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蛙病毒GIV-R-SY1301株对鞍带石斑鱼致病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1 16:30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称龙胆石斑鱼,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名贵水产养殖品种。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2013年6月,从大规模发病死亡的珍珠龙胆(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Ranavirus),并被命名为GIV-R-SY1301。蛙病毒是一类能导致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等发生严重死亡的、重要的传染性病原体,对许多养殖鞍带石斑鱼危害严重,多次在养殖鞍带石斑鱼体内检测到该病毒的存在。了解蛙病毒对石斑鱼的致病性、临床症状、病理学以及致病和传播机制对于该病的监控、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人工感染实验来研究鞍带石斑鱼对GIV-R-SY1301的敏感性以及由其导致的临床症状和生理反应,运用H&E染色、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组织原位杂交(FISH)和荧光定量PCR(q PCR)等技术研究其组织病理学和病毒的组织分布规律,为探讨该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基础资料。首先,通过人工感...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蛙病毒概述
        1.1.1 蛙病毒生物学性状
        1.1.2 蛙病毒的分布与危害
        1.1.3 蛙病毒感染机制和传播途径
        1.1.4 蛙病毒组织病理学变化
    1.2 蛙病毒诊断和防治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蛙病毒GIV-R-SY1301 对鞍带石斑鱼致病性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实验用鱼
        2.2.2 病毒
        2.2.3 主要化学试剂
        2.2.4 实验仪器
        2.2.5 人工感染实验及取样
        2.2.6 DNA抽提和PCR检测
        2.2.7 H&E染色
        2.2.8 电镜观察
        2.2.9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2.3 结果和分析
        2.3.1 临床症状和累计死亡率
        2.3.2 组织病理学变化
        2.3.3 免疫组织化学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石斑鱼蛙病毒在鞍带石斑鱼中的组织分布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2.1 实验用鱼、病毒和取材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病毒DNA抽提和MCP模板制备
        3.2.5 组织原位杂交
        3.2.6 荧光定量PCR
    3.3 结果和分析
        3.3.1 组织原位杂交
        3.3.2 荧光定量PCR检测
    3.4 讨论和小结
第四章 蛙病毒感染对鞍带石斑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
        4.2.1 实验病毒株
        4.2.2 人工感染实验及取样
        4.2.3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4.2.4 数据处理
    4.3 结果和分析
        4.3.1 免疫酶ACP和AKP活性变
        4.3.2 血清相关酶活性变化
        4.3.3 血清中蛋白质、糖及代谢物含量变化
    4.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的文章
致谢



本文编号:3777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777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6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