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葡萄穗轴褐枯病病原鉴定、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436.631
【图文】:
图 2-1 葡萄穗轴褐枯病田间病害症状注:A、C: 田间严重发病的病穗症状;B、D:部分小穗被害症状Fig.2-1 Symptoms of grape Alternaria rotNote:A、C:Symptoms on a severely diseased rachis in tfield; B、D:Symptoms on some diseased spikelets结果 7 个葡萄种植区所采 210 个葡萄穗轴褐枯病病样进行分离为 67.14%(见表 2-4)。而 32.86%穗轴上未分离出菌株升汞消毒时间过长而杀死了致病菌。根据采集地和葡萄品明显看出,不同采集地区的病原菌分离率不同,石河子、率高于哈密、吐鲁番和阿克苏地区。不同葡萄品种之间分巨峰和红提的分离率均高于 85%,而里扎马特、无核白表 2-4 葡萄穗轴褐枯病病原菌分离结果Table2-4 The isolated results of grape Alternaria rot品种Cultivar病样总数Disease sample分离菌株数Number分离率Separat
新疆葡萄穗轴褐枯病病原鉴定、发生规律及防治的研究伊犁地区 红提 20 17 85.00里扎马特 10 5 50.00哈密地区 红提 15 11 73.33无核白 20 9 45.00瑞丰 10 9 90.00吐鲁番地区 无核白 25 4 16.00阿克苏地区 夏黑 20 4 20.00总计 210 141 67.14经在 PDA 培养基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观察,所获各地菌株菌落颜色特征有其大致分为 5 种类型(见图 2-2):一是灰白色,二是灰黑色,三是灰绿色色,五是深灰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的形状和着生方式,初步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对于这些分离株是否具有致病性,是否褐枯病的致病菌,还需进一步做致病性分析和鉴定。
部分转变为产孢细胞,可二次分支或产孢。将这些分离株初步鉴定为 A. alternata (见图2-3 中 D、E、F)。图 2-3 葡萄穗轴褐枯病菌 A.tenuissima 和 A.alternata 的培养特性注:A、B、C 分别为细极链格孢菌落形态、着生方式及分生孢子形态;D、E、F 分别为链格孢菌落形态、着生方式及分生孢子形态Fig.2- 3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of grape Alternaria rot of A.tenuissima and A.alternataNote: Colonies, mode of production and conidia ofAlternaria tenuissima (A, B, C) and A. alternata(D,E,F)2.4 分离菌致病性测定根据形态学鉴定的结果,从分离得到的菌株中分别选取两个代表性菌株 Y-1 和86-1,配制成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4d 后,葡萄穗轴变褐(见图 2-4),果实开始脱落,发病严重的穗轴上着生黑色霉状物。经观察,接种发病穗轴与田间葡萄穗轴褐枯病发病症状相符,经对接种发病株进行再分离,分离得到原病原菌。因此,认为所分离的菌就是所采葡萄穗轴褐枯病的病原菌。ADCFB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平军;崔永辉;;葡萄穗轴褐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河南农业;2016年22期
2 任善军;;山东平原大拱棚夏黑葡萄穗轴褐枯病的防治[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6年07期
3 陈伶俐;马洪福;李亚娟;李琳琳;严林;;10种杀菌剂对枸杞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4 刘振亚;熊仁次;朱天生;;链格孢属小孢子种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5 刘晓琳;刘玉;马荣;梁英梅;陈宝军;闫军;;新疆枣果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6 石良红;赵兰勇;吴迪;王玉;姜琳;杨暖;;山东牡丹黑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与ITS序列分析[J];园艺学报;2015年03期
7 韩敏;蒋萍;;核桃叶斑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J];新疆农业科学;2015年01期
8 刘磊;;葡萄穗轴褐枯病的防治方法[J];果农之友;2015年02期
9 胡中会;赵立华;张铁;;柑橘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年01期
10 李艳美;陈尚武;张文;马会勤;;热处理对葡萄休眠枝条携带真菌脱除及萌芽和生根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_5o"波;美亮;;入侵植物処Qg生真菌撊格孢菌\ }搊咦魑锏闹虏⌒匝芯縖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真菌学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壁报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王明爽;孙学鹏;李红叶;;链格孢基因组测序[A];中国菌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史国英;胡春锦;黄思良;;毛葡萄穗轴褐腐病菌的室内药剂筛选[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许玲;徐灵芝;张维一;;葡萄采后病原菌种类及发病规律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论文集[C];199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霞;链格孢属真菌现代分类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葛炳;红地球葡萄产业生产调查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5年
2 金程凡;油菜上链格孢菌的分离、鉴定、致病力比较及药剂筛选[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韩敏;南疆核桃叶斑病病原与防治技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4 宋开艳;葡萄采后病害病原菌致病特点及拮抗菌的筛选[D];塔里木大学;2011年
5 门光耀;石河子地区葡萄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及药剂防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6 魏薇;小蓟叶片上链格孢菌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年
7 谢红艳;我国部分区域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的资源调查与形态和分子鉴定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80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780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