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苗菜营养价值高、生.产周期短。紫苏和红花种子均可药油兼用,尽管已有利用紫苏和红花种子生产芽苗菜的相关报道,但缺乏比较系统的研究。本试验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温度和营养液对紫苏芽苗菜生产影响,以及蔗糖、NaCl等对紫苏和红花芽苗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脂肪酸类型红花品种(系)芽苗菜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并比较了这两种芽苗菜和其他常见芽苗菜的主要化学成分间差异等,为更好地生产紫苏和红花芽苗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7份来源地不同的紫苏种子(含白苏)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其种子萌发、芽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的紫苏和白苏种子生产芽苗菜的适宜温度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紫苏和白苏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0-30 ℃及变温23/18 ℃,紫苏芽苗菜在15-35 ℃均可生长,但在20-30 ℃和变温23/18 ℃生长较好,江苏紫苏在25 ℃下长势最优,河北紫苏Ⅰ、河北紫苏Ⅱ在25 ℃和30 ℃下长势佳。江苏紫苏芽苗菜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23/18 ℃和20 ℃下显著高于30 ℃处理,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23/18 ℃和20 ℃下极显著高于25 ℃和30 ℃处理,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在不同温度间差异不显著;河北紫苏Ⅰ、河北紫苏Ⅱ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20 ℃处理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20 ℃C与25 ℃C间差异不显著,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25 ℃下高于20 ℃。综上认为,江苏紫苏芽苗菜适宜生.产温度为23/18 ℃和20 ℃,河北紫苏Ⅰ和河北紫苏Ⅱ芽苗菜较适宜的生产温度为25 ℃。2.研究了蔬菜常用6个配方营养液对紫苏芽苗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营养液均能促进对紫苏芽苗菜生长,并对其生长影响不一致,以Hoagland大量元素效果最好。营养液可促进紫苏芽苗菜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生成,其中华南农大叶菜B处理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CK,并较其他配方处理高。营养液处理后,总体上紫苏芽苗菜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极显著增加。日本山崎配方的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营养液处理中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且其可溶性蛋白含量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日本山崎配方相对利于紫苏芽苗菜生产。3.采用不同浓度的蔗糖和NaCl对紫苏芽苗菜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当蔗糖浓度为1.2%时其下胚轴长度和可食鲜重均极显著低于CK。芽苗菜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外源蔗糖浓度升高而增加,蔗糖浓度0.6%或0.9%时不再显著增加;总多酚含量只在1.2%时显著增加,而总黄酮含量以0.3%处理最高。喷施低浓度NaCl对紫苏芽苗菜生长无显著影响,浓度超过100mmol/L时,紫苏芽苗菜下胚轴长度和可食鲜重极显著降低。喷施NaCl后,除脂肪酸含量外,其他主要化学成分显著增加;NaCl在50mmol/L处理下,芽苗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较CK极显著增加58.1%,游离氨基酸、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和10 mmol/L处理,硝酸盐含量低于CK。即喷施0.6%和0.9%蔗糖,或50 mmol/L NaCl相对更适合紫苏芽苗菜生产。4.对8个品种(系)红花芽苗菜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PI305192芽苗菜下胚轴长度和可食鲜重均最大,鲜重显著高于PI544040以外的其他品种(系)。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川红1号最高,与PI305192号和PI198294相比差异不显著;PI198294和川红1号的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总多酚含量川红1号、PI198294和PI544040较其他品种(系)高;总黄酮含量以川红1号最高,PI198294含量居于中等水平;各品种(系)芽苗菜的脂肪酸含量差异大,PI305192具有高水平的亚油酸,含量超过60%,川红1号和PI198294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5.采用不同浓度蔗糖和NaCl喷施红花芽苗菜,结果表明,蔗糖浓度超过0.3%,红花芽苗菜的下胚轴生长受抑制,但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蔗糖对红花芽苗菜可溶性蛋白、总多酚、总黄酮及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对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仅0.6%处理显著高于CK,可溶性糖含量只在1.2%较CK显著增加,硝酸盐含量以1.2%处理显著高于CK。NaCl在10-50 mmol/L浓度下极显著促进红花芽苗菜生长,150-200mmol/L则抑制生长。NaCl处理后,芽苗菜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硝酸盐含量在低浓度处理下降低。其中可溶性糖和总黄酮含量以10mmol/L处理最高,极显著高于CK,50 mmol/L处理下总多酚含量最高,极显著低于CK。由此,外源蔗糖对红花芽苗菜品质改善效果不理想,NaCl以10 mmol/L和50mmol/L相对适合红花芽苗菜的生产。6.比较了紫苏、红花芽苗菜与常见4种芽苗菜营养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大豆和红花芽苗菜可食鲜、干重显著高于其他芽苗菜,具有生产优势。其中大豆芽苗菜中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荞麦芽苗菜中可溶性糖、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紫苏、红花可溶性蛋白含量虽低于大豆但极显著高于小白菜和荞麦,其游离氨基酸含量仅低于大豆;红花PI198294可溶性糖含量高,与大豆间差异不显著,紫苏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与小白菜间差异不显著;红花总多酚含量及紫苏、红花总黄酮含量仅低于荞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芽苗菜,紫苏芽苗菜中还含有亚麻酸。综上,紫苏、红花芽苗菜中各项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比较适合推广应用。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S649
【部分图文】:
15?20?25?30?35?23/18??温度(°C)??Temprature??图2.1-2温度对紫苏芽苗菜可食鲜重的影响??Fig.?2.1-2?Effect?of?temperature?on?edible?fresh?weight?of?perilla?sprouts??2.8温度对紫苏芽苗菜可食干重影响??从图2.1-3可知,江苏紫苏的芽苗菜可食干重在15°C下最大,与25?°C间无显著??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处理;河北紫苏I在25?°C下可食干重最大,显著??02?Aa??AabcABb?AiCeb?A?Bb?AbT??£?016?ABat?覆?^?Ac.??

图3.1-1不同品种(系)红花芽苗菜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Fig.?3.1-1?The?content?of?total?polyphenol?and?total?flavonoid?of?different?varieties?(lines)?of?safflower??sprouts??2.4不同品种(系)红花芽苗菜脂肪酸相对含量??由表3.1-1和3.1-4可知,红花种子从发芽长成芽苗,其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且不同品种(系)红花芽苗菜各组分脂肪酸含量差异大。棕??榈酸含量在?13.56%-32.19%间,PI305192、PI544021、PI544040?和?PI470942?棕榈酸含??量较低,低于20%,?PI401470和PI401479号含量较高,高于20%,川红1号和PI198294??含量最高,超过30%,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亚油酸含量为25.31%-61.59%,??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文场;刘东宝;刘佳贺;李悦;;芽苗菜的生产和食用(2)[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8年12期
2 ;绿色有机蔬菜——芽苗菜[J];吉林蔬菜;2019年02期
3 段然;王康;袁爱英;杜宇翔;;芽苗菜生产的关键技术探究[J];农家参谋;2018年03期
4 陈虎;梁昕景;张雨;马鑫旺;;绿色食品——芽苗菜家庭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18年07期
5 朱小庆;杜维维;王庆;侯凯;肖人峰;吴卫;;不同品种(系)红花芽苗菜产量和品质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8年05期
6 ;芽苗菜的发展前景[J];吉林蔬菜;2018年10期
7 刘一静;秦倩;张驰松;涂彩虹;冯骏;狄飞达;;芽苗菜的发芽技术及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2018年10期
8 郭文场;刘东宝;刘佳贺;李悦;;芽苗菜的生产和食用(1)[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8年11期
9 董爱玲;李淑兰;;芽苗菜栽培技术要点及市场发展前景[J];河北农业;2017年01期
10 周敏;周文美;吴沿友;龙冬玲;;不同处理对诸葛芽苗菜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璐;NaCl和CaCl_2处理对西兰花芽苗菜营养与功能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2 李娜;蓝光诱导大豆芽苗菜黄酮类化合物合成机理的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3 耿灵灵;豌豆芽苗菜品种筛选及LED光调控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4 朱小庆;紫苏和红花芽苗菜生产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5 辛鑫;UV-B辐照对萝卜芽苗菜形态、营养品质及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6 张娟;UV-B辐照对豌豆芽苗菜生长形态和品质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7 余碧霞;硒对香椿芽苗菜品质的影响及香椿芽苗菜富硒工艺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8 王淑雯;芥菜芽苗中异硫氰酸酯富集调控技术及其咀嚼片开发[D];扬州大学;2017年
9 刘海燕;不同浓度的微量元素对豌豆芽苗菜的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10 刘明;基于WIFI技术的智能生态箱研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
2867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6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