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茄果顶形状遗传研究及QTL定位
发布时间:2020-10-14 22:58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我国重要的果菜类蔬菜作物,凭其丰富的营养和可口的风味,高产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大众所喜爱,栽培面积和总产量逐年增加。不同地区人们对茄子品种类型的消费习惯差异很大,而果实顶端形状作为茄子重要的商品性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重视。本研究以圆顶材料283为母本,尖顶材料284为父本,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试验,获得六世代遗传群体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的果顶形状测量方法选择更优良的果顶测量方法;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遗传规律;结合果顶数据进行QTL定位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目测分级法和Tomato Analyzer软件分析法分别对果顶进行测量,目测分级法将茄子果顶划分为圆凹、圆、钝尖、尖4类,制定目测分级法中的果顶形状比样板,对茄子果顶形状进行目测分级,Tomato Analyzer软件分析法将储存的照片导入Tomato Analyzer中,设置成果顶测量选项,必要时对软件识别的果顶点进行微调,获取准确的果顶数据。最后进行试验对比,发现Tomato Analyzer软件分析法获取的果顶数据更加精确可行。2、茄子果顶的遗传至少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且环境条件对茄子果顶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一些涉及到环境条件响应的也会部分影响到茄子果顶的形状。在B_1、B_2和F_2三个分离群体中,F_2群体中主基因遗传率和稳定性比较高,育种过程中适合在F_2群体进行果顶形状的选择。3、构建了包含4734个标签的高密度茄子遗传图谱,利用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和Tomato Analyzer分析软件测量得到的F_2单株果顶数据进行了QTL定位,在茄子5号连锁群Marker1322249和Marker2732214之间定位到了1个QTL位点fe5.1,定位区间是6.002cM。在10号连锁群中找到了2个QTL位点,分别Marker897334和Marker894480之间的QTL位点fe10.1,区间范围为2.05cM,和位于Marker4365090和Marker2070220之间的QTL位点fe10.2,区间范围是3.05cM。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641.1
【部分图文】:
图 2.1 父母本照片Fig2.1 Parents in this photo 试验方法 果顶形状采集与测量顶形状采集:每株采收二个商品成熟的对茄于黑色背景板上拍照,获取果顶照片,i 像素 JPEG 或 JPG 格式储存。顶形状测量:测分级法:茄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中将茄子果顶划分成凹、平、凸 3 类,本次试验中间过渡类型,将茄子果顶划分为圆凹、圆、钝尖、尖 4 类,制定目测分级法中的板,对照建立的果顶形状肉眼对比,给拍照留存图片中的茄子果顶形状进行目测分似果顶形状归为一类并且给它们附上相应的数值:1=尖,2=钝尖,3=圆,4=圆凹(图计分析。omato Analyzer 软件分析法:为了准确表示茄子果顶形状,特引入 Tomato Analyzer储存的照片导入 Tomato Analyzer 中,设置成果顶测量选项,通过人工检测对机器进行微调,获取准确的果顶数据(图 2.3),取二个对茄果顶的平均值进行遗传分析
果顶形状比样板Fig2.2Fruittopshapemodel注:1-尖;2-钝尖;3-圆;4-圆凹34
图 2.3 Tomato Analyzer 分析果顶. Fig2.3 Tomato Analyzer analyzes the fruit top shape2.2 结果与分析2.2.1 果顶表型分布及变化规律通过 TomatoAnalyzer 测量得到果顶数据分析,2 个亲本的果顶值都高度一致(表 2.1)。春地中,P1为圆顶均值 143.04,标准偏差 7.09,P2为尖顶均值 70.56,标准偏差 11.97;秋大棚中P1为圆顶均值 142.25,标准偏差 6.68,P2为尖顶均值 79.97,标准偏差 7.71。亲本表型典型,稳定F2群体果顶数值呈连续性分布,个别单株出现超亲优势,少数果顶大小和亲本相当外,其余部分果顶大小都介于二个亲本之间,果顶变化规律呈单峰偏正态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图 2.4)。通过目测分级法得到的果顶数据结果与软件分析的结果类似,春露地和秋大棚中,为圆顶,级值为 4,P2为尖顶,级值为 1,F1果顶基本稳定在 2 即表现为钝尖,F2群体果顶形呈现很大的差异,一小部分果实果顶虽然和二个亲本的果顶一致但也有部分果实果顶产生超亲状,其余多数果实果顶性状是位于二个亲本间之间的,果实果顶级数分布呈单峰偏正态分布(2.5),亦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通过以上的描述,二种方法都满足六世代分离试验条件。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1312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641.1
【部分图文】:
图 2.1 父母本照片Fig2.1 Parents in this photo 试验方法 果顶形状采集与测量顶形状采集:每株采收二个商品成熟的对茄于黑色背景板上拍照,获取果顶照片,i 像素 JPEG 或 JPG 格式储存。顶形状测量:测分级法:茄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中将茄子果顶划分成凹、平、凸 3 类,本次试验中间过渡类型,将茄子果顶划分为圆凹、圆、钝尖、尖 4 类,制定目测分级法中的板,对照建立的果顶形状肉眼对比,给拍照留存图片中的茄子果顶形状进行目测分似果顶形状归为一类并且给它们附上相应的数值:1=尖,2=钝尖,3=圆,4=圆凹(图计分析。omato Analyzer 软件分析法:为了准确表示茄子果顶形状,特引入 Tomato Analyzer储存的照片导入 Tomato Analyzer 中,设置成果顶测量选项,通过人工检测对机器进行微调,获取准确的果顶数据(图 2.3),取二个对茄果顶的平均值进行遗传分析
果顶形状比样板Fig2.2Fruittopshapemodel注:1-尖;2-钝尖;3-圆;4-圆凹34
图 2.3 Tomato Analyzer 分析果顶. Fig2.3 Tomato Analyzer analyzes the fruit top shape2.2 结果与分析2.2.1 果顶表型分布及变化规律通过 TomatoAnalyzer 测量得到果顶数据分析,2 个亲本的果顶值都高度一致(表 2.1)。春地中,P1为圆顶均值 143.04,标准偏差 7.09,P2为尖顶均值 70.56,标准偏差 11.97;秋大棚中P1为圆顶均值 142.25,标准偏差 6.68,P2为尖顶均值 79.97,标准偏差 7.71。亲本表型典型,稳定F2群体果顶数值呈连续性分布,个别单株出现超亲优势,少数果顶大小和亲本相当外,其余部分果顶大小都介于二个亲本之间,果顶变化规律呈单峰偏正态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图 2.4)。通过目测分级法得到的果顶数据结果与软件分析的结果类似,春露地和秋大棚中,为圆顶,级值为 4,P2为尖顶,级值为 1,F1果顶基本稳定在 2 即表现为钝尖,F2群体果顶形呈现很大的差异,一小部分果实果顶虽然和二个亲本的果顶一致但也有部分果实果顶产生超亲状,其余多数果实果顶性状是位于二个亲本间之间的,果实果顶级数分布呈单峰偏正态分布(2.5),亦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特征。通过以上的描述,二种方法都满足六世代分离试验条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叶泗洪;吴德祥;路曦结;添长久;潘宗瑾;杨华;吴春;;棉花纤维品质QTL定位研究进展[J];棉花科学;2017年01期
2 葛宇;韩文昊;刘大伟;;南瓜属作物育种研究回顾和展望[J];中国蔬菜;2016年04期
3 尚建立;吕品;王吉明;马双武;;西瓜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及相关性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5年S1期
4 张晓芬;陈斌;冯红军;王文琪;宋署辉;何洪巨;耿三省;;辣椒果实Vc含量的变化规律与遗传分析[J];核农学报;2015年12期
5 田桂丽;张圣平;宋子超;张松;崔金莹;苗晗;顾兴芳;;黄瓜果皮蜡粉量遗传分析及QTL定位[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18期
6 段蒙蒙;王宁;毛胜利;张正海;王立浩;张宝玺;;辣椒种内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J];园艺学报;2014年12期
7 王敏;苗晗;张圣平;刘书林;董邵云;王烨;顾兴芳;;黄瓜种子大小遗传分析与QTL定位[J];园艺学报;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2841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4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