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素条件下番茄弱致病青枯雷尔氏菌对强致病青枯雷尔氏菌的抑菌圈试验
发布时间:2021-07-03 00:38
用无致病力青枯菌防治番茄青枯病是一种可取的生物防治手段,但在研究无致病力细菌培养条件方面仍采用单因素讨论生长条件,忽略了多因素条件下各因素间的互作效应。为了探讨互作效应以及培养条件对无致病力青枯菌抑制强致病力青枯菌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疑似青枯菌发病番茄植株为材料,先对菌株进行验证,然后采用多因素研究法,探索青枯菌生长繁殖的最佳培养条件以及弱致病力青枯菌对强致病力青枯菌抑制能力最强时的培养条件,结果为:1、对疑似菌株进行TZC培养,菌株呈现为边缘白色,中央红色,菌落粘液较多使菌群颜色呈现粉红色,且流动性很强;对疑似菌株镜检,疑似菌株呈现杆状;对疑似菌株接种番茄幼苗,番茄幼苗表现为先顶部叶片萎焉,然后下部叶片萎焉,最后中部叶片萎焉,傍晚以后恢复正常,连续几天后不再恢复;因而确定疑似菌株为强致病力青枯菌。2、三因素互作条件下,弱致病力青枯菌达到最大浓度时的温度为35℃、pH=6、取样时间点为48h;因而弱致病力青枯菌最佳生长繁殖的条件为35℃、pH=6和培养时间48h。3、只关注单一素时,弱致病力青枯菌对强致病青枯菌抑制能力最强(抑菌圈最大)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5℃、pH=6和取样时间点4...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TZC培养基上的强致病青枯蘭?
呈红色或粉红色一致,初步认定待测菌为疑似青枯雷尔氏菌。??1.2菌体形态??从图2可知,显微成像下菌体形态呈近杆状与青枯菌显微成像结果一致。??1.3接种验证??表1疑似青枯菌接种后的发病情况??Table?1.Tomatoes?incidence?rate?after?inoculated?of?suspected?bacterial?wilt?? ̄?接种后时间(d)?3?4?5?6?...?20?20天萎黨率(各30添r??实验组萎薦数量(株)7?10?11?11...?12?40%??对照姐萎慕数量(株)0?0?0?0...?0?0??将疑似青枯雷尔氏菌接种到番茄植株上,在第H天时番茄植株开始出现萎焉,??连续观测四天,萎焉植株逐渐增多;对萎焉的植株进行追踪观察(图3,图4和??图5),植株表现为:先顶部叶片萎焉,然后下部叶片萎焉,最后中部叶片萎焉,??傍晚W后恢复正常,连续几天后不再恢复。疑似菌株接种到蒂茄植株上的表现与??常规表型判断青枯菌(先是顶叶萎薦下垂,然后下部叶片调萎,最后中部叶片调??萎
图3梭种疑似閒株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番茄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赵从新,郑宇峰,王顺党. 云南农业科技. 2009(S2)
[2]防治青枯病(姜瘟病)的生物农药——青枯停[J]. 黄世群,丁佶,石万成. 四川农业科技. 2008(03)
[3]田阳县番茄青枯病发生及防治对策[J]. 李桂艳,黄孟西,韦放,罗加松,黄艳春,郭顶. 长江蔬菜. 2007(10)
[4]青枯雷尔氏菌在植株体内分布及其致病力的异质性研究[J]. 刘波,朱育菁,林抗美,肖荣凤,葛慈斌,蓝江林,冒乃和. 中国农业科学. 2007(07)
[5]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的研究进展[J]. 李彩华,靳学慧.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3)
[6]氨基寡糖素对番茄青枯病防治作用[J]. 孔德英,肖崇刚.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7]芽孢杆菌在促进番茄生长和控制青枯病上的比较优势(英文)[J]. 苏阿德,谢关林,李斌,Coosemans,刘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4(06)
[8]番茄青枯病病菌无致病力菌株的分离和控病研究[J]. 王羽,肖崇刚.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9]生防菌株2P24与CPF-10的鉴定及其生防相关性状的初步分析[J]. 魏海雷,王烨,张力群,唐文华. 植物病理学报. 2004(01)
[10]不同质地土壤抑病性和微生物特征[J]. 蔡燕飞,廖宗文,罗洁,李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05)
硕士论文
[1]青枯菌培养特性及广藿香抗病性鉴定方法的研究[D]. 刘星.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2]水培番茄青枯病发生条件及防治研究[D]. 王震.华中农业大学 2008
[3]无致病力青枯病病菌对番茄青枯病的控病研究[D]. 王羽.西南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61503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TZC培养基上的强致病青枯蘭?
呈红色或粉红色一致,初步认定待测菌为疑似青枯雷尔氏菌。??1.2菌体形态??从图2可知,显微成像下菌体形态呈近杆状与青枯菌显微成像结果一致。??1.3接种验证??表1疑似青枯菌接种后的发病情况??Table?1.Tomatoes?incidence?rate?after?inoculated?of?suspected?bacterial?wilt?? ̄?接种后时间(d)?3?4?5?6?...?20?20天萎黨率(各30添r??实验组萎薦数量(株)7?10?11?11...?12?40%??对照姐萎慕数量(株)0?0?0?0...?0?0??将疑似青枯雷尔氏菌接种到番茄植株上,在第H天时番茄植株开始出现萎焉,??连续观测四天,萎焉植株逐渐增多;对萎焉的植株进行追踪观察(图3,图4和??图5),植株表现为:先顶部叶片萎焉,然后下部叶片萎焉,最后中部叶片萎焉,??傍晚W后恢复正常,连续几天后不再恢复。疑似菌株接种到蒂茄植株上的表现与??常规表型判断青枯菌(先是顶叶萎薦下垂,然后下部叶片调萎,最后中部叶片调??萎
图3梭种疑似閒株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番茄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赵从新,郑宇峰,王顺党. 云南农业科技. 2009(S2)
[2]防治青枯病(姜瘟病)的生物农药——青枯停[J]. 黄世群,丁佶,石万成. 四川农业科技. 2008(03)
[3]田阳县番茄青枯病发生及防治对策[J]. 李桂艳,黄孟西,韦放,罗加松,黄艳春,郭顶. 长江蔬菜. 2007(10)
[4]青枯雷尔氏菌在植株体内分布及其致病力的异质性研究[J]. 刘波,朱育菁,林抗美,肖荣凤,葛慈斌,蓝江林,冒乃和. 中国农业科学. 2007(07)
[5]植物细菌性青枯病的研究进展[J]. 李彩华,靳学慧.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3)
[6]氨基寡糖素对番茄青枯病防治作用[J]. 孔德英,肖崇刚.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7]芽孢杆菌在促进番茄生长和控制青枯病上的比较优势(英文)[J]. 苏阿德,谢关林,李斌,Coosemans,刘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4(06)
[8]番茄青枯病病菌无致病力菌株的分离和控病研究[J]. 王羽,肖崇刚.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4)
[9]生防菌株2P24与CPF-10的鉴定及其生防相关性状的初步分析[J]. 魏海雷,王烨,张力群,唐文华. 植物病理学报. 2004(01)
[10]不同质地土壤抑病性和微生物特征[J]. 蔡燕飞,廖宗文,罗洁,李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05)
硕士论文
[1]青枯菌培养特性及广藿香抗病性鉴定方法的研究[D]. 刘星.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2]水培番茄青枯病发生条件及防治研究[D]. 王震.华中农业大学 2008
[3]无致病力青枯病病菌对番茄青枯病的控病研究[D]. 王羽.西南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61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261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