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 1 染色体核型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3 10:22
本研究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及其杂交F1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核型分析方法分别对其核型特征进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研究,通过核型对比分析结果,从细胞遗传学角度初步分析杂交子代的可育性以及检测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是否发生变异,进而丰富其细胞遗传学内容,为培育抗性草鱼新品种奠定细胞遗传学理论基础。本研究的结果如下: 1、采用活体注射PHA肾组织体内短期培养法制备了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的染色体,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根据统计测量得出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染色体的数目为2n=48,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上有一对较大的染色体。草鱼核型为2n=20m+24sm+4st, NF=92,赤眼鳟核型为2n=1.4m+30sm+4st, NF=92,正交F1核型为2n=18m+26sm+4st, NF=92,反交F1核型为2n=26m+22sm, NF=96。在实验结果中,没有发现次缢痕和随体结构,也没有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2、经对比分析发现正交F,的核型介于双亲之间,与草鱼、赤眼鳟的染色体核型相似度较高,且正交F1...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鱼类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1.1.1 鱼类远缘杂交概述及其在水产育种中的应用
1.1.2 鱼类远缘杂交杂种的发育机理
1.1.3 鱼类远缘杂交的类型
1.2 鱼类染色体核型研究进展
1.2.1 染色体简介
1.2.2 染色体的主要构成
1.2.3 鱼类染色体核型研究进展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介
1.3.2 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的核型研究进展
1.3.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用鱼
2.2 主要药品和试剂配制
2.2.1 主要药品
2.2.2 试剂配制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4 试验方法
2.5 染色体的形态观察分析
2.6 染色体的图片处理及测量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染色体数目
3.1.1 草鱼染色体数目
3.1.2 赤眼鳟染色体数目
3.1.3 正交F1染色体数目
3.1.4 反交F1染色体数目
3.1.5 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的染色体数目对比分析
3.2 染色体核型
3.2.1 草鱼染色体核型
3.2.2 赤眼鳟染色体核型
3.2.3 正交F1染色体核型
3.2.4 反交F1染色体核型
3.2.5 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染色体核型对比分析
4 讨论
4.1 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4.2 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及工具
4.3 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的染色体核型
4.4 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在鱼类分类学上的分类地位
4.5 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探讨杂交F1的可育性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748349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鱼类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1.1.1 鱼类远缘杂交概述及其在水产育种中的应用
1.1.2 鱼类远缘杂交杂种的发育机理
1.1.3 鱼类远缘杂交的类型
1.2 鱼类染色体核型研究进展
1.2.1 染色体简介
1.2.2 染色体的主要构成
1.2.3 鱼类染色体核型研究进展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介
1.3.2 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的核型研究进展
1.3.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用鱼
2.2 主要药品和试剂配制
2.2.1 主要药品
2.2.2 试剂配制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4 试验方法
2.5 染色体的形态观察分析
2.6 染色体的图片处理及测量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染色体数目
3.1.1 草鱼染色体数目
3.1.2 赤眼鳟染色体数目
3.1.3 正交F1染色体数目
3.1.4 反交F1染色体数目
3.1.5 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的染色体数目对比分析
3.2 染色体核型
3.2.1 草鱼染色体核型
3.2.2 赤眼鳟染色体核型
3.2.3 正交F1染色体核型
3.2.4 反交F1染色体核型
3.2.5 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染色体核型对比分析
4 讨论
4.1 染色体的制备方法
4.2 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及工具
4.3 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的染色体核型
4.4 草鱼、赤眼鳟及其杂交F1在鱼类分类学上的分类地位
4.5 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探讨杂交F1的可育性
5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7483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748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