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疑似肠炎病病原菌快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发布时间:2024-06-03 00:28
对2尾患病杂交鲟体表、鳃、心、脾、肝、肠及肌肉病变进行观察,见病鱼体表粘液丰富,剖检见内脏出血、充血,肝脏坏死呈腐乳状,初诊为细菌性肠炎。取病鱼心、肝、脾、鳃、肠及肌肉分别同时接种于营养琼脂和普通肉汤培养基,培养后经革兰氏染色、氧化型与发酵型试验、氧化酶试验等初步鉴定。结果显示病灶处致病菌多为肠杆菌科细菌,仅一条鱼鳃部为弧菌科细菌。按肠杆菌科和弧菌科细菌的生化特性进行针对性生化试验。鉴定得5株细菌,分别是鲶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2株、发光致病杆菌(Photorhabdus luminescens)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药敏试验表明头孢噻肟对各菌株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环丙沙星和四环素抑制作用较强,复方新诺明抑制作用最弱。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样
1.2 试剂
1.3 方法
1.3.1 细菌分离纯化
1.3.2 细菌的初步鉴定
1.3.3 生化鉴定管鉴定
1.3.4 药物敏感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菌初步鉴定结果
2.1.1 革兰氏染色结果
2.1.2 氧化型与发酵型(O/F)的测定结果
2.1.3 氧化酶试验结果
2.2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2.2.1 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
2.2.2 弧菌科细菌生化鉴定
2.3 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鲟鱼病原菌的鉴定结果讨论
4 结语
本文编号:3987901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样
1.2 试剂
1.3 方法
1.3.1 细菌分离纯化
1.3.2 细菌的初步鉴定
1.3.3 生化鉴定管鉴定
1.3.4 药物敏感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细菌初步鉴定结果
2.1.1 革兰氏染色结果
2.1.2 氧化型与发酵型(O/F)的测定结果
2.1.3 氧化酶试验结果
2.2 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2.2.1 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
2.2.2 弧菌科细菌生化鉴定
2.3 药敏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鲟鱼病原菌的鉴定结果讨论
4 结语
本文编号:39879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987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