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分析及其加氢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8 07:58
【摘要】: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指煤焦油蒸馏分离后得到的沸点大于350 ~oC的组分,由于其沸点高、相对分子量大、杂原子含量多,且分子中同时含有多种杂原子,其详细的结构组成尚不清楚。随着轻质油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全球范围内原油资源的重质化趋势增加,重质油的利用得到重视,如何将重油转化为轻质油和其它化工原料是重油加工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掌握重质组分的结构特性对后续的合理加工和利用及其加氢性能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本文选取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为研究对象,按照溶解度和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分别得到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四个族组分以及276-410 ~oC,410-441 ~oC,441-471 ~oC,471-501 ~oC和501 ~oC五个馏分段。利用元素分析、凝胶色谱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同步荧光光谱对得到的族组分和馏分段进行了表征。在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间歇釜式反应加氢实验分别考察了重质组分、重质组分甲苯可溶物、410-441 ~oC及501 ~oC馏分段的加氢裂化特性,初步探索生物质在重质组分加氢过程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重质组分族组分含量测定。通过索氏抽提和柱层析结合的方法得到重质组分的不同馏分,其中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分别为16.90 wt%、21.30 wt%、20.10 wt%和29.90 wt%。四组分分子量大小: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饱和分。2.重质组分族组分结构分析。重质组分饱和分以大量的脂肪烃为主,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均具有明显的缩合芳香环结构,芳香分主要以三环和四环芳烃为主;胶质主要以三环芳烃为主,还有少量的四环和五环芳烃;重质组分沥青质主要以五环芳烃为主。沥青质和胶质中氧的存在形式主要是酚羟基,芳香分中的氧主要以醚键形式存在。3.重质组分减压馏分段含量及其族组分含量测定。重质组分减压蒸馏得到270-410 ~oC、410-441 ~oC、441-471 ~oC、471-501 ~oC以及501 ~oC五个馏分段。其含量分别为10.40 wt%、31.80 wt%、9.50 wt%、16.10 wt%和30.50wt%。随着馏分段温度的升高,饱和分及芳香分的含量逐渐下降,胶质和沥青质的含量逐渐增加。甲苯不溶物主要存在于501 ~oC馏分段。4.重质组分减压馏分段结构分析。各馏分段的主要官能团和化学结构与重质组分族组分相似,501 ~oC的馏分主要以三环和四环芳烃为主。且随着馏分段温度的升高,组分的侧链也在增多。5.重质组分及甲苯可溶物和减压馏分段加氢实验。对比加氢反应结果,重质组分甲苯可溶物相比重质组分整体加氢效果有较大的提升,油收率由40.37 wt%增加到60.06 wt%。410-441 ~oC馏分段的加氢性能明显优于501~oC馏分,油收率分别为81.38 wt%和6.06 wt%。6.生物质在重质组分加氢过程中的作用。生物质与重质组分在H_2压力为6 MPa,供氢溶剂四氢萘存在下,共加氢研究发现,生物质的添加促进了重质组分的加氢轻质化。在不添加催化剂的情况下,生物质与重质组分共加氢与单独重质组分加氢相比,油产率由66.63 wt%提高到75.43 wt%。
【图文】:

减压蒸馏装置,减压蒸馏


减压蒸馏装置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5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跃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评价原油及其重质组分[J];精细石油化工;1986年06期

2 吕微;张琦;王铁军;李伯松;马隆龙;;生物油重质组分模型物热解行为及其动力学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3年02期

3 赵超斌;夏朝晖;郭春秋;;流体样品重质组分劈分优化规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5期

4 黄婷;宁正福;刘慧卿;张世栋;肖丽芳;;组分影响稠油渗流特征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23期

5 ;石油重质组分催化裂解(I型)制取低碳烯烃工艺及催化剂[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1997年01期

6 王新伟;蔡婷;刘宇;谭希;;稠油重质组分微生物降解作用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7期

7 曾平,杨满平,胡海燕,李治平,罗天雨;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机理实验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年04期

8 赵华;;研制高纯2,6-二甲萘新工艺[J];适用技术市场;2000年09期

9 曾平,赵金洲,李治平,郭建春;硫在天然气中的溶解度实验研究[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合新”牌沥青铺筑福永高速公路仪式隆重举行[J];石油沥青;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闵新民;王绪超;;石油稠油氢键催化削弱模型计算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胜利;王海静;谢成靓;;二氧化碳吞吐防杆卡剂研究与应用[A];《采油工程文集》2016年第4辑[C];2016年

3 陈勇;陈艳玲;;水热催化裂解降粘的机理初探[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施文元;从重油中提取更多财富[N];中国化工报;2002年

2 郭刚;科技为动力 轻收连年提[N];中国石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伦靖;煤焦油气相催化裂解生成轻质芳烃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赵玉建;稠油中沥青质井下裂解及应用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中低温煤焦油重质组分分析及其加氢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马士楠;利用XANES对玛瑞混渣重质组分含硫官能团形态及转化行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3 王丽红;玛瑞常压渣油反应前后重质组分含硫结构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4 王绪超;石油稠油降黏计算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邓靖;固体热载体法褐煤热解及产物特性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马冬菊;煤系COPNA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7 谢新秋;稠油热波耦合层内催化裂解降粘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雷宇;稠油粘度预测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9 汤文武;木质素降解单环酚类产物加氢脱氧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0 赵巍;高粘原油流动与稳定性能控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84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84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0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