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活性载体负载钴基催化剂的设计及其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20:53
【摘要】:费-托合成是一种将煤、天然气或生物质间接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的重要途径。费-托合成催化剂一般为负载型的钴基催化剂和铁基催化剂,其中钴基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长链烃选择性、较高的耐失活性以及较低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活性(WGS)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载体的结构与性质对钴基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性能具有重要影响。Al_2O_3是用途最广泛的工业催化剂载体之一,应用于众多催化剂的制备中。文献报道,Al_2O_3的晶型、比表面积、孔径、孔容和表面性质等都可能对其负载的钴基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产生影响。传统钴基费-托合成工业催化剂体系复杂,结构不明确,载体与活性中心的相互作用不清晰。随着材料科学和制备技术的发展,能够获得不同形貌不同方向生长的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晶,使得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质明确的费-托合成催化体系成为可能。本文利用不同形貌的γ-Al_2O_3纳米晶为费-托合成催化剂载体,通过控制Coδ+在载体特定晶面上定向成核、长大,最终形成Co/γ-Al_2O_3纳米异质结构材料。研究γ-Al_2O_3纳米晶的不同暴露晶面上活性相的状态与性质,以及研究γ-Al_2O_3载体不同晶面与金属Co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各种物理化学表征技术和费-托合成催化性能评价,深入探讨γ-Al_2O_3载体对金属Co活性相的作用机制,并建立钴基催化剂的构效关联。此外,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是近十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具有高热稳定性、大比表面积、大孔容、三维孔道、孔径均匀可调等特性。以MOFs材料为费-托合成催化剂载体,利用骨架Al与金属Co之间适中的相互作用,调节催化剂中活性金属的分散度和还原度,提高反应传质传热,抑制催化剂积碳失活,有效提高钴基催化剂的费-托合成反应性能,并初步探讨了MOFs载体中骨架Al与金属Co的相互作用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利用水热重结晶方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γ-Al_2O_3纳米晶作为载体,通过控制Coδ+在载体特定晶面上定向成核、长大,最终形成Co/γ-Al_2O_3纳米异质结材料。同时还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53(Al),并以其为载体,利用满孔浸渍法制备出具有不同Co负载量的钴基催化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氮气物理吸附-脱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氢气程序升温脱附及氧滴定等技术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催化剂进行费-托合成催化性能测试。重点考察了载体的种类和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具体结论(结果)如下:1.以异丙醇铝、硝酸铝及铝溶胶为铝源,合成了不同形貌的γ-Al_2O_3载体。其中以异丙醇铝为铝源,乙醇为溶剂,乙酸为结构导向剂,合成得到了纳米纤维结构的γ-Al_2O_3-F;以异丙醇铝为铝源,以异丙醇为溶剂,乙酸为结构导向剂,合成得到了纳米三维分支结构的γ-Al_2O_3-TD,其比表面积较大;以异丙醇铝为铝源,以水为溶剂,调变p H,合成得到纳米片结构的γ-Al_2O_3-NS,呈现形貌比较规整的菱形片状结构,具有单一孔径分布,其主要暴露晶面是(110)晶面,通过计算,(110)晶面占总面积的70%;而以硝酸铝为铝源,合成得到了纳米棒结构的γ-Al_2O_3-NR,且形貌比较规整。2.以上述γ-A_2O_3-NS、γ-A_2O_3-NR为载体,采用满孔浸渍法制备的三种钴基催化剂中,Co/γ-A_2O_3-NR-I的CO转化率最高,达到32.47%,这是因为Co/γ-A_2O_3-NR-I具有较多的活性位数目和大孔结构;而用化学定向沉积方法制备的两种催化剂中,Co/γ-A_2O_3-NS-D的CO转化率较高,达到40.03%,C5+选择性也高些,达到73.58%,这是由于Co/γ-Al_2O_3-NS-D的分散度和还原度较好。3.以硝酸铝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合成了MIL-53(Al)MOFs材料,以该材料为载体采用满孔浸渍法制备不同Co负载量的催化剂。研究发现,MIL-53(Al)具有三维骨架结构、孔径均匀且可调、大比表面积、大孔容等特性。催化剂20%Co/MIL-53(Al)和10%Co/MIL-53(Al)都具有良好的费-托合成催化性能,其比活性比商业氧化铝负载的钴基催化剂的比活性高一倍,这是由于MOFs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有利于反应传质传热,抑制催化剂积碳失活。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3.36;TQ529.2
【图文】:

分子量分布,费-托合成,理论分布,产物


费-托合成产物的理论分布图

分子量分布,汽油馏分,选择性,费-托合成


9图 1.2 费-托合成产物 ASF 分子量分布规律图图 1.1 可以得知,C5-C11(汽油馏分)的最高选择性约为 45%,C12-C20()的最高选择性为 30%左右。目前,费-托合成技术更倾向于生产长链1+,烷烃),得到的烷烃通过金属-酸双功能催化剂加氢裂解变成液体燃是柴油)。从以上两个图可以看出,为了减少低碳物质的产量,尤其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昌厚;;高温变换催化剂床层的反吹[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82年01期

2 彭明华;催化剂工程在硫酸生产中所起的作用[J];硫酸工业;1978年S1期

3 罗家立;;车轮状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的评述[J];化肥工业;1982年06期

4 郭汉贤;;论化肥催化剂的硫中毒[J];化肥工业;1983年05期

5 杨彦伟,吴全贵,王赞峰,武法咏;低变催化剂的非氧化卸出方法[J];化肥设计;2000年06期

6 孙永胜;低变催化剂还原流程的改造[J];大氮肥;2000年03期

7 纵秋云;中压耐硫变换工艺及催化剂的使用现状[J];齐鲁石油化工;2001年01期

8 吴崎;高温变换催化剂使用状况分析及更换方案探讨[J];大氮肥;2002年05期

9 汪忠明;监控再生操作 降低催化剂跑损[J];安徽化工;2003年03期

10 万兵;变换催化剂的使用和评价[J];小氮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新娣;卢福明;;Z-503预转化催化剂的工业应用[A];炼厂制氢、废氢回收与氢气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吕洪浩;曹昭君;刘阿萍;;使用钴钼系催化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A];第五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与应用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王建国;;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的装填及硫化[A];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胡召芳;陈荔;刘应杰;刘华伟;李木林;胡典明;王先厚;孔渝华;;CTO-1脱氧催化剂的工业应用[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阎富山;罗继刚;;预载活性组分汽油脱臭催化剂床层压降增大和活性下降原因分析及对策[A];第1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元琪;梁长君;高慧东;;DZG-10催化剂的首次工业应用[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艾中秋;;RN-10B催化剂在沧州分公司加氢精制装置上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杜霞茹;李锋;付桂芝;肖菲;束庆宇;刘振峰;;低温SCR脱除NOx催化剂的开发[A];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杜彩霞;;制氢原料加氢净化催化剂使用技术[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江展昌;范涌泉;范钦红;;JB-1新型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中试与工业应用[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杰;烃类原料蒸汽转化制氢系列催化剂及技术成功[N];科技日报;2006年

2 王永军 白志敏;从春到夏的坚守与突破[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原化学工业部副总工程师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原理事长 王文善;催化剂,CO变换工艺的灵魂[N];中国化工报;2014年

4 ;节能型全径向串塔新工艺的五大特性[N];中国化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坚;基于微纤维结构化的F-T合成蜡油氢解催化剂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2 邵珊珊;生物质催化热解中催化剂积炭与再生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3 钟光祥;人工神经网络辅助设计六氟丙烯氢氟化催化剂[D];浙江大学;1999年

4 彭悦;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铈基催化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吴慧雄;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反应器流向变换强制周期操作的模型化[D];北京化工大学;1995年

6 孙昱东;原料组成对渣油加氢转化性能及催化剂性质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俊峰;氧化铈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武新颖;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催化剂氧化/还原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9 李文泽;碳一化学品转化反应及催化剂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10 王丽霞;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在乙醇合成乙酸乙酯反应中催化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秋桦;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焦炉煤气二氧化碳重整反应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李士伟;水蒸汽法再生乙炔氢氯化铋基无汞催化剂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3 罗敏;铜基甲醛乙炔化催化剂活性铜物种的形成及炔化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任云朋;焦化轻油加氢制备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虎;Mn_2O_3/AC微波催化剂微波选择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6 赵宝春;裂解汽油一段加氢催化剂HTC-200的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魏_";镍基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任鹏军;14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催化剂湿法与干法硫化开工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刘波;蜂窝状钒钼钛脱硝催化剂的涂覆技术及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10 张莎;Ni-Mo型润滑油加氢处理催化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2714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14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7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