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对肿瘤微环境响应的抗癌纳米药物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21:23
【摘要】:纳米技术已经开始在各个科学和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纳米粒子开辟了新的视野,特别是用于生物传感,靶向递送治疗剂等。在药物递送系统(DDS)中,根据肿瘤微环境特定刺激设计出智能纳米载体是一个不断可以探索的领域。最近在材料化学和药物输送方面取得了进步,设计刺激响应载体药物传递系统已成为可能,理想的药物输送必须克服机体内的多重障碍并且还要达到在体内长循环和低毒副作用的平衡。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和参考文献的研究,合成了载阿霉素的TPGS3350-Pep-DOXTPGS-Folate智能型酶敏感胶束。聚合物材料分为三层结构,首先是表面修饰亲水性的TPGS3350,包含聚乙二醇(PEG3350),延长纳米药物在体内长循环;将基质金属蛋白酶敏感的多肽PVGLIG材料和含长链聚乙二醇的TPGS3350相连,末端再用疏水性的化疗药物阿霉素(DOX)连接做成TPGS3350-Pep-DOX前药,再把前药和具有靶向性的TPGS-Folate混合,用薄膜水化法做成胶束。当该胶束进入肿瘤组织时,通过MMPs酶敏感识别切断长链PEG,暴露出靶向分子叶酸,然后胶束再以叶酸受体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细胞,该胶束具有主动靶向、体内长循环、易于进入细胞,以及提高化疗的效果,同时降低了对其正常组织毒副作用。第二部分是设计出氧化还原敏感型的TPGS3350-SS-DTXTPGS3350-FOL胶束,由于肿瘤细胞内部的高浓度GSH,可以识别还原型的双硫键,切断双硫键释放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该胶束显著提高了多西紫杉醇化疗的抗癌效果,降低了其毒副作用。该胶束具有主动靶向、体内长循环,以及胞内药物快速释放等多重功能,在未来这种多功能智能胶束将会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热点。
【图文】:

特异性识别,肝脏,药物,肿瘤组织


Systemic邋Biodistribution邋Tumor邋Penetration邋Intra-tumoral邋Biodistribution逡逑图1-2.纳米颗粒的药物递送的三个阶段【43)逡逑在肝脏和脾脏中有特异性识别的细胞,这些特异性识别例如图1-2的肝脏中逡逑的Kupffer细胞、肾脏等构成了网状内皮系统(RES)可以快速的清理小尺寸(5逡逑nm)和大尺寸(600邋nm)的外源性药物,尺寸介于50nm-200nm之间的纳米药逡逑物一旦渗入肿瘤组织,颗粒穿过肿瘤基质抵抗高间质液压(IFP)梯度,,并最终逡逑与靶细胞相互作用,释放药物来获得治疗效果[43]。逡逑1.2.3.2肿瘤组织屏障逡逑纳米药物不仅要通过血液循环还需要到达肿瘤组织,根据肿瘤组织的独特性逡逑却阻止了纳米药物在肿瘤组织间隙的扩散和渗透。肿瘤细胞的快速发育,使肿瘤逡逑组织部位的淋巴系统受到破坏,造成了细胞中的组织液无法排除,使肿瘤组织间逡逑隙产生间质压。肿瘤组织部位的细胞生长比较迅速,可以分泌大量的多糖、胶原逡逑蛋白等

乳腺癌肿瘤,共价,聚乙二醇,脂质体


逡逑肿瘤组织的密集网络结构也是阻止纳米药物扩散到细胞的屏障,如图1*4所逡逑示,Zh0ng[5Q]等人通过对聚合物纳米药物的生物学性能的研宄,把这些肽类引入逡逑到纳米药物里面。可以增加在血液中长循环,增加在肿瘤部位的聚集和渗透,能逡逑有效的改善细胞摄取,增加了细胞的吞噬和更高效治疗肿瘤。Cheng等人设计了逡逑多肽类的纳米药物,设计了穿膜肽不需要通过细胞膜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细胞,逡逑还可以在细胞内避免被水解酶降解等优点[51¥1。逡逑为了克服这些障碍,使载体成功地通过各种障碍,最后药物作为游离分子运逡逑输到肿瘤细胞组织部位,并且可以有效地进入细胞。纳米药物载体必须具有一定逡逑的载药能力,长循环能力和强大的扩散能力,只有具备这些性能才能更好地发挥逡逑治疗作用[46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60.1;TB3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瑜;刘根新;吴培星;李剑勇;董鹏程;周绪正;魏小娟;;纳米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2 刘先曙;纳米药物可以延长脑神经细胞的寿命[J];科技导报;2004年01期

3 邢颖;吴树仙;李超;冷伏海;赵宇亮;;纳米药物研发与商业化趋势统计分析[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7年06期

4 孙漩嵘;张隆超;施绮雯;李汉兵;赵航;;细胞-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7年07期

5 郭希颖;魏巍;王坚成;张强;;微流控技术在纳米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J];药学学报;2017年10期

6 赵迎欢;B釨rbel Dorbeck-Jung;;纳米药物设计与负责任创新:建构论视角的解释[J];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01期

7 刘岩;张英鸽;孙岚;姚红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中卡铂含量[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年05期

8 文声;;纳米药物——21世纪医学技术的重要方向[J];技术与市场;2009年04期

9 曹阳;;治疗癌症将用纳米药物 癌症有望成慢性疾病[J];金属世界;2006年01期

10 刘静;唐浩;米鹏;魏于全;;抗肿瘤纳米药物临床转化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冰;;纳米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转运与安全评价基础[A];2018年中国药学大会资料汇编[C];2018年

2 沈桂芝;闫学海;;界面组装设计疏水纳米药物及其抗肿瘤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三十一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C];2016年

3 何冰;;从个体到群体的纳米药物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细胞转运与安全评价基础[A];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C];2018年

4 施兴华;田发林;王九令;俞淼荣;甘勇;;纳米药物递送中的力学问题[A];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C];2018年

5 于海军;李亚平;;细胞内酸性环境响应的高分子纳米药物递送系统[A];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4年

6 常艳;;纳米药物遗传毒性研究现状[A];纳米物质遗传毒性研究与评价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8年

7 刘银丽;;纳米药物的质量控制研究[A];第六届全国药学服务与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5年

8 张瑞华;李丽琴;石童;徐建富;陈学军;;石杉碱甲纳米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5年

9 洪伟勇;章文红;王石健;夏修远;王金明;;生物可降解纳米药物转运系统研究进展[A];2014浙江省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分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10 申有青;唐建斌;刘祥瑞;周珠贤;;高分子纳米药物[A];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分8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从基础到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唐凤;中外团队提出纳米药物主动抑瘤机制[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记者 牛瑾;“可激活”纳米药物问世[N];经济日报;2018年

3 记者 陶婷婷;为研发治疗肿瘤纳米药物提供新思路[N];上海科技报;2018年

4 记者 吴长锋 通讯员 周慧;新型高分子纳米药物或可早期预警治疗癌症[N];科技日报;2016年

5 通讯员 杨舒婷 记者 张晔;给纳米药物披上聚合物“外衣”[N];科技日报;2017年

6 编译 王迪;纳米药物联合抗癌[N];医药经济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马爱平;纳米药物会成为治癌“导弹”吗?[N];科技日报;2007年

8 常丽君;新型纳米药物递送车兼具双重抗癌功效[N];科技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白毅;纳米药物研发:在前行中突破[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王小龙;美开发出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希;酸响应功能放大型纳米药物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周泉;γ-谷氨酰转肽酶响应电荷反转聚合物的设计与高效抗肿瘤纳米药物的构建[D];浙江大学;2018年

3 张少博;新型莱啉系列近红外光热纳米药物的制备与肿瘤诊疗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4 赵培起;多功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及光热治疗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8年

5 王建国;iRGD修饰的载凡德他尼纳米药物对肝癌的治疗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周青;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纳米药物的构建及高效靶向转运特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年

7 陈博;基于Ferumoxytol的纳米药物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8 游朝群;功能化铂类纳米药物设计及抗肿瘤活性评价[D];东南大学;2018年

9 吴险;高压氧增强纳米药物抗肿瘤作用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许舒欣;原位可注射凝胶用于抗肿瘤纳米药物递送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健斌;锰砷纳米药物抑制肝癌的侵袭与转移[D];厦门大学;2017年

2 辛靖宇;无机联合纳米药物治疗肿瘤和克服肿瘤耐药性的基础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3 李瑶琪;新型铁蛋白纳米药物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效应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4 雷帅权;对肿瘤微环境响应的抗癌纳米药物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5 翟永霞;克服双重屏障粒径可控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6 南雪燕;无载体纳米药物的尺寸效应对癌症疗效的影响及靶向双模态成像在诊断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7年

7 邓智丽;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8 童琳;用于阻断卵巢癌血供的cRGD纳米药物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9 高春晓;关于一种可以靶向治疗肝癌的纳米药物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10 于冬丽;多重响应NGO@DOX-PEG纳米药物用于光热联合化疗[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43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43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b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