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接穗和苗木黄龙病病原脱除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01:23
柑橘黄龙病严重影响柑橘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传统的3种方法来对柑橘黄龙病进行防控,如:病株的砍除、无病毒苗木的培育和应用以及控制传播媒介柑橘木虱。本实验利用接穗预处理试验,筛选了能脱除HLB病原的试剂,并利用在接穗上有一定效果的试剂再对柑橘苗木进行脱毒试验,结合实时荧光PCR和PCR方法,对试剂处理前后的材料进行HLB的验证,从而筛选出对脱除柑橘黄龙病病原有一定效果的药剂;本试验还对不同地方来源的材料进行了柑橘黄龙病的分子检测和比较分析;并对一种芽孢杆菌进行了定殖试验和光学显微镜鉴定。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小分子化合物处理柑橘接穗脱除柑橘黄龙病病原的试验(1)2015年12月将29种小分子化合物对柑橘离体枝条进行处理,对比化合物处理前和处理后黄龙病病原的q-PCR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及病原脱除情况,研究发现化合物2,5-二溴吡啶、1,2-苯并异噻唑-3-酮、2-肼吡啶、3-(2-溴乙基)吲哚、化合物H、J、O、P、R、Z十种小分子化合物有一定的脱毒效果。(2)2016年3月再利用初步筛选出的十种小分子化合物进行重复实验,结果显示:2,5-二溴吡啶、1,2-苯并异噻唑-3-酮、化合物...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接种用GJ1菌落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图 1 接种用 GJ1 菌落透射电镜观察结果Fig1. Observation of GJ1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图 1 为接种用 GJ1 菌落经过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它表现了明显的芽特征,呈短杆状,根据图中比例尺的大小,粗略计算出该芽孢杆菌长 1.41宽 0.54-0.61 μm,并且呈明显的二分裂方式。
图 3 菌落革兰氏染色鉴定结果A:柑橘叶片中分离出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鉴定结果。B:接种用芽孢杆菌的革兰氏染色鉴定结果。Fig3 Two kinds of colony with Gram stain method resultsA: The separation bacteria with Gram stain method.B: Known bacteria with Gram stain method.从图 2 可以看出分离出菌落形态大小和接种用芽孢杆菌较为一致,根据图中例尺的大小,粗略计算出该菌长 3.07 μm,宽 0.66 μm,宽度和接种用芽孢杆菌接近,但长度与接种用芽孢杆菌的两倍长度相接近,应该是与图 1 相类似,两个孢杆菌相连接。图 2 可以看出分离出的菌落和接种用芽孢杆菌在油镜下观察都为色,为革兰氏阳性菌。因此,可初步判定分离出的菌落和接种用芽孢杆菌为同一菌,即接种用芽孢杆菌已在植株中定殖。3.3 不同地区黄龙病的检测采用常规 PCR(引物 OI1/OI2c 和引物 P400+/P400-)与实时荧光 PCR 两种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球孢白僵菌与玫烟色棒束孢制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J]. 代晓彦,李翌菡,沈祖乐,许炜明,吴建辉,任顺祥,邱宝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2]世界柑橘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齐乐,祁春节. 农业展望. 2016(12)
[3]柑橘黄龙病病菌FabD蛋白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J]. 王俏玲,何军,李攀,朱温平,刘翔,李永东.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6)
[4]3种含氯消毒剂浸泡带黄龙病菌芦柑接穗的抑菌效果研究[J]. 王贤达,胡菡青,林雄杰,范国成. 中国南方果树. 2016(06)
[5]我国柑橘十二五生产现状和十三五生产发展趋势及对策[J]. 沈兆敏. 科学种养. 2016(12)
[6]赣南脐橙柑橘黄龙病株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J]. 金丹凤,熊大维,黄国昌,顾斌涛,黄筱萍,刘兰. 江西科学. 2016(04)
[7]草莓茎尖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的建立[J]. 李晓亮,张军云,张钟,张翠萍,杨世先,王文智,张建康,段永华. 作物杂志. 2016(04)
[8]柑桔黄龙病研究进展与防控对策[J]. 邱卓荣. 韶关学院学报. 2016(06)
[9]车前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测定[J]. 柴明艳.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1)
[10]产L-酪氨酸花椒内生菌的分离鉴定[J]. 陈冲,李霄洁,赵志峰,何强,钟凯,吕远平,高鸿. 现代食品科技. 2016(02)
硕士论文
[1]柑橘黄龙病高光谱快速无损诊断方法[D]. 邓清.华东交通大学 2016
[2]柑橘成年态组织培养及脱毒方法的研究[D]. 隆雨薇.华中农业大学 2015
[3]柑橘黄龙病PCR检测引物比较及其外膜蛋白抗体的研制[D]. 高玉霞.赣南师范学院 2015
[4]柑橘黄龙病防控药剂筛选及防控技术研究[D]. 陈仕钦.重庆大学 2013
[5]两株植物内生菌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D]. 陈亚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6]柑橘黄龙病寄主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及相关性研究[D]. 李佳.重庆大学 2012
[7]香蕉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及其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初步研究[D]. 汪腾.海南大学 2011
[8]云南烟草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D]. 韩伟.山东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00451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接种用GJ1菌落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图 1 接种用 GJ1 菌落透射电镜观察结果Fig1. Observation of GJ1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图 1 为接种用 GJ1 菌落经过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它表现了明显的芽特征,呈短杆状,根据图中比例尺的大小,粗略计算出该芽孢杆菌长 1.41宽 0.54-0.61 μm,并且呈明显的二分裂方式。
图 3 菌落革兰氏染色鉴定结果A:柑橘叶片中分离出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鉴定结果。B:接种用芽孢杆菌的革兰氏染色鉴定结果。Fig3 Two kinds of colony with Gram stain method resultsA: The separation bacteria with Gram stain method.B: Known bacteria with Gram stain method.从图 2 可以看出分离出菌落形态大小和接种用芽孢杆菌较为一致,根据图中例尺的大小,粗略计算出该菌长 3.07 μm,宽 0.66 μm,宽度和接种用芽孢杆菌接近,但长度与接种用芽孢杆菌的两倍长度相接近,应该是与图 1 相类似,两个孢杆菌相连接。图 2 可以看出分离出的菌落和接种用芽孢杆菌在油镜下观察都为色,为革兰氏阳性菌。因此,可初步判定分离出的菌落和接种用芽孢杆菌为同一菌,即接种用芽孢杆菌已在植株中定殖。3.3 不同地区黄龙病的检测采用常规 PCR(引物 OI1/OI2c 和引物 P400+/P400-)与实时荧光 PCR 两种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球孢白僵菌与玫烟色棒束孢制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J]. 代晓彦,李翌菡,沈祖乐,许炜明,吴建辉,任顺祥,邱宝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1)
[2]世界柑橘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齐乐,祁春节. 农业展望. 2016(12)
[3]柑橘黄龙病病菌FabD蛋白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J]. 王俏玲,何军,李攀,朱温平,刘翔,李永东.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06)
[4]3种含氯消毒剂浸泡带黄龙病菌芦柑接穗的抑菌效果研究[J]. 王贤达,胡菡青,林雄杰,范国成. 中国南方果树. 2016(06)
[5]我国柑橘十二五生产现状和十三五生产发展趋势及对策[J]. 沈兆敏. 科学种养. 2016(12)
[6]赣南脐橙柑橘黄龙病株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J]. 金丹凤,熊大维,黄国昌,顾斌涛,黄筱萍,刘兰. 江西科学. 2016(04)
[7]草莓茎尖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的建立[J]. 李晓亮,张军云,张钟,张翠萍,杨世先,王文智,张建康,段永华. 作物杂志. 2016(04)
[8]柑桔黄龙病研究进展与防控对策[J]. 邱卓荣. 韶关学院学报. 2016(06)
[9]车前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测定[J]. 柴明艳.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1)
[10]产L-酪氨酸花椒内生菌的分离鉴定[J]. 陈冲,李霄洁,赵志峰,何强,钟凯,吕远平,高鸿. 现代食品科技. 2016(02)
硕士论文
[1]柑橘黄龙病高光谱快速无损诊断方法[D]. 邓清.华东交通大学 2016
[2]柑橘成年态组织培养及脱毒方法的研究[D]. 隆雨薇.华中农业大学 2015
[3]柑橘黄龙病PCR检测引物比较及其外膜蛋白抗体的研制[D]. 高玉霞.赣南师范学院 2015
[4]柑橘黄龙病防控药剂筛选及防控技术研究[D]. 陈仕钦.重庆大学 2013
[5]两株植物内生菌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D]. 陈亚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6]柑橘黄龙病寄主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及相关性研究[D]. 李佳.重庆大学 2012
[7]香蕉内生菌的分离、纯化及其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初步研究[D]. 汪腾.海南大学 2011
[8]云南烟草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D]. 韩伟.山东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00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900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