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24-12-22 07:53
   副溶血弧菌是革兰氏阴性嗜盐细菌,是海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主要致病菌,也是引起人类急性肠胃炎、败血症和坏死性筋膜炎等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在过去,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致病感染在世界范围内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与其自身产生的多种毒力因子有关,这些毒力因子包括粘附因子、脂多糖、溶血素、III型分泌系统、VI型分泌系统、铁摄取系统、蛋白酶、外膜蛋白等。然而,这些毒力因子的表达都受到环境因子以及宿主体内信号因子的调控。副溶血弧菌通过感知外界生存环境的各种信号因子,从而激活体内不同的信号通路,进而诱导不同的毒力因子的表达。本文主要对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表达调控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更好地理解宿主与病原体的相互作用对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制的影响,以及为今后预防和治疗由副溶血弧菌所引起的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图1.ExsACDE级联通路对T3SS1的调控示意图[33]

图1.ExsACDE级联通路对T3SS1的调控示意图[33]

通过研究在诱导条件和非诱导条件下生长的副溶血弧菌ExsA的蛋白功能发现,在非诱导条件下,ExsA与细胞内的ExsD单体结合形成1︰1复合物。ExsD是抗活化剂,与ExsA结合后可以阻止ExsA与DNA结合,进而抑制ExsA依赖性基因的转录[27]。因此,ExsD是副溶血弧菌中T3....


图2.ToxR与H-NS/HlyU对exsA基因的调控作用

图2.ToxR与H-NS/HlyU对exsA基因的调控作用

研究发现exsA基因本身的表达也受到VP0529和H-NS等多种调控因子的多重调控。VP0529是一个DNA结合蛋白,可形成稳定的具有翼状螺旋-转角-螺旋(wHTH)结构域的同源二聚体。与弧菌中的HlyU蛋白有序列同源性[36]。HlyU是许多弧菌中常见的转录调节因子,可激活....


图3.ToxR对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因子的表达调控作用

图3.ToxR对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因子的表达调控作用

此外,也有报道指出ToxR是副溶血弧菌T3SS2相关基因表达所必需的[50]。推测ToxR很可能通过增强T3SS2基因簇关键调控因子VtrA的活性,从而影响其下游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50]。然而其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究。ToxR参与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调控的示意图如图3所....


图4.副溶血性弧菌群体感应调控通路对毒力因子的表达调控作用[68]

图4.副溶血性弧菌群体感应调控通路对毒力因子的表达调控作用[68]

在高细胞密度(HCD)下,高浓度的自体诱导物导致LuxN和LuxU级联磷酸化通路被抑制,使得LuxO蛋白去磷酸化,从而使得Qrr1-5的产生减少,而OpaR的活性增强[65]。OpaR是LuxR蛋白家族的调控因子,在高细胞密度条件下对副溶血弧菌的多种细胞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O....



本文编号:4019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4019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0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