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百合双色花形成的转录组分析及基因LhUFGT和LhSGR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4 08:54
【摘要】:双色百合花具有奇特的花被片,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百合‘Tiny Padhye’双色花被片发育的过程中,花被片下部逐渐由绿色变为紫色,而上部由绿色变为白色。然而,百合双色花形成的分子机理尚未揭示。百合双色花形成的分子机理的揭示可以为百合花色的人工调控及百合花色分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测定双色百合花被片发育过程中叶绿素、花青素苷含量变化的基础上,通过RNA-seq技术测定双色花百合‘Tiny Padhye’上下部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被片的转录组,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与叶绿素代谢以及花青素苷合成通路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并对参与百合双色花形成的关键基因LhUFGT和Lh SGR进行了鉴定和功能研究,从而揭示百合双色花形成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双色花百合‘Tiny Padhye’花被片发育过程中花青素苷和叶绿素含量变化HPLC结果表明,在百合紫色花被片下部,仅有矢车菊素3-O-β-芸香糖苷这一种花青素苷成分。在花被片上部未检测到花青素苷的存在。在花被片下部,花青素苷从花被片发育第一时期(S1)到第三时期(S3)逐渐升高,在第四时期(S4)则开始下降。叶绿素主要积累在花被片早期(S1和S2时期)的上下部,而在发育后期(S3和S4时期)的花被片中含量逐渐降低。2.百合双色花发育形成过程的转录组分析为了系统地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百合双色花花被片的时空转录组变化情况,我们对双色花百合‘Tiny Padhye’的S2时期花被片的上下部以及对S1、S3和S4三个时期下部分别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共获得713,120,548条高质量序列,从头组装共获得295,787条unigenes。KEGG分析表明,61个unigenes属于了花青素苷合成基因;106个unigenes属于叶绿素代谢通路结构基因。进一步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表明,花青素苷合成基因在花被片下部特异协同表达导致花青素苷特异地积累于花被片下部,而在花被片上部不表达。百合花被片中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的原因为随着花被片的发育,叶绿素合成相关结构基因在花被片上下部的表达量逐渐下降,而叶绿素降解相关结构基因的表达量迅速上升。此外,通过WGCNA分析,参与调控百合花被片中花青素苷合成通路以及叶绿素代谢通路的候选转录因子也得以鉴定。3.百合双色花花被片发育过程中qRT-PCR内参基因的筛选qRT-PCR是一项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水平研究的技术,该技术的准确性依赖于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中,10个植物中常用作内参基因的持家基因被选为候选内参基因。分别使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RefFinder和比较ΔCt法评价了这些候选内参基因在百合‘Tiny Padhye’不同发育时期花被片中以及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稳定性。最终结果表明:在花被片不同发育时期中,TIP41和ACT为最适内参组合;在花被片遮光处理中,TIP41和F-box为最佳内参组合;在不同组织中,ACT、ACT11和EF1-α为最佳内参组合;在所有样品中,ACT、TIP41、ACT11为最佳内参组合。使用稳定性不同的内参分别计算了两个花青素苷合成相关基因LhF3′H和LhUFGT的表达水平,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筛选到的最适内参基因的可靠性。4.花青素糖基化基因Lh UFGT的克隆及功能研究克隆得到花青素糖基化关键基因LhUFGT基因,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371 bp,编码456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3GTs蛋白聚在一起。基因时空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S1时期花被片下部不表达,而在S2和S3下部表达量最高,之后随着花被片的发育表达量逐渐下降;该基因在各个发育时期的花被片上部表达量均很低。该基因的表达趋势和花被片中花青素苷含量的变化趋势较相似。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含该基因ORF区的过表达载体pCAMBIA3301-Lh UFGT。该基因可以恢复3GT基因功能缺失的拟南芥突变体(ugt78d2)的表型。以上结果均表明LhUFGT蛋白具有3GTs家族成员的酶催功能。5.叶绿素降解基因Lh SGR的克隆及功能研究克隆得到叶绿素降解关键基因LhSGR基因,其开放阅读框(ORF)为753 bp,编码250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已报道的单子叶植物SGRs蛋白聚在一起。基因时空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的表达趋势和花被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成负相关,在花被片早期(S1和S2)表达量较低而在发育后期(S3和S4)含量较高。在烟草叶片中瞬时过表达该基因可以导致烟草叶片黄化。证明该基因参与百合花被片中叶绿素降解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682.29
【图文】:

化学结构,花青素


花青素的基本化学结构

生物合成途径,花青素苷


2图 1.2 花青素苷的生物合成途径(Albert et al.,2011)Fig.1.2 Pathway of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Albert et al.,

花青素苷,拟南芥,时空表达


图 1.3 花青素苷合成的调控网络(Albert et al.,2014)Fig.1.3 Anthocyanin gene regulation network(Albert et al.,2014)研究发现,花青素苷激活因子 R2R3-MYBs 的时空表达受 HY5、NAC、SPL 和 LBD 等转因子的调控。在强光条件下,拟南芥 NAC 转录因子 ANAC078 通过活化花青素苷生物合成相基因来诱导花青素苷的积累(Morishita et al.,2009)。拟南芥 HY5 可以直接结合到基因 PA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忠;食用百合品种介绍[J];农村实用技术;2002年08期

2 潘惠贞,丁有雄,陈家俊,林鸿生;百合引种试种初探[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永康百合获国际新品种证书[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8年10期

4 刘小溪;李枝林;贾文杰;张艺萍;吴丽芳;崔光芬;;百合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5 ;成都育出首个国产百合品种[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03期

6 ;成都育出首个国产百合品种[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03期

7 苏种;;百合新优品种——初夏[J];农家致富;2013年01期

8 ;百合新优品种——雨荷[J];农家致富;2013年02期

9 张西丽,周厚高,周焱,宁云芬;几个百合品种花粉电镜观察及其亲缘关系分析[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0年03期

10 王茹云,陈元;百合的叶烧生理现象研究[J];云南林业科技;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丁;吕长平;吴丽芳;王继华;吴学尉;崔光芬;王祥宁;汪国鲜;张艺萍;;百合抗镰刀菌无性系离体筛选的研究[A];2009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2 屈云慧;熊丽;陈卫民;吴学尉;;百合育种研究进展[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3 常乐;郑日如;夏宜平;;国际百合研究新进展——第27届国际园艺大会有关百合研究论文综述[A];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2008年会暨球根花卉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雅男;袁迎迎;粱云;冯慧颖;徐雷锋;袁素霞;刘春;明军;;百合杂交子代真实性鉴定研究进展[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5 谢松林;王仙芝;张延龙;牛立新;Jaap M.van Tuyl;;百合三系间杂种的创造及其应用潜力[A];2010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6 张克;王文和;王树栋;赵祥云;;不同百合品种引种栽培试验[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7 刘春;穆鼎;明军;董玲;;百合授精前障碍机理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瑞峰;贾桂霞;曹玲玲;;温室弱光条件下6个百合品种光合性能的比较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9 曹荷艳;管洁;徐顺超;吕英民;;不同种系百合品种表型性状分类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10 林敬晶;眭顺照;皮伟;秦华;李名扬;;百合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菊花;龙山加强百合产业建设[N];团结报;2007年

2 周菊花;龙山 百合产业做出大文章[N];农民日报;2009年

3 王京海;打响绿色品牌 做大百合产业[N];团结报;2011年

4 庄程彬;不惟馨香花娇艳 更有鳞茎济苍生[N];中国特产报;2005年

5 见习记者 董霞 策划 何成军;兰州打响百合生死保卫战[N];甘肃经济日报;2004年

6 赵之花;生物技术促进百合改良[N];农民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缪琴;成都育“玉娇” 我们有了国产百合[N];成都日报;2007年

8 杨兵林;百合走势分析[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9 王昭倩;昌平温室百合盛开致富花[N];农民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黄正秉;“创生园百合”崛起中原[N];中国花卉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雷锋;百合双色花形成的转录组分析及基因LhUFGT和LhSGR的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2 杨爽;设施百合品种筛选与“叶烧病”发生机理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泉;百合多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李红梅;百合GPAT基因的定位及功能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贾娜娜;百合体胚发生过程中miR171及其靶基因SCL6的鉴定与表达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4 杨越;百合体胚发生过程中miR166及其靶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5 赵阔;亚洲系盆栽百合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6 黄敬;百合干燥特性及其品质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7年

7 常小丽;百合查尔酮合成酶基因花特异启动子的功能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陶妹英;花特异表达启动子、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其转化百合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9 张萍;百合转蓝色基因品种的选择及其遗传转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胡昕;干旱和遮荫对2种百合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2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792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7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