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焦过程中焦炭光学组织的变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01:55
【摘要】:焦炭作为冶金行业的重要原料,其质量对高炉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焦炭光学组织结构及形态的差异,导致各组织的强度及气化反应性的不同,宏观反映出焦炭质量的优劣。通过分析焦炭显微结构的变化规律,明确其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机理,对配煤炼焦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选取吕家坨焦煤作为基础用煤,通过配入不同比例的沥青及焦粉,改变配合煤中活性组分及惰性组分的含量,炼制坩埚焦。改善传统光学组织测试方法,提出了更为精准的面积计算法测试焦炭光学组织含量,研究表明活性组分的配入增加了成焦过程中中间相的含量,促进了镶嵌状、纤维状组织的形成;惰性组分的配入增加了焦炭丝炭及破片状组织的含量。提出了一种测试块状焦炭光学组织含量的方法,并测试了块状焦炭不同层次结构焦炭光学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煤成焦过程中活性组分受流动性和压力作用致使焦炭下层含有更多镶嵌状,纤维状,片状。采集了144张块状焦炭的高清光学组织图片,进行拼接并分析,得出成焦过程中挥发分的析出影响了焦炭光学组织含量的变化:各向同性组织、纤维状组织以及片状组织的硬度较低,成焦过程中挥发分析出量增加,能够破坏这些组织的形成,发展成孔结构;镶嵌状和丝炭及破片状硬度较高,能够阻止孔结构的发展。通过建立光学组织与等温气化反应性的线性回归方程确定了焦炭各个光学组织的气化反应能力,纤维状、镶嵌状、片状、丝炭及破片状各向同性结构的气化能力依次增加。焦炭在非等温条件下,异性组织含量增多增加了焦炭的起始反应温度,增加了最大气化反应速率及其对应温度。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520.1;TF526.1
【图文】:
对处于半塑性状态的中间相产生形变,固化后,便会形成各种形态及结构的光学异性组织。煤中的惰性组分在热解过程中,基本不软化熔融,保持原有的状态及结构。焦炭光学组织在反光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气孔壁呈现出多种形态结构和等色区域尺寸。按 YB/T 077-1995,将其划分为各向同性、各向异性、丝炭及破片、基础各向异性和热解碳[23]。焦炭各向异性组织是由煤中活性组分形成的,转动载物台组织颜色交替发生变化,其中按等色区域尺寸又将各向异性组织细分为镶嵌状(<10.0 μm)、纤维状(宽<10.0 μm,长>10.0 μm)和片状结构(长、宽>10.0 μm)。如图 1 所示为焦炭的各向异性组织。
图 2 焦炭各向同性组织Fig.2 The isotropy texture of coke示为丝炭及破片状组织。丝炭及破片状组织,是由煤成焦过程中不软化熔融,保持了原有的结构形态,表面色不发生变化。
本文编号:2731183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520.1;TF526.1
【图文】:
对处于半塑性状态的中间相产生形变,固化后,便会形成各种形态及结构的光学异性组织。煤中的惰性组分在热解过程中,基本不软化熔融,保持原有的状态及结构。焦炭光学组织在反光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气孔壁呈现出多种形态结构和等色区域尺寸。按 YB/T 077-1995,将其划分为各向同性、各向异性、丝炭及破片、基础各向异性和热解碳[23]。焦炭各向异性组织是由煤中活性组分形成的,转动载物台组织颜色交替发生变化,其中按等色区域尺寸又将各向异性组织细分为镶嵌状(<10.0 μm)、纤维状(宽<10.0 μm,长>10.0 μm)和片状结构(长、宽>10.0 μm)。如图 1 所示为焦炭的各向异性组织。
图 2 焦炭各向同性组织Fig.2 The isotropy texture of coke示为丝炭及破片状组织。丝炭及破片状组织,是由煤成焦过程中不软化熔融,保持了原有的结构形态,表面色不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悦;王杰平;季斌;倪志强;谢全安;;煤岩配煤技术研究进展[J];洁净煤技术;2015年06期
2 黄龙;凌强;刘涛;陈勇;叶友贵;王忠乐;崔平;;中温煤沥青与肥煤对焦炭微观性质的影响[J];煤化工;2015年05期
3 董强;;煤种适应性及配煤炼焦技术的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21期
4 王忠乐;王为为;黄龙;叶友贵;崔平;;无焦煤炼焦时惰性物对焦炭微观强度的影响[J];燃料与化工;2014年05期
5 霍海雯;徐君;杨明;孙宏伟;;炼焦煤成焦过程中显微结构形成行经的探讨[J];冶金能源;2014年02期
6 蔡皓宇;程树森;赵宏博;李杨;赵贵清;;碱金属对焦炭光学组织的影响[J];钢铁;2013年12期
7 齐洪涛;;煤岩配煤技术发及参数的初步确定[J];煤化工;2013年05期
8 冯海燕;贾银虎;;改质沥青配煤炼焦的研究与实践[J];燃料与化工;2013年02期
9 牛鸿燕;;焦粉配煤炼焦的可行性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06期
10 徐丹;曾涛;黄文良;;焦炭光学组织在煤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冶金;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程文兵;不同炼焦工艺条件下的焦炭微观结构差异性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
2 李昌胤;鞍钢煤岩配煤与预测焦炭质量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31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7311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