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光照对北冰红山葡萄转色至冰冻期酚类和香气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20:28
【摘要】: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品种之一北冰红为两性花新品种,是以“左优红”为母本,山欧F2代葡萄品系“86-24-53”为父本通过种间杂交而成,具有较好的抗寒抗病特性,一般在成熟经冰冻后采收,用于冰葡萄酒的加工。酚类物质与香气物质是葡萄与葡萄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物质,对葡萄酒的品质,如色泽、稳定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光照对葡萄的酚类和香气物质的生成也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利用HPLC与GC-MS技术分析了北冰红山葡萄在正常光照与避光的生长条件下,从转色至冰冻期酚类物质和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本实验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光照条件下与避光条件下生长的北冰红山葡萄内总酚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成熟末期,总酚含量达到最高。而进行避光处理的北冰红山葡萄总酚含量的增长相对缓慢,在采摘日时进行避光处理的北冰红山葡萄总酚含量比正常生长的北冰红山葡萄总酚含量小0.12 mg/g。(2)避光处理影响了单体酚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北冰红山葡萄均检测到了14种单体酚物质,其中没食子酸、丁香酸、水杨酸、咖啡酸、香豆酸、阿魏酸、槲皮素、山奈酚、白藜芦醇、杨梅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原儿茶酸、香草酸和表儿茶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绿原酸含量一直下降。11月30日采收期时,绿原酸含量只有0.03 mg/100g,比初次测定时其含量低了0.341 mg/100g。在避光生长的北冰红葡萄中,没食子酸、香草酸、绿原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丁香酸、水杨酸、香豆酸阿魏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原儿茶酸、表儿茶素、槲皮素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白藜芦醇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一直在0.03-0.06 mg/100g范围内呈波动性变化。而咖啡酸、山奈酚仅在第一次测定时出现,其后均未测到。结果表明避光对北冰红葡萄转色至冰冻期单体酚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3)避光处理影响了北冰红葡萄中的香气物质。试验结果表明,8月27日(进入转色期第十天),光照生长的北冰红葡萄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6.34%;避光生长的北冰红葡萄中,共检测到36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4.19%;10月10日,光照生长的北冰红葡萄共检测出3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9.30%;避光生长的北冰红葡萄中,共检测到3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9.73%;11月30日,正常生长的北冰红葡萄共检测出31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6.73%;避光生长的北冰红葡萄中,共检测到3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7.71%;光照条件生长的北冰红葡萄,在成熟至冰冻时期,醇类物质、酸类物质和烷类物质的含量逐渐降低,酯类物质含量升高。而避光条件下生长的北冰红山葡萄,醇类物质、酯类物质和烷类物质的含量逐渐升高,酸类物质的含量逐渐降低。发现光照与避光条件下,酸类物质含量均是逐渐降低而酯类物质的含量均是逐渐升高。因此发现避光并条件并未影响酸类物质与酯类物质的合成,却促进了醇类物质的合成,抑制了烷类物质的合成。
【图文】:

分析图,红葡萄,正常生长,GC-MS分析


图 3.23 11 月 30 日正常生长的北冰红葡萄 GC-MS 分析图Fig.3.23 GC-MS analysis of Beibinghong V.amurensis Rupr growing in the light onNovember30th

分析图,红葡萄,避光,GC-MS分析


图 3.24 11 月 30 日避光生长的北冰红葡萄 GC-MS 分析图Fig.3.24GC-MS analysis of Beibinghong V.amurensis Rupr growing in darkness on November30th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S262.6;S66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园园;马盼;门洪文;黄翊鹏;郭守鹏;姚玉新;;巨峰葡萄成熟过程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变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2 李阿英;王西成;刘丹;赵密珍;钱亚明;房经贵;;4个鲜食葡萄品种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器官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J];果树学报;2014年06期

3 张海宁;王亚超;马辉;袁小单;马永昆;;GC-MS分析夏黑葡萄中挥发性香气成分[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8期

4 刘崇怀;姜建福;樊秀彩;张颖;;中国野生葡萄资源在生产和育种中利用的概况[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年04期

5 孙莎莎;范文来;徐岩;李记明;于英;;3种酿酒白葡萄果实的挥发性香气成分比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年05期

6 南海龙;周岩;杨玉平;高开慧;李海升;杨东方;;北冰红山葡萄冰葡萄酒酿造工艺的研究[J];酿酒科技;2014年05期

7 张庆田;范书田;杨义明;李晓艳;宋润刚;路文鹏;;葡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3年12期

8 许培磊;;山葡萄产业发展引领农民走上致富路[J];基层农技推广;2013年10期

9 糜川清;郭安鹊;王华;;感官分析及仪器分析在葡萄酒香气研究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2012年23期

10 温鹏飞;邢延富;牛铁泉;高美英;牛兴艳;;UV-C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黄烷醇类多酚积累及隐色花色素还原酶表达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岳泰新;不同生态区酿酒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建业;葡萄酒中酚酸及葡萄果实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小龙;酿酒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孟祥云;光照强度对红地球葡萄果实着色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4年

3 孔程仕;干型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4 陈奕霖;天津产区酿酒葡萄品质与葡萄酒质量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3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43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2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