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梨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有效防控药剂筛选

发布时间:2020-10-27 23:24
   近年来,在我国黄河故道地区梨树上发生了一种严重的病害,具体表现在叶片黄化、叶缘焦枯、整株落叶、植株枯死等现象,最初被当作缺素症矫治未见效果,致使有的梨园发病植株死亡率高达20%以上,给当地梨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明确黄河故道地区造成梨树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研究18种常用化学药剂对该病原菌的抑制效果。通过对梨树的根腐病发病根系样品病原菌的分离以及单孢纯化,根据代表性菌株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试验,进行病原菌的种类鉴定,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效抑制的化学药剂进行筛选,并对部分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测得不同药剂的抑制效果。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1、田间调查发现,发病初期植株成熟叶片叶缘枯焦,进而叶片枯死脱落,又发出新叶,严重发病植株则出现整株死亡,而未发病植株叶色正常。2、从发病根系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4个菌株,经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同一致病菌,且与已报道的腐皮镰刀菌(Nectria haematococca,无性态Fusarium solani)形态特征相似;rDNA-ITS序列测序、BLASTn比对分析的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4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且该致病菌与北京紫花苜蓿根腐病菌株YQCC5(KF939490.1)、美国加利福尼亚葡萄根腐病菌株AM(KR909201)等腐烂病菌株的rDNA-ITS序列的一致性达到100%。3、抑菌试验结果显示,72%霜脲·锰锌、1.8%辛菌胺醋酸盐和80%代森锰锌对腐皮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虽然80%碱式硫酸铜、3%噻霉酮、75%百菌清抑制腐皮镰刀菌菌丝生长效果较差,但对其孢子萌发则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4、毒力测定与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腐皮镰刀菌对4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95%吡唑醚菌酯和80%代森锰锌对菌丝生长的毒力最强,72%霜脲·锰锌的毒力居中,1.8%辛菌胺醋酸盐的毒力最差;72%霜脲·锰锌、1.8%辛菌胺醋酸盐和80%代森锰锌田间实际防效比95%吡唑醚菌酯好。试验结果表明黄河故道地区梨树根腐病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Nectria haematococca,无性态Fusarium solani)。18种不同的化学药剂对梨根腐病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的萌发抑制效果的差异显著,且不同药剂的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也有所差异。
【学位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436.612
【部分图文】:

根系,样品,胰蛋白胨,土豆


基(PDA):土豆 200g、葡萄糖 20g,琼脂固体培养基:琼脂粉 12g、胰蛋白胨 10g溶液。.4 mol/L NaCl,0.5 mol/L Tris-HCl (PH 8.5.8mL ddH2O,20mL 5%的 CTAB。液:称取 242 g ,37.2 g TrisNaEDTA·2H图 3-1 ‘中梨一号’发病根系样品Fig. 3-1 Root disease situation of ZLYH

根腐病,梨树,植株,腐皮


[75],4个菌株的这些形态学特征一致,与已研究报道过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图4-1 梨树根腐病田间发病植株特征Fig. 4-1 The symptoms of root rot in diseased pear plantA. 正常植株;B. 发病初期,成熟叶缘枯焦;C. 发病中期,叶片枯死脱落,再次长出新叶;D. 发病严重植株,整株死亡。Fig. 4-1 The symptoms of root rot in diseased pear plantNote: A. normal plant; B. margin scorch of mature leaf at early stage; C. dead leaves fall and new onescome out; D. incidence of severe plant, the whole plant died

根腐病,梨树,致病菌,菌丝生长


4.2 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定分离得到的4化菌株编号依次为FSZL 1-4,菌落初期呈白色,之后呈淡红色至紫色,培养15 d之后,肉眼可见菌落中间出现白色分生孢子团(图4-2-A)。40×1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菌丝无色、具有隔膜和分枝、分枝一般较细,粗度为2~5 μm(图4-2-B)。病原菌培养5 d后已经开始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长短不一,单瓶梗(图4-2-C);可产生分生孢子座(图4-2-D)。大型的分生孢子为纺锤形至镰刀形,壁稍厚,3~5个隔膜,多为3个隔膜,大小为29~38×4~5 μm,小分生孢子为椭圆形或卵形,大多单胞,极少数有1个隔膜,无色透明,大小为6~15×2~4 μm(图4-2-E)。在4%的葡萄糖培养液中培养4h即可萌发(图4-2-F)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有德;陈川;;油梨根腐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J];热带农业科学;2016年05期

2 罗绪坚;;油梨根腐病的发生及其防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12期

3 莫治雄;叶片矿质养分浓度对油梨根腐病的影响[J];福建热作科技;1989年02期

4 谢光煜;李肇涛;卜智勇;林荣明;陈兴华;;广西油梨根腐病的发生及其防治[J];热带作物研究;1989年02期

5 韦庆龙;;防止和控制油梨根腐病的果园管理[J];广西热作科技;1989年02期

6 江长华,周一文,李长恒,朱文灿,刘本福;绿亨一号防治梨根腐病试验和推广效应[J];江西园艺;2000年02期

7 廖雄军;王兴庭;阎姗;;鳄梨根腐病和防治法[J];广西农业科学;1982年03期

8 李令平;福乐定混多菌灵灌根防治酥梨根腐病试验效应[J];安徽农业;1998年11期

9 郑淑娟;;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解决油梨根腐病的问题[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5年04期

10 M.D.Coffey;骆维;;油梨根腐病的化学防治[J];热带作物译丛;198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天元;梨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有效防控药剂筛选[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9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59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a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