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来源的新型除草剂抑制二羟酸脱水酶的机理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57
【图文】:
抗性杂草种类和数量发展趋势(Heap,2019)
新型天然产物发现模式以生物信息学为指导,通过基因组挖掘的方新型天然产物。该方法不仅可以排除已知的化合物的干扰,节约人力它还能挖掘微生物体内一些沉默基因簇,大大地拓宽了天然产物的挖掘如何从海量的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中挖掘新型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仍然是研究人员关注且亟待解决的挑战。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通过抗性基因的介导从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中活性化合物的方法[15]。如图 1-3,研究表明:微生物对天然产物产生抗广泛存在的现象,在活性天然产物的选择压力下,微生物不得不通过不到抗性基因,来保护自己免受天然产物的伤害,而且这些抗性基因通常活性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内或者附近。目前,一些研究人员已经依因挖掘出了一些微生物产生的新型活性天然产物,比如 BradyMoore 和者使用这种基于抗性基因的天然产物挖掘方法成功找到了一种 PKS酶的新型抑制剂[16];Oakley 和他的合作者使用该方法成功找到了一种酶抑制剂 Fellutamide B[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波;徐小琳;张根林;李茜;李春;;K.pneumoniae XJPD-Li甘油脱水酶基因的定点突变及其性能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孟晓蕾;唐悦;齐向辉;韦宇拓;黄日波;;Lactobacillus diolivorans二醇脱水酶激活因子基因的克隆、测序与功能鉴定[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7年01期
3 孟晓蕾;齐向辉;韦宇拓;黄日波;;Lactobacillus diolivorans二醇脱水酶的分离纯化与酶学性质[J];化工学报;2006年12期
4 邵敬伟;微生物源甘油脱水酶的研究进展[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王庆花;方柏山;;甘油脱水酶的研究进展[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张根林;徐小琳;李春;马彬彬;王丽卫;;Klebsilla pneumoniae XJ-Li甘油脱水酶的催化反应特性[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7 陈永胜;刘长江;邵敬伟;李长彪;;甘油脱水酶α亚基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纯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年01期
8 张根林;李春;马彬彬;徐小琳;王志军;;Klebsilla pneumonia XJ-Li甘油脱水酶产酶条件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吴杰群;周文广;杨登峰;齐向辉;韦宇拓;黄日波;;从甘油富集菌宏基因组中克隆甘油脱水酶基因[J];微生物学通报;2006年06期
10 陈永胜,刘长江,李长彪,翟景波;重组甘油脱水酶的活性鉴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雯君;方柏山;洪燕;王晓霞;林锦霞;刘桂兰;;甘油脱水酶再激活酶的克隆表达及活性鉴定[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2 杨仲丽;方柏山;李梓君;朱春杰;;丁酸梭菌中甘油脱水酶及其再激活酶基因的克隆表达[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韦旭钦;陈发忠;韦宇拓;齐向辉;黄日波;;甘油脱水酶的定向进化及其高通量筛选方法[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4 周文广;韦宇拓;黄鲲;黄日波;;克雷伯氏菌甘油脱水酶基因和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A];广西微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郑艳;管艺飞;刘长江;;甘油脱水酶基因(gldABC)与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基因(dhaT)的共表达[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陆晨星;肖庆敏;张萌;董晓燕;孙彦;;酰胺类分子辅助碳酸脱水酶复性动力学[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博;戊二酰亚胺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缺失脱水酶的定位、克隆、鉴定及相关调控基因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徐小琳;Klebsillae pneumoniae XJPD-Li重组甘油脱水酶特性及其复活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邵敬伟;肺炎克氏杆菌甘油脱水酶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表达载体构建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4年
4 齐向辉;甘油脱水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分子改性[D];广西大学;2006年
5 戴璐;开发酶的底物非特异性转化多羟基化合物生产1-烷醇和1,n-烷二醇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6 张俊丽;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血红素合成途径生产5-氨基乙酰丙酸[D];江南大学;2016年
7 潘晓亮;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结合方法在酶催化研究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臧鑫;天然产物来源的新型除草剂抑制二羟酸脱水酶的机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刘娅楠;芒果炭疽病菌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SCD1与羟基萘还原酶基因THR1克隆与致病相关功能鉴定[D];海南大学;2017年
3 吕波;K.pneumoniae XJPD-Li甘油脱水酶高效催化特性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4 张根林;K.pneumoniae XJPD-Li甘油脱水酶与复活因子的克隆表达及其复活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5 梁甜;Lactobacillus collinoides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功能鉴定[D];广西大学;2007年
6 杨登峰;新型甘油脱水酶同源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理性设计[D];广西大学;2005年
7 杜好勉;利用甘油脱水酶基因构建产3-羟基丙醛工程菌及其表达比较[D];江南大学;2012年
8 孟晓蕾;Lactobacillus diolivorans二醇脱水酶及其激活因子的功能鉴定[D];广西大学;2006年
9 杨佳倩;5-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的克隆表达与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张钟元;产L-肉碱脱水酶菌株发酵及酶催化条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730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30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