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四种有害藻对皱纹盘鲍变态发育及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0 17:53
  近年来有害藻华的频繁暴发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对我国鲍养殖产业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解不同有害藻华对鲍养殖产业的影响,本文选择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4种典型有害藻,开展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急性毒性、幼体变态发育和成体抗氧化酶活性研究,以期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与沿海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四种有害藻对皱纹盘鲍急性毒性影响研究发现:米氏凯伦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均可致皱纹盘鲍幼虫、幼鲍和成体死亡。其中米氏凯伦藻对皱纹盘鲍幼虫的致死效应最显著;链状亚历山大藻对皱纹盘鲍幼虫、幼鲍和成体均有明显的致死效应。东海原甲藻和抑食金球藻的致死效应相对较低,它们对幼鲍和成鲍没有急性毒性影响,但能够降低皱纹盘鲍幼虫的存活率。四种有害藻对皱纹盘鲍幼虫变态发育影响研究发现:米氏凯伦藻、链状亚历山大藻和东海原甲藻均对皱纹盘鲍变态发育前期造成不利影响。其中米氏凯伦藻和链状亚...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有害藻华概述
        1.1.1 米氏凯伦藻
        1.1.2 链状亚历山大藻
        1.1.3 东海原甲藻
        1.1.4 抑食金球藻
    1.2 我国皱纹盘鲍概况
        1.2.1 皱纹盘鲍的繁殖与发育
        1.2.2 皱纹盘鲍的摄食
        1.2.3 贝类的变态发育
        1.2.4 贝类抗氧化免疫系统
    1.3 有害藻对鲍的危害研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有害藻对皱纹盘鲍急性毒性的影响研究
    2.1 有害藻对皱纹盘鲍幼虫急性毒性影响研究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
    2.2 有害藻对皱纹盘鲍幼鲍急性毒性的影响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
    2.3 有害藻对皱纹盘鲍成体急性毒性的影响研究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有害藻对皱纹盘鲍幼虫变态发育的影响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2.1 有害藻对皱纹盘鲍幼虫变态率的影响
        3.2.2 有害藻对皱纹盘鲍幼虫变态发育过程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有害藻对皱纹盘鲍成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2.1 米氏凯伦藻对皱纹盘鲍抗氧化酶活性研究
        4.2.2 链状亚历山大藻对皱纹盘鲍氧化酶活性研究
        4.2.3 东海原甲藻对皱纹盘鲍抗氧化酶活性研究
        4.2.4 抑食金球藻对皱纹盘鲍抗氧化酶活性研究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温和盐度对皱纹盘鲍“97”选群第6代变态及变态幼体生长存活的影响[J]. 孔宁,连建武,薛艳洁,钟兆山,李鹏,刘晓.  海洋科学. 2016(10)
[2]鱼毒性微藻小定鞭藻对海洋青鳉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研究[J]. 张菁,李昌伟,吴霓,江天久.  海洋环境科学. 2016(03)
[3]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国明对虾肝胰腺及鳃SOD、GST和MDA的影响[J]. 梁忠秀,李健,谭志军,李吉涛,梁俊平,葛红星.  水产学报. 2013(08)
[4]我国鲍鱼养殖产业现状与展望[J]. 柯才焕.  中国水产. 2013(01)
[5]“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研究进展[J]. 周名江,朱明远.  地球科学进展. 2006(07)
[6]环境因子对鲍属幼体附着和变态的影响[J]. 王吉桥,从文虎,张剑诚,王文辉,刘明泰,赵凤飞,张艳,白海峰.  渔业现代化. 2006(03)
[7]不同生长期皱纹盘鲍对水温适应能力的比较[J]. 张明,王志松,高绪生.  中国水产科学. 2005(06)
[8]对硫磷对皱纹盘鲍血细胞吞噬化学发光的影响[J]. 张峰,李光友.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4(01)
[9]东海原甲藻修订及与相关原甲藻的分类学比较[J]. 陆斗定,齐雨藻,Jeanette Goebel,邹景忠,高亚辉.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7)
[10]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栉孔扇贝胚胎和早期幼虫的影响[J]. 颜天,傅萌,王云峰,于仁诚,李钧,周名江.  环境科学学报. 2002(02)

博士论文
[1]光照对皱纹盘鲍生长、行为、生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高霄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6
[2]东海大规模赤潮危害的现场及实验研究[D]. 林佳宁.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5
[3]DSP等赤潮藻毒素对哺乳类细胞的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D]. 陈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8
[4]东海大规模赤潮对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D]. 张利永.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7
[5]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的危害机制研究[D]. 谭志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6
[6]双壳贝类幼虫变态诱导及其机理研究[D]. 张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0

硕士论文
[1]秦皇岛海域“褐潮”对几种海洋生物影响的初步研究[D]. 公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4
[2]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对海洋生物毒性的实验研究[D]. 孙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0
[3]米氏凯伦藻赤潮对东海养殖鱼类鳃组织结构损害作用的研究[D]. 欧祥亚.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05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705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d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