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子和弧菌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在凡纳滨对虾体内增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26 14:55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是一种宿主广泛,传染性强,对虾高致死性病毒,严重制约世界对虾养殖业发展。WSSV在对虾体内增殖不仅与虾体的免疫水平,病毒自身有关,还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环境因子不仅影响对虾的免疫水平,还能影响WSSV的致病力。研究环境因子对WSSV致病力及在宿主体内增殖的影响成为解决WSSV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盐度、氨氮、亚硝酸氮渐变和突变对WSSV感染凡纳滨对虾及WSSV在对虾体内增殖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3种弧菌分别对白斑综合症病毒在对虾体内增殖的影响。结果如下: 1、盐度由起始盐度(23±1)往高盐度(32±1)和低盐度(14±1)突变在整个实验中对凡纳滨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和对虾体内病毒增殖的影响显著(P<0.05),盐度渐变实验各组至24h对虾死亡率低于18.9%,48h出现死亡高峰,72h96h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盐度变化会影响对虾的抗病能力,可造成对虾体内WSSV快速增殖;对携带WSSV对虾,盐度变化会大大提高WSSV从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的可能,盐度是引...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命名
1.1.2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形态结构
1.1.3 白斑综合症的症状
1.1.4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宿主和传播途径
1.1.5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致病机理
1.1.6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分离纯化
1.1.7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检测方法
1.1.8 WSSV 的致病条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盐度变化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试剂盒
2.1.3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标准曲线
2.2.2 盐度先突变后感染 WSSV 的结果
2.2.3 先感染 WSSV 后盐度突变实验结果
2.2.4 先盐度渐变后感染 WSSV 实验结果
2.2.5 先感染 WSSV 后盐度渐变实验结果
2.3 讨论
3 氨氮浓度变化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先氨氮浓度突变后感染 WSSV 的结果
3.2.2 先感染 WSSV 后氨氮浓度突变的结果
3.2.3 先氨氮浓度渐变后感染 WSSV 的结果
3.2.4 先感染 WSSV 后氨氮浓度渐变的结果
3.3 讨论
4 亚硝酸氮浓度变化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亚硝酸氮先突变后感染 WSSV 的结果
4.2.2 先感染 WSSV 后亚硝酸氮浓度突变的结果
4.2.3 先亚硝酸氮浓度渐变后感染 WSSV 实验结果
4.2.4 先感染 WSSV 后亚硝酸氮浓度渐变实验结果
4.3 讨论
5 不同温度下副溶血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实验结果
5.2.1 温度 19±1 ℃下对感染 WSSV 和副溶血弧菌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5.2.2 温度 25±1 ℃对感染 WSSV 和副溶血弧菌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5.2.3 温度 31±1℃对感染 WSSV 和副溶血弧菌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5.3 讨论
6 不同温度条件下鳗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方法
6.2 实验结果
6.2.1 温度 19±1 ℃下 WSSV 和鳗弧菌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6.2.2 温度 25±1 ℃对感染 WSSV 和鳗弧菌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6.2.3 温度 31±1℃对感染 WSSV 和鳗弧菌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6.3 讨论
7 不同温度下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7.1 材料与方法
7.1.1 实验材料
7.1.2 实验方法
7.2 实验结果
7.2.1 温度 19±1 ℃下对感染 WSSV 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7.2.2 温度 25±1 ℃下对感染 WSSV 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7.2.3 温度 31±1 ℃下对感染 WSSV 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7.3 讨论
8 主要结论
8.1 3 种环境因子对凡纳滨对虾体内 WSSV 增殖的影响
8.2 不同温度条件下 3 种弧菌和 WSSV 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本文编号:3750510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命名
1.1.2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形态结构
1.1.3 白斑综合症的症状
1.1.4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宿主和传播途径
1.1.5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致病机理
1.1.6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分离纯化
1.1.7 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检测方法
1.1.8 WSSV 的致病条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盐度变化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试剂盒
2.1.3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标准曲线
2.2.2 盐度先突变后感染 WSSV 的结果
2.2.3 先感染 WSSV 后盐度突变实验结果
2.2.4 先盐度渐变后感染 WSSV 实验结果
2.2.5 先感染 WSSV 后盐度渐变实验结果
2.3 讨论
3 氨氮浓度变化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2.1 先氨氮浓度突变后感染 WSSV 的结果
3.2.2 先感染 WSSV 后氨氮浓度突变的结果
3.2.3 先氨氮浓度渐变后感染 WSSV 的结果
3.2.4 先感染 WSSV 后氨氮浓度渐变的结果
3.3 讨论
4 亚硝酸氮浓度变化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2.1 亚硝酸氮先突变后感染 WSSV 的结果
4.2.2 先感染 WSSV 后亚硝酸氮浓度突变的结果
4.2.3 先亚硝酸氮浓度渐变后感染 WSSV 实验结果
4.2.4 先感染 WSSV 后亚硝酸氮浓度渐变实验结果
4.3 讨论
5 不同温度下副溶血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实验结果
5.2.1 温度 19±1 ℃下对感染 WSSV 和副溶血弧菌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5.2.2 温度 25±1 ℃对感染 WSSV 和副溶血弧菌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5.2.3 温度 31±1℃对感染 WSSV 和副溶血弧菌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5.3 讨论
6 不同温度条件下鳗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方法
6.2 实验结果
6.2.1 温度 19±1 ℃下 WSSV 和鳗弧菌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6.2.2 温度 25±1 ℃对感染 WSSV 和鳗弧菌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6.2.3 温度 31±1℃对感染 WSSV 和鳗弧菌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6.3 讨论
7 不同温度下哈维氏弧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7.1 材料与方法
7.1.1 实验材料
7.1.2 实验方法
7.2 实验结果
7.2.1 温度 19±1 ℃下对感染 WSSV 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7.2.2 温度 25±1 ℃下对感染 WSSV 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7.2.3 温度 31±1 ℃下对感染 WSSV 的凡纳滨对虾的影响
7.3 讨论
8 主要结论
8.1 3 种环境因子对凡纳滨对虾体内 WSSV 增殖的影响
8.2 不同温度条件下 3 种弧菌和 WSSV 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本文编号:3750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750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