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生长及繁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18 17:31
采用了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温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生长及繁殖的影响。实验设6个温度梯度(12, 15, 18, 21, 24, 27℃),共持续56d。测定了螅状体的柄径生长,繁殖数量;观察了螅状体的无性繁殖方式;分析了温度影响下的螅状体的能量分配及繁殖策略。结果表明,温度显著影响螅状体的生长及繁殖,在较高温度组,匍匐茎生殖是螅状体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随着温度降低,出芽生殖比例增加。较高温度组螅状体繁殖速率较快,新生螅状体个体较小,分布较分散;而较低温度组,新生螅状体个体较大,数量较少,均较紧密的分布在亲代螅状体周围。在培养56d的周期内,除27℃处理组外,其他各处理组螅状体柄径均有所增加,但其增加的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27℃处理组,螅状体整体状态不好,基本不摄食,培养35d时全部死亡。综上,较低温度条件下,螅状体倾向于选择增加自身个体大小以应对不良环境,而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螅状体倾向于选择通过无性繁殖产生更多子代的方式以扩大种群数量。温度显著影响螅状体的繁殖策略,进而显著影响螅状体的种群数量。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
1.3 指标测定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螅状体摄食行为观察
2.2 螅状体的存活与生长
2.3 螅状体繁殖子代的数量
2.4 螅状体的无性繁殖方式观察
3 讨论
3.1 温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3.2 温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无性繁殖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因子对海月水母螅状体存活与繁殖的影响[J]. 孙明,柴雨,董婧,付志璐,刘治更,林建齐,王佳晗. 生态学报. 2017(04)
[2]辽宁近岸海域生物灾害及分布现状[J]. 宋伦,宋广军,姜冰. 水产科学. 2017(01)
[3]温度和食物水平对海月水母螅状体无性繁殖的影响[J]. 石岩,米铁柱,王建艳,陈丽红,王国善,甄毓,于志刚. 生态学报. 2016(03)
[4]温度、投饵频次对海月水母(Aurelia sp.1)水螅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J]. 王彦涛,孙松,李超伦,张芳. 海洋与湖沼. 2012(05)
本文编号:3722468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
1.3 指标测定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螅状体摄食行为观察
2.2 螅状体的存活与生长
2.3 螅状体繁殖子代的数量
2.4 螅状体的无性繁殖方式观察
3 讨论
3.1 温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3.2 温度对海月水母螅状体无性繁殖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因子对海月水母螅状体存活与繁殖的影响[J]. 孙明,柴雨,董婧,付志璐,刘治更,林建齐,王佳晗. 生态学报. 2017(04)
[2]辽宁近岸海域生物灾害及分布现状[J]. 宋伦,宋广军,姜冰. 水产科学. 2017(01)
[3]温度和食物水平对海月水母螅状体无性繁殖的影响[J]. 石岩,米铁柱,王建艳,陈丽红,王国善,甄毓,于志刚. 生态学报. 2016(03)
[4]温度、投饵频次对海月水母(Aurelia sp.1)水螅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J]. 王彦涛,孙松,李超伦,张芳. 海洋与湖沼. 2012(05)
本文编号:3722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72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