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种子黄色种皮形成的分子机理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634
【部分图文】:
图 1-1 原花青素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通路(引自 Xu et al. 2015)Fig. 1-1 Pathway of procyanidin and anthocyanin biosynthesis (cited from Xu et al. 2015)1.3.3 MBW 复合物调控类黄酮基因的研究进展MBW 是由 MYB、bHLH 和 WD40 三类转录因子组成转录复合体,可以调控花青素和原花青素一系列结构基因的表达。MYB 和 bHLH 转录因子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是植物转录因子中最大的家族之一 (Heim et al. 2003; Toledo-Ortiz et al. 2003; Dubos et a2010; Feller et al. 2011)。TTG1 是一类 WDR(WD 重复)蛋白,其突变体在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和各种表皮细胞的形成中表现出多样性特征 (Li et al. 2014; Chen et a
图 1-2 MBW 对种皮原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发育中的种子的示意图参考 Debeaujon et al. (2013)原花青素主要积累在内细胞层(内胚层、系带和珠孔处),基因和蛋白质的名称用大写字母表示(斜体表示基因),相应的突变体用小写斜体表示。缩写:DFR,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EGL3,glabra3增强子;LDOX,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ANR,花青素还原酶;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LBG,晚期生物合成基因;MATE,多药和毒性外排物转运体;MBW,MYB-bHLH-WDR;PA,原花青素,弯曲箭头表明 MBW 复合物对 TT8 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作用 (Xu et al. 2015)Fig. 1-2 MBW regulation of proanthocyanidin biosynthesis in the seed coat. The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of a developing seed is cited by Debeaujon et al. (2013)PA-accumulating cells are localized in the most inner cell layers of the integuments (i.e., E, endothelium; C,chalaza; and M, micropyle area). Names of genes and proteins are indicated in capital letters (with italicsfor genes), and corresponding mutants in lower-case italics.Abbreviations: DFR, 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 EGL3, enhancer of glabra3; LDOX, leucoanthocyanidin dioxygenase; ANR, anthocyanidinreductase; GST,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LBG, late biosynthetic gene; MATE, multidrug and toxic effluxtransporter; MBW, MYB-bHLH-WDR; PA, proanthocyanidin. Curved arrows indicate the cellspecificinduction of TT8 expression by MBW complexes (Xu et al. 2015)
20白菜种子黄色种皮形成的分子机理2.1 材料与方法2.1.1 试验材料本研究的试验材料黄籽纯系材料‘91-125’(图 2-1 a)和棕籽纯系材料‘92S105’(图2-1 b)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鲁刚教授白菜课题组选育。利用‘92S105’和‘91-125’杂交获得的 F1杂交种,F1单株自交获得 F2代分离群体,F2群体分批于 2013 年和 2014 年种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蔬菜试验田,有效植株分别为 199 株和 1376 株。种子成熟时期,肉眼观察种皮颜色,并统计棕籽与黄籽单株的数量。为了确定 F2群体中棕籽单株的基因型,所有棕籽单株自交获得 F3家系,通过观察 F3家系植株种皮颜色分离情况确定对应 F2单株种皮颜色的基因型,即 F3家系全部为棕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妍;赵志刚;余青兰;;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创建黄籽资源[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2 李正强;白菜型油菜黄籽遗传研究[J];种子;1992年06期
3 高永同;;黄籽油菜育种——甘蓝型油菜育种的新途径[J];农业科技通讯;1987年11期
4 高永同,刘后利;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研究的新进展[J];作物杂志;1988年01期
5 李正强;;油菜黄籽遗传研究及其育种前景[J];种子;1989年04期
6 刘璐;黄镇;卢虹;郎丽娜;赵娜;徐爱遐;;芥菜型油菜黄籽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J];西北植物学报;2015年11期
7 魏忠芬;张太平;王军;李德文;;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不育系2225A的选育及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8 李云;张敏;;芥菜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黄籽A”的发现与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9 杨根荣;赵文华;;黄籽大白菜的引种及栽培[J];北方园艺;1993年02期
10 董艳珍,李宇,胥婷,李关荣,李加纳;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RAPD标记的初步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延靖;白菜种子黄色种皮形成的分子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梅德圣;甘蓝型油菜株高和开花时间的QTL定位及黄籽性状的分子标记[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叶小利;甘蓝型黄籽和黑籽油菜种皮色素差异机理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4 唐章林;甘蓝籽粒色泽的遗传及其与甘蓝型油菜的比较[D];西南大学;2012年
5 刘显军;芥菜型油菜黄籽基因克隆和黄籽形成机制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6 蒋金金;甘蓝型油菜黄(褐)籽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7 文静;芸薹属种间杂交合成甘蓝型黄籽油菜及杂交后代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李霞;白菜型油菜种皮色泽基因的图位克隆与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李爱民;甘蓝型油菜新型黄籽种质资源创新与鉴定[D];扬州大学;2010年
10 曲存民;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形成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清元;黄籽羽衣甘篮的初步研究与利用[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2 肖数数;甘蓝型黄籽油菜NO.2127-17黄籽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3 卢虹;油菜黄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分子标记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汤敏;芥菜型油菜黄籽候选基因BjuA.YSC表达载体构建和遗传转化[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朱小梅;有机肥对莴笋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刘福青;甘蓝型黄籽油菜分子标记与种皮相关基因同源性比较[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刘晓兰;甘蓝型油菜黄籽核心种质的建立和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的筛选[D];西南大学;2012年
8 段涛;不同菜籽油的理化特性比较及其中甾醇和α-生育酚的提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刘水燕;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BnSCA09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与鉴定[D];西南大学;2015年
10 狄曙玲;甘蓝型油菜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反义转化[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5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4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