具酶和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引物设计
1.5 嗜水气单胞菌NJ-35基因组DNA的提取
1.6 生物素标记嗜水气单胞菌NJ-35基因组
1.7 嗜水气单胞菌NJ-35 16S rDNA和23S rDNA的扩增
1.8 嗜水气单胞菌NJ-35 rDNA的扩增产物连接pMD19-T vector
1.9 超声破碎生物素标记的NJ-35基因组DNA和rDNA重组质粒
1.10 四膜虫捕食嗜水气单胞菌NJ-35样品的采集
1.11 总RNA的提取
1.12 合成双链cDNA
1.13 双扩增和回收链cDNA
1.14 选择性捕获转录序列(SCOTS)
1.15 PCR鉴定SCOTS克隆
1.16 斑点杂交筛选阳性克隆
1.17 阳性SCOTS克隆的测序和分析
1.18 实时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的基因
2 结果
2.1 嗜水气单胞菌NJ-35基因组的提取
2.2 嗜水气单胞菌NJ-35 rDNA的扩增及克隆载体的构建
2.3 嗜水气单胞菌NJ-35基因组DNA及rDNA重组质粒的破碎
2.4 双链cDNA的PCR扩增
2.5 SCOTS结果
2.6 差异转录基因的克隆
2.7 斑点杂交筛选
2.8 差异转录基因的Real-time RT-PCR验证
2.9 差异转录基因的分类和功能注释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嗜热四膜虫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扩大培养研究[J]. 钟秋萍,李青,袁冬霞,周志刚,缪炜.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02)
[2]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传染病致病细菌的研究[J]. 徐伯亥,殷战,吴玉深,蔡桃珍. 水生生物学报. 1993(03)
[3]家养鲤科鱼暴发性传染病的病原研究[J]. 陈怀青,陆承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1(04)
博士论文
[1]鱼源无乳链球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差异转录基因的筛选及功能研究[D]. 郭长明.南京农业大学 2014
[2]嗜水气单胞菌浮游态和生物被膜状态比较蛋白质组学及相关蛋白特性分析[D]. 王娜.南京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江苏地区气单胞菌分离鉴定及强毒株生物学特性分析[D]. 胡萌.南京农业大学 2012
[2]嗜水气单胞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的相关基因及其功能研究[D]. 陈文博.集美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69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66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