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黑眶蟾蜍的热适应性:现象与机制

发布时间:2024-02-29 20:57
  本研究试图从繁殖生物学、形态学、皮肤水合平衡、行为学、个体发育学和热生理学多个角度综合探讨分布于全球温暖气候区的黑眶蟾蜍(Duttaphrynus(Bufo)melanosticus)的热适应现象与机制。一、繁殖生物学丽水学院校园内的两个自然池塘为观察点,连续三年记录黑眶蟾蜍的繁殖行为和特征。该物种选择持久性池塘作为繁殖地,发生求偶鸣叫、抱对与产卵行为,交配球是其激烈的雄雄竞争的表现。在丽水地区繁殖期为3-4月,属于春季繁殖者,3月的平均气温越高,首次产卵时间越早,2011-2013年期间,3月平均气温分别为12.4 ℃、13.2 ℃和15.6 ℃,依次提前了 5天和21天。年产单窝卵,窝卵数为1313-9545粒,雌性SVL、卵大小(卵干重)与窝卵数偏相关分析表明,卵大小(卵干重)与窝卵数无关。雄性平均SVL在雄性较大抱对中显著大于雌性较大抱对中,而雌性平均SVL则恰好相反;两种抱对类型中的雌雄体长(Snout-vent length,SVL)呈正相关,属于大小选型交配。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表明,雌蟾产后体重、窝卵数和卵干重在两种抱对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而窝卵干重在雄性较大抱对...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两栖类繁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1.2 两栖类的两性异形、交配模式与繁殖投入策略
    1.3 两栖类的水分平衡调节
    1.4 两栖类幼体对温度、水位和密度因子的适应性响应策略
    1.5 两栖类体温的热敏感性
    1.6 黑眶蟾蜍的研究现状
    1.7 参考文献
第2章 黑眶蟾蜍的繁殖生物学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参考文献
第3章 黑眶蟾蜍形态特征的纬度变异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参考文献
第4章 黑眶蟾蜍皮肤蒸发失水和重吸水的地理变异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参考文献
第5章 黑眶蟾蜍的夏季生境选择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参考文献
第6章 温度和密度对黑眶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6.5 参考文献
第7章 黑眶蟾蜍幼体和成体的选择体温和热耐受性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3 结果
    7.4 讨论
    7.5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14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914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5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