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天目琼花种子萌发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7 00:35
   天目琼花是山东地区优秀的珍稀濒危乡土树种,其冠形、叶形、花姿和果实都很秀丽,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及潜在经济价值极高,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但天目琼花种子有深度休眠特征,自然状态下成熟的种子多年才能萌发,发芽率低,极大地限制了天目琼花的推广。本试验通过将3种不同处理的天目琼花种子进行沙藏层积,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层积期间生理生化及内源激素动态变化指标进行测定,同时,针对层积不同时期的天目琼花种子进行解剖结构的观察,寻找其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物学特性、解剖结构、生理生化指标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天目琼花种子休眠特性,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中天目琼花种子生活力高达85%以上,具有较大发芽潜力,但发芽试验中并未发芽,说明天目琼花种子存在深度休眠现象。2.天目琼花种子层积过程中生理生化研究结果表明:层积前期,可溶性糖含量持续降低,层积中期,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层积后期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降低,在层积后期降幅变大;层积期间POD和PPO活性为单峰变化,刺破和剥皮处理的种子两种酶活性在层积中期出现峰值,未处理的种子POD和PPO活性在7个月时出现峰值。说明层积前期种子处于深度休眠状态,代谢活动不旺盛,在层积中后期代谢旺盛,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POD活性升高有利于增加自身抗氧化能力,PPO活性升高利于氧化酚类物质,对种子解除休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天目琼花种子内源ZT含量不断上升;IAA含量前期升高,层积末期降低;ABA含量在层积前期降低,中期基本稳定,后期升高;GA_3含量前中期升高,后期降低。种子打破休眠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明显,层积前期ABA作为种子萌发抑制物质显著降低;层积末期ZT含量升高,对ABA的抑制作用表现出拮抗作用;GA_3对解除种子休眠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伴随着GA_3含量的升高,种子进入萌发初期;IAA含量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小幅度升高,对种子解除休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IAA+GA+ZT)/ABA比值出现的两次峰值的时间,与生理活动和解剖结构相吻合,第一次峰值出现时种子完成后熟,第二次峰值出现时种子萌发。4.沙藏层积8个月可有效提高天目琼花种子萌发率,采用刺破和剥皮处理的天目琼花种子萌发率可高达90%以上。
【学位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685.99
【部分图文】:

果核,天目,纵切,种子


图 1 天目琼花果核纵面纵切图Fig.1 Viburnum sargentii seed longitudinal longitudinal section胚乳 4.胚d coat 3. Endosperm 4. Embryo为核果,果实近圆形,每个果实中有一粒种子,果果核上,呈棕红色,冬季宿存。经挑选除去果皮后窄,表面灰褐色,种皮厚且坚硬,种子结构如图 为 6.1~7.3mm,横轴长为 5.4~5.9mm,厚度为 1.4 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结果表明,染色率达到 85%以上发芽试验中,种子均不能萌发,说明种子存在深度种子发芽率(下表中以数字 1~8 表示)的层积过程中,不同处表 1),未处理的种子层积 8 个月时发芽率只有 3显高于未处理的种子,分别达到了 92%和 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元奇;冷亦峰;夏超;周树峰;兰海;;不同休眠玉米种子内源激素的含量测定和分析[J];草业学报;2015年12期

2 吕征;刘树梅;宋书芳;郭婷;曹帮华;;不同处理对天目琼花扦插繁殖的影响[J];山东林业科技;2015年06期

3 马蓝鹏;袁军辉;何松林;胡永红;;凤丹种子萌发生根过程中3种内源激素的变化[J];河南科学;2015年03期

4 王毅;;种子休眠机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2015年03期

5 叶耀辉;张文雪;张寿文;黄慧莲;马越兴;;低温沙藏对桃儿七种子破眠及其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4年03期

6 魏晓慧;殷东生;沈海龙;;风箱果种子催芽技术研究[J];植物研究;2013年06期

7 祝遵凌;许园园;林庆梅;;欧洲鹅耳枥种子层积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段加玉;勾天兵;谢朋;林士杰;孙伟;丁哲;陈亚林;姜中华;王亚静;;温度对紫椴种子萌发及萌发过程中物质转化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19期

9 宋倩;李志辉;童方平;刘振华;李贵;陈瑞;;黧蒴栲种源种子发芽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07期

10 杨立学;王海南;张琳;李佳娟;;低温层积过程中紫椴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J];经济林研究;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2886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886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