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花药和小孢子培养创制双单倍体及其分子鉴定
发布时间:2020-06-03 04:32
【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纯系以其基因组简单便于分析而备受关注。柑橘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虽然已获得部分纯系材料,但群体较小且涉及的遗传背景较为相似,因此,扩大柑橘纯系群体的工作任重道远。柑橘广泛存在的珠心胚现象,以及童期长、基因组高度杂合等特点,使其无法通过传统的自交获得纯系。花药培养是创制柑橘纯系群体的首选技术。游离小孢子培养为直观地呈现胚离体再生过程提供可能,同时有效减轻后续筛选鉴定的工作量,该项技术已被应用于多个物种。本实验通过花药培养扩大柑橘纯系群体,并尝试柑橘游离小孢子培养;同时,对前人创制的纯系材料进行细胞学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对柑橘9个品种进行花药培养,共再生85个胚状体,其中枳32个,墨西哥莱檬24个,早花柠檬23个,早金甜橙3个,暗柳橙、露德红夏橙、红暗柳橙各1个。其中46个胚状体生芽,部分离体嫁接于枳砧,随后移栽至温室,其它仍处于继代过程中。选取部分胚状体提取DNA,通过SSR分子标记鉴定再生胚状体的基因型,表明枳、红暗柳橙、早金甜橙均为杂合体;莱檬及墨西哥莱檬均为纯合体,所有再生植株倍性均为二倍体。花药培养过程中,比较花蕾大小、花期、低温预处理时间对花药培养再生率的影响,发现开花在12月的早花柠檬及1月的莱檬再生率明显高于3月开花的枳,而4月开花的其它6个品种的再生率更低;低温预处理7-8d,其再生率高于其它预处理。2.对10个柑橘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参考前人的培养过程稍加改良,预处理液以0.4 mol/L甘露醇为基础设置3种处理,培养基以MCM及BH_3为基础进行多种改良,培养密度设置4个梯度。对比多种处理发现,以含1%DMSO的0.4 mol/L甘露醇作为预处理液,小孢子细胞更倾向于形成类似胚状体的致密细胞团,但其它处理对小孢子细胞的再生几乎没有影响。该实验中获得的致密细胞团没有继续发育。3.对早金甜橙7个纯系愈伤组织进行染色体制片,获得部分较清晰的染色体图像,发现双单倍体愈伤较单倍体愈伤更易发生染色体加倍,这些不同纯系的染色体图像可以用于后续的纯系细胞学研究。
【图文】:
取大小不同的花蕾剥取花药进行简单压片观察,用 1 %醋酸洋红或 DAPI时期的确定及花粉活力的鉴定(图 1)。通过观察细胞核的位置,,将大部分单核靠边期的花蕾大小作为重点采样对象。采集到的花蕾进行预处理,即理 3-8 d。预处理后的花蕾用游标卡尺进行大小分级,然后分别进行表面消毒,消照王淑明博士毕业论文,具体如下:1. 10% HCl 浸泡 30 s,倒出 HCl 液体;2. 50%次氯酸钠(有效氯大于 5%)浸泡 10 min,期间不断轻轻摇晃并用烤不被液体浸没的部位;3.加入无菌水清洗 3-5 次,每次浸泡 3-5 min,每次更换液体均需更换无。
将上述剥得的花药置于三种不同的预处理液(图2a),分别为 0.4 mol/L 甘露醇(记作 control,参照 Chiancone et al 2015a)、0.4 mol/L甘露醇加入 1%二甲亚砜(记作 1% DMSO,参照 Echavarri et al 2015)、0.4 mol/L 甘露醇代替 MT 液体培养基中的蔗糖(记作 0.4M+MT,参照 Echavarri et al 2015)中,摇床 50 r/min 黑暗处理 7 d,温度条件为 28 ℃。图 2 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a.含 1% DMSO 的甘露醇处理 7d 的高班柚花药 b.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的致密颗粒 c.培养初始状态的小孢子细胞 d.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团 a-b 标尺为 1 cm c-d 标尺为 40 μm.Fig 2 Isolated microspore culture processa. ‘ Kaopan’ pummelo’s anther treated with Mannitol containing 1%DMSO for 7 days b. dense granule of isolatedmicrospore culture process c. microspore at culture initial stage d. cell mass of culture process a-b: bar= 1cm c-d:bar=40μm.7 d 黑暗处理后导出小孢子,方法参照 Chiancone 等(2015a)的报道稍作修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66
本文编号:2694302
【图文】:
取大小不同的花蕾剥取花药进行简单压片观察,用 1 %醋酸洋红或 DAPI时期的确定及花粉活力的鉴定(图 1)。通过观察细胞核的位置,,将大部分单核靠边期的花蕾大小作为重点采样对象。采集到的花蕾进行预处理,即理 3-8 d。预处理后的花蕾用游标卡尺进行大小分级,然后分别进行表面消毒,消照王淑明博士毕业论文,具体如下:1. 10% HCl 浸泡 30 s,倒出 HCl 液体;2. 50%次氯酸钠(有效氯大于 5%)浸泡 10 min,期间不断轻轻摇晃并用烤不被液体浸没的部位;3.加入无菌水清洗 3-5 次,每次浸泡 3-5 min,每次更换液体均需更换无。
将上述剥得的花药置于三种不同的预处理液(图2a),分别为 0.4 mol/L 甘露醇(记作 control,参照 Chiancone et al 2015a)、0.4 mol/L甘露醇加入 1%二甲亚砜(记作 1% DMSO,参照 Echavarri et al 2015)、0.4 mol/L 甘露醇代替 MT 液体培养基中的蔗糖(记作 0.4M+MT,参照 Echavarri et al 2015)中,摇床 50 r/min 黑暗处理 7 d,温度条件为 28 ℃。图 2 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a.含 1% DMSO 的甘露醇处理 7d 的高班柚花药 b.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的致密颗粒 c.培养初始状态的小孢子细胞 d.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团 a-b 标尺为 1 cm c-d 标尺为 40 μm.Fig 2 Isolated microspore culture processa. ‘ Kaopan’ pummelo’s anther treated with Mannitol containing 1%DMSO for 7 days b. dense granule of isolatedmicrospore culture process c. microspore at culture initial stage d. cell mass of culture process a-b: bar= 1cm c-d:bar=40μm.7 d 黑暗处理后导出小孢子,方法参照 Chiancone 等(2015a)的报道稍作修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解凯东;王晓培;王惠芹;梁武军;谢宗周;郭大勇;伊华林;邓秀新;Grosser Jude W.;郭文武;;以柑橘多胚性二倍体母本倍性杂交培育三倍体[J];园艺学报;2014年04期
2 韩毅科,杜胜利,王鸣,张桂华;黄瓜染色体加倍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淑明;柑橘纯合种质创制及早金甜橙DH系代谢与转录组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2 兰红;甜橙细胞遗传学图谱构建和脆性位点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恩惠;短童期资源山金柑与早实枳、早花柠檬体细胞杂交及再生植株的分子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2 王蓉;柑橘体细胞杂种核仁共显性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3 张亚莎;柑橘体细胞融合创制三倍体无核新种质及融合再生植株的遗传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94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94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